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李仕羽
5月19日,本届“中国旅游日”在主会场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正式拉开帷幕。
倡导文明旅游、文明出行,再次成为“中国旅游日”的主题之一:提升导游素质、倡导志愿服务、启动“礼貌乘车”主题活动、推出文明旅游APP……2015年,这些活动将成为重庆打造文明旅游而祭出的“组合拳”。
重庆风光无数,山城更不缺乏性情中人,爱出游,更爱为“文明”代言,只因行在路上,文明就是最美的风景。
作为巴文化发源地,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江流,承载了重庆三千年的巴渝文明史,而从1891年重庆开埠之初的4平方公里,到如今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万,已成为美丽的山水之城。
悠悠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与形态丰富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重庆无比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熔巴渝文化、民族文化、三峡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的浓郁人文景观。
彭水阿依河 (彭水县旅游局供图)
大足石刻 (大足区旅游局供图)
巴南东温泉 (巴南区旅游局供图)
石柱油草河 (石柱县旅游局供图)
你总有看不完的精彩—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为代表的峡谷峡江旅游;以武隆喀斯特、南川金佛山、奉节天坑等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质奇观;以北温泉、南温泉、东温泉等“五方十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之旅;以梁平双桂堂、奉节白帝城、涪陵白鹤梁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钩沉;以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磁器口古镇、洪崖洞等为代表的巴渝文化明珠;以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等为代表的红色记忆……
简单的“渝”字背后,则是一个依山傍水、山川巍峨、钟灵毓秀的长江三峡;是中国后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佛国世俗化的佛典长廊大足石刻;是被欧洲人誉为“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的合川钓鱼城;是如今仍保留着古代巴人流风遗韵,隐藏在竹木吊脚楼间的石柱、黔江;是那座灯火辉煌,两江环绕,波光粼粼,灿若星河的万家灯火不夜城。
截至目前,重庆已打造出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世界自然遗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目前,重庆形成了山水都市、温泉旅游、红色旅游、抗战文化、邮轮旅游、高山度假、避暑纳凉、乡村休闲等四季可游、门类齐全、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需求。
与此相对应,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下,重庆各区域突破区划界限,构建起都市旅游核心区和渝西旅游经济带、渝东北旅游经济带、渝东南旅游经济带等“一心三带”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14年,重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9亿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总收入2003.37亿元,同比增长13.1%。
今年5月,中国研究院发布了《2015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重庆排名第一,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旅游城市。
将美景留在心中,将文明出行留在旅途。
4月28日,在南川区金佛山景区,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旅游局、重庆旅投集团主办的“美景美行·礼游天下”志愿服务行动拉开了2015年度“中国旅游日”重庆文明旅游的序幕。
万名导游及游客组成三支志愿者队伍。其中,导游志愿者队伍立志成为文明旅游的发起者与倡导者;游客志愿者队伍号召在五一、中秋、国庆、春节等传统旅游高峰时间节点,通过自身示范和倡导文明旅游新主张,塑造重庆游客的崭新形象,将重庆文明之声带出国门;千名文明旅游观察员队伍,则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文明主张,曝光不文明行为。
从五月开始,重庆各景区、旅行社和旅游团队都统一使用文明旅游礼旗、礼帽、礼包、礼衫,充分展示重庆文明旅游的崭新形象,让重庆人之礼,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个标志还以旗、车贴等形式,出现在重庆的145个3A以上景区和全市车站、码头、机场,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
文明护花志愿者学习古代赏花礼仪 (重庆市文明办供图)
去年,重庆98个景区的花卉折损率比往年同期下降32%,每日需要清理的垃圾比往年减少90吨,乱刻乱画等现象明显减少,言行文明、观景有序的旅游氛围,成为重庆各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旅游也搭建起“让重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重庆”的桥梁。
今年,作为“美景美行”系列活动之一,“花下文明行”文明旅游活动已在全重庆44个3A级景区、48个4A级景区及6个5A级景区火热展开。其后,夏季“水上文明行”、秋季“乡村文明行”、冬季“赏雪文明行”等文明旅游活动也将逐一亮相。
“每一个游客都是一名文明旅游志愿者。”在重庆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看来,“这不单是在景区软硬旅游环境上的升级打造,游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宣传本地、本国形象的‘名片’,更是要换个角度来引领文明旅游风尚。”
文明旅游,重在细节,美在德行。
无论旅途长短,无论终点远近,时刻将文明记在心,践在行,让文明成为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城口渝陕界梁 (城口县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