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回顾与展望

2015-03-26 12:20李立宁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偏误口语汉语

引言

人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用口头来输出语言,进行交际。“语言能力是手段和基础,交际能力才是目的和归宿”(赵金铭,2004)。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口头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性、流利性、得体性和艺术性四方面。本文将在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点,探讨实现汉语口语教学目标的训练方法。

一、概述

在期刊网检索中,关于对外汉语的文章有3448篇,归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文章有1900篇,关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文章有近40篇。

统计结果显示:(1)口语研究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研究视角和所运用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都涉及到心理学、交际学等理论;(3)在研究方法上,不再是笼统的描述,有部分开始进行基础数据的实证研究。

(一)历史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1950年清华大学接受第一批东欧交换生开始。

50年代采用“结构法”,到60年代提出实践性教学原则,再到7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功能教学法”,到70年代末80年代把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确立为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改革开放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实用性目的增强,急需获得听、说、读、写、译等言语技能,言语专项技能课相继产生。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就是专门训练和提高“说”这项言语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

(二)性质

1.任务

对外口语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汉语口语,并能在交际中,准确、得体地运用。口语课不同于精读课,重点在口语不在书面语,花时间“用”语言而非“学”语言。1995年吕必松先生提出开始对外汉语口语课,强调口语和书面语是“语体概念”和“语用概念”。

2.内容

(1)教材

应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要有趣味性、时代性。

现阶段,口语教材以话题为主。

(2)话题

难度要适宜,新词语不能太难,要循序渐进。

要贴近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题。

要有共性,如:音乐、艺术等等。

(3)要求:因材施教(参见表1表2)

不同国家背景

不同专业背景

不同学习层次

不同个体

表1:《大纲》中口语教学情况对比表

表2:等级要求

(4)成绩测试

目的:检查学生口语掌握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进而提高学生水平。

实施:朗读材料(考察学生声调、语调、轻声、儿化等)

话题:(教师给与一些话题,如:风俗人情、兴趣爱好等,让学生自由发挥)

辩论:(学生几人一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三)理论

教学理论多是来自外语教学法理论。如:意象理论、图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交际能力理论、认知风格理论、范畴化理论等等。

意象理论:意象是人以不同方式组织某个领域内容的能力,意象理论从意象方面分析语言的结构。

意象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4个方面的作用:(1)说明词的用法差异;(2)量词教学;(3)说明语义的发展;(4)说明同义句式的差异。语言反映客观世界并不是直接的,而是经过人类认知间接地进行的。这是近20年来新兴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的语言观的基本观点,可用下图(图1)表示

图1认知语言观

图式理论:强调读者及其图式在阅读中的作用,认为人是通过激活他们原有的相关图式来理解新信息的,阅读是作者的语言文字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语篇或文本只是引导读者,根据他们的图式来重新获取或建构文本意义,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的建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在认识论、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1)主题意识(2)构建意识(3)教师要求(具体的教学技巧,如:合作学习)。

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强调策略能力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多应用于会话课的测试。使其更有效、可行。

交际能力理论:海姆斯和乔姆斯基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1)语法能力(2)社会语言学能力(3)语篇能力(4)策略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给教师的启示:(1)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2)根据口语交际能力的各个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3)分清口语层次,循序渐进(4)考虑学生心理机制。

认知风格理论: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根据不同国家背景、不同专业、不同个体,因材施教。

范畴化理论:分元素范畴和关系范畴,前者注重要素属性,后者关注内在关系。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1)以原型指导元素范畴教学(2)以图式指导关系范畴教学(3)使学习者以“范畴”和“次范畴”为单元学习汉语知识。

另外,还有关联理论(任敏,2008)、构式理论(张怡春,2009)、非语言交际理论(熊文华,1986)、注意理论(袁海萍,2007)、人体隐喻理论(郭宪春,2008)、语域理论(林运运,2008)、语体理论(曾毅平,2009)、语境理论(方艳,2007)。

(四)教学法

年代 模式 教材 技能 优点 缺点

70年代以前 传统教学模式 同一教材 全部技能 读写能力强 口语差,听说读写

发展不均衡

80年代 作坊式教学 同一教材 分技能教学 效果不错 教师集体备课

人力物力耗资大

90年代 多维教学 不同教材 口语课单独安排 效果好 安排不科学

表3  不同时期教学及其特征

1996年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对各阶段口语教学的目标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从此口语课开始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三种教学法:“i+1”教学法、潜力激发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

教学法  特点 优点

“i+1”教学法 教师输入为主 授之以鱼 学生理解性强

潜力激发教学法 学生输入为主 授之以渔 学生自主想强

任务式教学法 学生被动输出 学生课下准备 学生独立性强

表4不同类型教学及其特点

二、留学生习得偏误

(一)性质

1.定义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说:“语言为精确地描写人类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工具。也就是说,语言应该把语言交际中含混的直觉知识和能力准确地表达出来。”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现代心理语言学认为,学生习得外语的过程为:认知——内化——分析——综合——判断——重建和再创造。

