天津市居民海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03-26 00:41陈韶阳武文曹英志王志鹏张东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国民受访者海洋

陈韶阳,武文,曹英志,王志鹏,张东奇

(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2.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 266100)



天津市居民海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陈韶阳1,武文2,曹英志1,王志鹏1,张东奇1

(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2.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 266100)

为了解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在天津市进行了海洋意识问卷调查活动。问卷涉及权益、地理、资源、灾害等常识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显示公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海洋意识,能够自觉关注海洋发展,但掌握的海洋知识仍然处于贫乏状态。最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了造成国民海洋意识现状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天津市;海洋意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海洋意识的概念并没有统一定义,概括来说就是人类对于海洋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认为,海洋意识是人类对海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1];海军指挥学院冯梁教授认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是指,对海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特别是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系统的理性认识[2]。”就我国的国情来说,国民海洋意识应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权益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安全意识等[3-4]。广义而言,海洋意识其实是一种海洋观念,主要是指从海洋的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能力。

通过近几年相关机构组织的海洋调查,反映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处于比较淡薄的状态[5-9]。针对于此,本项目采用随机调查问卷的形式,再次调查和了解现阶段国民海洋意识状况,重点是关于国民对于海洋的关注程度以及对海洋知识的了解程度,以期同其他调查比较研究,进一步判断国民海洋意识现状,分析和探讨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海洋意识调查的方法与设计

1.1 调查目的和方法

在天津地区采取街头随机发放并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进行海洋问题关注程度、海洋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和了解现阶段我国国民对海洋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对海洋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探讨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1.2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是否从事涉海行业;第二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共计20题,题目设置范围包括对海洋问题的关注度以及海洋权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三部分是主观问答,请受访者对海洋强国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或对海洋事业发展有何期待简要表述自己的观点。

1.3 发放与回收情况

此次调查活动于2014年“世界海洋日”期间,在天津市滨江道、和平路、小白楼等繁华商业区进行,其目的是考虑该地区人流量大,随机调查的样本丰富。调查问卷共计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90.8%。部分问卷由于受访者无法完成作答或没有填写基本信息而失效。

2 调查统计结果

2.1 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为216人,占全部样本的47.6%,女性为238人,占52.4%。受访者年龄40岁以下者居多,占全部样本的66.1%,60岁以上最少,占全部样本的6.7%。而受教育程度一项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占样本比例依次为:15.9%、28.4%、8.6%、27.8%、和19.3%。可以看出,受访者的年龄呈现年轻化,而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调查活动中,这部分人群对调查活动给予了较高的热情和支持,而40岁以上者普遍对调查活动缺乏信任,不愿配合。此外,还对受访者是否从事涉海行业等情况进行了统计,从事海洋产业的有2人,海洋科技类的有2人,与海洋有关联的7人,合计占全部样本的2.4%,同时,这些涉海就业人员均为学历程度较高者,可见涉海职业具有高学历特征。

2.2 海洋问题关注度

对于大部分受访者来说,对于海洋资讯的关注程度普遍以“偶尔关注”为主,占全部受访者的75.7%,表示经常关注海洋方面资讯的占11.5%,不关注的为11.9%,说不清楚的为0.9%。在关注海洋资讯的程度方面,统计结果与性别或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不大。其中,高中组、初中组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关注海洋资讯的比例高于其他几组,其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受访者以学生群体为主,更为关心海洋问题。

关于关注海洋资讯的内容,有63.7%的受访者关注海洋权益问题,其次是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占52.6%,关注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占34.6%,而关注海洋科技问题的最少,仅有18.5%的受访者选择该项。同时,对于海洋科技问题关注的比例与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性。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男性最关注海洋权益问题,而女性最关注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关于海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其密切程度一般,约占全部受访者的51.1%,认为两者关系非常密切的占29.9%,认为没有关系的占16.1%,说不清楚的为2.9%。在该项调查中,男性比女性受访者更加倾向于认为海洋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受教育程度与选择“非常密切”的比例呈现正相关性,即学历越高,越觉得海洋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2.3 海洋基础知识了解程度

相比于对海洋的关注度,民众对海洋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则较为欠缺。在全部受访者中,清楚知道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仅占15%;清楚知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的,仅占31.7%;清楚知道哪些海域存在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仅为2.6%,正确答案应该是包括了黄海、东海以及南海,但绝大多数受访者仅选择了南海或东海,少有知道黄海也涉及海洋权益争端问题。在上述这些问题中,知道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人群与受教育程度呈现了一定的正相关性,而其他几个问题的正确率则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没有明显相关性。

