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涛
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障碍。根据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语文学习的障碍主要有识记、阅读、写作等方面,特别是阅读教学由于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而成为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
一、阅读已成为学习语文障碍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心理上的轻视。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在母语环境里学习语文是件很容易的事,天天与其打交道,不必花大力气去学,所以对学语文失去了新鲜感,以为自己已有的语文功底就是语文的全部。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语文成绩在短期内很难提高,即使花大力气去学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成绩,于是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
2.应试代替审美。语文是最具有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科目,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当下,人们很难从审美角度看待语文,而总是以急功进利式的态度来对待语文。以怎样提高成绩这种理性的原则来对待语文,不能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学生自然会觉得语文乏味。
(二)家庭原因
1.阅读习惯养成不足。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影响到语文学习的效果,甚至也会影响到一生的事业与成就。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依靠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更为关键,但这一点从家长到学生似乎都认识不足。家长一味地反对孩子看“闲书”,动不动没收处罚,从而限制了孩子阅读的视野。由于急功近利,学生也认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那些与提高成绩关联不大的“闲书”价值不大从而不去阅读。
2.家庭经济能力的局限。要提高阅读量必须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读,但大多数农村家庭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无力给孩子买大量的读物以供阅读。学生的阅读来源仅靠学校阅览室或校外的书店提供,而这又有时间上的局限性。因此,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成了农村孩子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阅读量的限制成为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
(三)学校原因
1.教学成绩的压力。当代的学生有中考高考的双重压力,学校和老师急功近利,一味地搞强化训练,几乎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的自主空间。而阅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改革后加大了阅读教学模块,目的就在于提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在追求成绩这个功利因素的驱使下,阅读教学常常被忽视。教师只知道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增加学生的知识,而忽视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阅读量也就成了不可实现的空中楼阁。
2.课程开设的不平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课程的开设以考试科目为主,阅读课被忽视,甚至没有空堂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小,每天的日程被安排的满满的,没有时间去阅读。
(四)学生自身原因
不爱课外阅读,不做读书笔记。学语文一定要养成勤写笔记、日记的习惯,阅读时也要动手圈点、批注,这是阅读最起码的要求。而今天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阅读与动笔的重要性,更没有养成爱读爱记的好习惯,这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凸显阅读教学的有效作用
(一)创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
要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感情进行阅读,这就需要老师创造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通过创造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要阅读的篇目中去,感受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与之产生共鸣。这既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开设阅读课程,扩大阅读量
阅读教学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开设阅读课来实现阅读量。在上阅读课之前,老师可以从学校的图书馆提前给学生借好需要阅读的书籍。这样,阅读课堂上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进行阅读。阅读课的开设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量的增加可以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三)转变思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不单单是老师和学生的事情,社会、家庭都应该重视。诸如家长认为孩子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的表现,这种思想要从根本上摒弃。相反,只要是正确的、思想健康的书籍,特别是一些中外名著家长要积极地鼓励孩子们多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从书里可以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激发创作灵感,并帮他们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广大语文老师重视阅读教学,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结合实际教学任务对阅读课进行改进,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本论文是2014年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是:〔2014〕PLZY001)
参考文献:
[1]曽祥芹.古代阅读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2]王漫.当代中小学教师研修教材·语文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徐树忠.现代文阅读的障碍及应对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