2.原因

很多语言学家认为,在学习二语之前,学习者意识到语言中存在着某种规则,他们试图找到这些规则,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一种过渡语言。这是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因此,在这一习得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错误。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个体差异,受母语、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影响。

(二)理论

1.语言能力范畴

语言学家corder按照学习目的语的阶段不同,将语言错误分为了三类:系统阶段前错误、系统阶段的错误、形成系统后的错误。(黑琨,2006)

2.语言运用方面

由于母语负迁移、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的偏误。

(三)常见偏误

相较书面语,学生在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出现偏误的机会显得多一些,因为口头表达不但要设计词汇和语法,还要涉及到语音。另外,由于语用环境不同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也会使正常交际产生偏误。

鲁健骥先生将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

三、对策

(一)基本策略

设计情境

对于一篇新课,导入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技巧。有趣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对话题倍感兴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预设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过程有趣

二语习得,和儿童习得语言,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玩乐的气氛,比起枯燥的对话,更吸引学生。七巧板、趣味拼图、脑筋急转弯、讲笑话等等,都能增加学习的乐趣。

教学技巧

教师要以讲授百科全书的方式教授汉语。

针对不同技能要求,专项训练。

日常生活

话题要尽可能实际,涉及学生的吃、穿、住、用、行等多方面。

实用高效

要学有所用。

(二)具体操作

重视课堂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师的“教”,引导着学生的“学”。

具体要求: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技巧。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自身能动性,利用情境、合作交流,尽可能高的帮助学生。

口语与听力相结合

具体要求: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听力。

可以让学生读课文或发言,听重要的句子。

培养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定势。凭着语感,人们可以不假思索的明白别人的意思。二语教学的核心是语感教学。

具体要求:大声朗读、跟读、背诵、话语练习。

辅助手段

具体要求:运用体态语教学、实物图画教学、歌曲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等来辅助教学。

(三)对教师要求

教学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点石为金,不如给与其点石为金的手指。重要的是教会学习方法,因为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课下。

丰富的经验

老师要善于总结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分类归纳,制定出预设方案,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其出错的机会。如:在语音方面,日本留学生因其母语无送气、不送气的差别,容易读不准送气音;越南留学生因其声调系统与汉语声调系统有相似之处,导致习得汉语第四声不准确等等。

针对这些,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做夸张、形象的示范,让学生模仿,然后可以加一些朗朗上口的绕口令或者流行歌曲的歌词改编等等来辅助学生记忆。

教师素质

这个是最重要的。许多语言学家都强调情感、情绪对学生学习二语的影响。他们指出,只有在轻松和注意力集中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有效的学习。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课下要与那些个性比较含羞、智力水平稍差些的学生,多交流,鼓励其多讲话,使其更加自信的学习。

老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自身良好的学习作风,来感染学生热爱学习。

四、不足之处

(一)理论方面

目前学者所熟悉和运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理论,大多直接来自国外的理论。或者原版引进,或者将其综合而来。这些理论都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自成系统,都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且都有其合理的内核,都曾在某些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实施起来有很大主观性。

(二)教材方面

大部分学者,均反映我国目前缺乏合理的、严谨的、科学的、实用的对外汉语教材。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汉语口语教育,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教材编制还是学生学习等多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

留学生运用汉语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出现偏误非常普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要保证学生交流起来准确、流利,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先预设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好对策,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口语交际的提高。

(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项目。)

参考文献:

[1]柴俊星.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效途径的选择[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2]曹聪孙.语法图解法的比较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1983,(5).

[3]蔡剑飞.语法图解初步[M]北京:五十年代出版社,1955.

[4]丁之奇.论图解法对心理学教学的切合性[J].教育科学研究,1987,(1).

[5]黑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6]缑瑞隆.意象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2002,(7).

[7]黎锦熙.实践论”语法图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

[8]李恕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2).

[9]刘德联,李海燕.对外汉语教学评估偏差分析及纠错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

[10]刘梦彬.交际式语言测试理论与对外汉语中级会话课测试[J].文教资料,2008,(7).

[11]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12]卢英顺.认知观与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4,(1).

[1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14]石蕴珍,王颖.从认知角度谈语言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15]孙瑞.交际能力理论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6]王丑.论建构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研版),2005,(5).

[17]王珊.模糊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1989,(1).

[18]王淑红.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目标的实现[C].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学出版社,2002.

[19]王添淼.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J].汉语学习,2009,(2).

[20]王彦琳.电视游戏节目”jeopardy!”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2009,(9).

[21]王尧美,张学广.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6).

[22]徐静薇.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纠错技巧[J].高校讲坛,2009,(23).

[23]徐玲.试论语言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24]熊文华.非语言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1).

[25]杨永林,庄元莉.了解范畴化现象促进语言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26]翟英华.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纠正错误的技巧与方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

[27]张魁元,文笑雨,张妮.基于抛锚式教学的对外汉语教育游戏模式设计[J].科教文汇,2008,(8).

[28]周红,谭伟.范畴化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汉语,2009,(11).

(李立宁  中央民族大学  100081)

猜你喜欢
偏误口语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