在全部海洋基本知识题目中,涉及的范围包括海洋地理、海洋权益、海洋科技、海洋资源、海洋灾害和海洋环境等方面。整体来看,民众具备了一定的海洋知识,但了解程度不高,平均正确率约为36.8%,且对海洋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受教育程度呈现了一定的相关性,但差异不明显。此外,受访者对于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的了解程度较为乐观,而对于海洋科技、海洋经济等方面了解不足。

3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公众对调查活动的参与意愿

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完全随机的方式进行,尽管样本数量有限,但理论上受访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基本符合或呈现出社会整体比例的趋势。但依据受访者基本信息的统计结果来看,受访者呈现出了年轻化、教育程度较高的趋势,与社会整体比例存在一定误差。就现场调查的直观感受而言,有相当数量的公众缺乏参与该项公益性调查活动的意愿,这种现象本身就反映了国民海洋意识较为欠缺的状态。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推论,包括以往的一些海洋意识调查活动,所取得的调查结果应优于社会实际情况。

3.2 公众对海洋问题的关注度和关注重点

此前,由《海洋世界》杂志社等机构组织的“2011国民海洋意识调查”报告中,中南和西南地区的受访者表示关注海洋的比例分别为92.0%和90.6%,高于内陆地区[6]。本次调查情况受访者表示“经常”或“偶尔”关注海洋问题的比例合计占87.2%,有81%的受访者觉得海洋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或比较密切,而受访者最关注的领域是海洋权益问题,对海洋科技相关问题的关注度最低。在主观问题部分,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事业建设的建议都集中在保卫主权,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军和海上执法力量建设方面。与此同时,有67.6%的受访者认为日常能够接触到的海洋类资讯、新闻等较少。

上述结果表明,天津作为沿海城市,公众对海洋的关注度和认同度较高,特别是受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的影响,公众对于海洋权益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且认识逐渐深刻,但关注的问题较为单一,缺乏对海洋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3 公众对海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比于对海洋的关注度,公众对海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则不尽如人意。和以往的一些调查相比较,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了一些问题。① 公众对于海洋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的现状没有太多变化。② 以往的调查结果认为学历、年龄与海洋知识掌握水平呈正相关性[6-7]。但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这种显著趋势,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并没有比相对低学历的人群海洋知识更丰富,尤其是大专水平的受访者,其对海洋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各组中最差,甚至不如初中组和高中高职组。③ 受访者对于海洋知识的了解与新闻宣传存在紧密联系。

海洋意识与海洋知识、海洋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相应知识的人能够具备很强的意识。但从另一个方面考虑,造成民众海洋知识欠缺的原因又十分复杂。首先是现行的教育体系中,缺乏相应的海洋知识学习环节;其次是公众宣传的局限性;各类涉海新闻资讯中,往往倾向于关注政治、国际关系,而较少有知识性的介绍,造成了民众对相关问题了解的片面性;最后是尽管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海洋与生活的关系密切,但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民众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公众对于海洋知识的渴求度不高。

3.4 小结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对本次调查活动的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公众对于海洋的关注度、认可度很高,尤其是对涉及海洋权益问题非常关心,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较,有增强的趋势。这与近年来海洋类新闻资讯增多,涉海问题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密不可分。

(2)公众对于海洋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对海洋缺乏理性认知,对一些基本概念不甚清楚。

(3)按照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组比对,普遍来说没有明显差异性,个别问题与受教育程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尤其是高学历人群对于海洋问题的了解程度也处于较低水平,结果令人担忧。

总而言之,公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海洋意识,能够自觉关注海洋发展,这与过去相关调查研究认为的“国民海洋意识十分淡薄”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公众所掌握的海洋知识仍然处于贫乏状态,和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没有明显改善。

4 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措施建议

4.1 政府部门重视海洋意识,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

政府部门需要首先重视海洋意识形态建设,主导开展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工作,制定较为完善可行的国民海洋意识发展规划,加强对海洋意识的理论研究,创新海洋意识培育工作,以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形成健康的、全面的、进步的海洋价值观为目的,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意识到培养国民海洋意识是关系到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海洋意识存在缺失,迟早会成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政府应充分重视提高海洋意识的必要性,把提高海洋意识纳入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中,加大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保障国民海洋意识的建设工作顺利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海洋意识的理论研究,从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和剖析当代中国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结合国情、民情,创新海洋意识宣传、普及、培育工作,让国民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

4.2 开设面向在校学生的海洋意识培养课程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学校教育对于培养海洋意识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科学健康的海洋意识必须从学校抓起。世界上许多海洋强国都把海洋意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日本的小学教材写道:“我们没有土地和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14]。韩国则向幼儿园提供海洋类玩具,小学、中学逐步增加海洋内容,到大学开设海洋专业,海洋意识教育逐步深入,形成了系统的海洋观培养体系[15]。在美国,包含了若干海洋知识的地理课程,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是美国基础教育的5门核心课程[16]。

相比而言,我国在海洋教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1)我国海洋教育没有形成体系。虽然一些地区、学校已经意识到海洋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尝试性地开设了一些课程,但比例仍很低,且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套权威的海洋教材问世,难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海洋科普人才短缺。现有的海洋人才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能够为在校学生普及海洋知识的人才相对不足。大中小学可以尝试与涉海机构合作开展海洋知识课程和讲座,激发学生热爱和保卫“蓝色国土”的思想感情。

(3)应试教育造成的“素质”缺失。由于受到小升初、中高考的影响,许多学校、家长、学生只注重考试课程,其他“副科”一概忽视。但是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应试教育必然要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海洋意识恰恰是体现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的标志。“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很难适应今天社会的快速发展。总而言之,学校的教育要做到让学生掌握海洋基本知识,具备海洋意识,自觉地爱护海洋。

4.3 开展面向公众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2011年,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同样也在近几年中,“蛟龙”号深潜器、“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以及“大洋一号”科考船等众多海洋热词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人对海洋的关注度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海洋主管部门及宣传部门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常态化、持续化、普及化地开展海洋意识宣传与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全民关注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的舆论阵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海洋知识的普及。在开展面向公众的海洋意识宣教活动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对重要概念进行深入普及。所谓重要概念,是指海洋知识中较为基本的、常识的概念,例如我国的管辖海域面积是300万km2,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范围等。

(2)确保宣教材料的准确性。当前出现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的一些海洋知识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定义不准,甚至是解释错误的情况。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将“管辖海域面积”与“领海”的概念混淆,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概念进行错误解释或引申等等,这些都会对公众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3)加大力度对海洋科技进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培养国民具有全面的、科学的海洋意识,并从生活点滴中遵从自然规律,维系海洋健康发展。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从统计结果上看,本次调查研究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发现了意识薄弱的环节,并探讨了现象的原因,为今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公众海洋意识宣传工作提供了的参考依据。但是,这项工作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调查活动中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1)本次调查活动的区域单一。由于种种原因,本次调查仅限于天津市市区范围,样本覆盖不广泛,今后的调查活动应尽量扩大调查区域,还应增加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南北方的对照比较研究。

(2)调查问卷的设计有提高的空间和可能。今后可进一步完善题目设置,规避生疏专业术语,问题应更加简洁明晰,便于受访者快速阅读。

(3)调查形式可采取灵活多样化方式,结合网络调查、街头调查等,使该项工作本身也能够成为提高国民海洋意识的一种实践活动。

[1] 孙志辉.提升海洋意识,繁荣海洋文化[J].求是,2008(5):53-54.

[2] 冯梁.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71-79.

[3] 陈艳红.发展海洋文化的关键在于海洋意识教育[J].航海教育研究,2010(4):12-15.

[4] 陈韶阳.国民海洋意识的窘境与出路:提高国民海洋意识途径的探讨[J].海洋信息,2013(3):58-61.

[5] 金希.“有知识没文化”的海洋意识普及是失败的[J].海洋世界,2012(1):32-33.

[6] 晓慧.一份调查问卷的作答:《2011国民海洋及权益意识调查报告》摘要[J].海洋世界,2012(1):14-17.

[7] 津沙.2011年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现状与特点[J].海洋世界,2012(1):22-25.

[8] 提高海洋意识,始终是一道难题[J].海洋世界,2013(2):8-11.

[9] 2012年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总印象[J].海洋世界,2013(2):12-15.

[10] 刘佳英.大学生海洋意识调查分析[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5):143-146.

[11] 高建平.大众传媒在提高国民海洋意识上的载体作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3):89-90.

[12] 郭源,陈广政.加强大学生课程中的海洋意识教育[J].教育与考试,2009(3):77-80.

[13] 张宇,刘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海洋强国必由之路[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4):90-92.

[14] 马九轩.关于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51(2):1-4.

[15] 许安森.海洋意识教育岂能可有可无[J].海洋世界,2001(10):9-10.

[16] 张森森,俞丽虹,梁钢华.“海洋意识”的缺失困惑[J].瞭望新闻周刊,2006(9).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资助项目(25201430C).

P7; G641

A

1005-9857(2015)11-0051-05

猜你喜欢
国民受访者海洋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高地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