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从文化看重庆

2015-03-26 02:57蔡春丽
今日重庆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艺重庆文化

◇ 文/本刊首席记者 蔡春丽

王川平:重庆著名文化学者、著名文史专家、重庆市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名誉副主席,曾任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著有研究文集《在历史与文化之间》、《老重庆影像志:老房子》等。主持拍摄大型电视文献作品《重庆:风雨同舟》。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府三峡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春暖花开时节,重庆文化界又传好消息:重庆摄影师刘嵩获得了荷赛新闻摄影大奖,实现了重庆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这是重庆文化的又一次开花结果。

仅仅半年前的去年8月,重庆诗人李元胜凭借诗集《无限事》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9月,重庆8部文艺作品获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收获了直辖以来最好成绩;随后,重庆80后的彭伟凭版画《而立之年》获得了全国美术金奖。今年一月,重庆摄影家冯建新又斩获了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重庆文化繁荣,其内因在哪里?文化的繁荣,给重庆增添了怎样的内涵和魅力?重庆著名文化学者王川平对此做了深度解析。

重庆文化积淀深厚

今年的4月,王川平异常繁忙。采访他的时候,他刚从三峡库区考察归来。等着他的,还有巫山龙骨坡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工程验收会……这些,都与重庆文化有关。

“重庆近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重庆文化的繁荣,与重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息息相关。”王川平说,重庆是一个有3000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源远流长、抗战文化影响深远、三峡文化灿若星河、移民文化开放包容、统战文化聚力同心。进入近现代,随着重庆对外开放,重庆又形成了独特的都市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重庆卷》

在王川平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重庆卷》。这本书去年9月才新近出版。作为主编之一的王川平翻开这本“重庆的文化地图”,各种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的重庆地域文化在书中梳理得系统而清晰—

中山文化产业园 (重庆市文明办供图)

时政经纬

深 读 CURReNT POLITIC NeWSLINe

话剧《幸存者》获“五个一工程”奖

200万年前巫山猿人诞生,巴人制盐—重庆血脉中的商业基因,巴蔓子忠勇诚信以头谢楚,商周时期独具魅力的“巴渝战舞”,钓鱼城抗击蒙古改写欧洲历史的史诗战争,近代革命先驱邹容,气势恢宏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它们,展示了重庆独特的文化魅力。

从重庆厚重的文化中寻找题材,加以艺术化的创作,成就了重庆文化今天的繁花似锦。

“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重庆有巴渝文化、抗战历史,从巴蔓子、邹容,到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英烈,英雄主义已渗透到城市性格和文化基因中。重庆历史上英雄辈出,这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重庆创作的反映历史的文艺精品成果丰硕。”之前,重庆有全国熟知的小说《红岩》,近年来,重庆的歌剧《钓鱼城》、舞剧《邹容》,去年的“五个一工程”获奖话剧《幸存者》等文艺作品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现代舞剧《邹容》是文艺创作中的精品

话剧《幸存者》取材于红岩英烈的事迹,讲述了剧中主人公穆之光的未婚妻坚持30年,探求恋人在“11.27”大屠杀中死难真相的故事。在王川平看来,话剧《幸存者》的成功在情理之中。整整两个小时的演出,将革命者以另一种方式诠释得更加有血有肉,其中融入的时尚元素,更获得不少“80后”“90后”观众的赞赏。

重庆文化生态环境良好

“重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重庆多年来对文化的深耕细作,使重庆文化厚积薄发,涌现出一大批获奖的文艺作品。”王川平说。

重庆直辖以来,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和文艺人才培养,全市形成了抓文艺创作的工作机制,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化委等部门加入,发动市文联、市作协及文艺院团,形成了全市文艺创作的合力。

重庆文化委几年前建立健全了对舞台艺术剧目创作的评审机制,成立了重庆市舞台艺术创作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对全市新创重点剧本进行把关。在剧本的行政决策前,让专家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审议,增加了决策的民主和专业含量,使一批优秀的文艺项目脱颖而出。

王川平是重庆市舞台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主任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舞台剧的创作经费动辄百万、数百万元,有了专家委员会的‘把关’,像歌剧《钓鱼城》、舞剧《邹容》等,演出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推动了重庆文艺创作精品不断。”

曾在2012年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钓鱼城》的成功,正是基于这种制度的建立。《钓鱼城》是投入近千万元的大制作,有了专家委员会的首肯和后期的不断修正,才得以最终打造成功。

重庆文艺硕果累累,也是重庆以开放心态进行跨省合作,联动文化人才和资源,精心打磨的结果。新晋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走过雪山草地》、电视剧《毛泽东》,都是跨省合作的既叫好又叫座的佳作。

彭伟版画《而立之年》(120×80cm)获全国美术金奖

“近两年来,重庆尤其重视文化发展,促进了重庆文艺的大繁荣。”王川平说,去年7月25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听取文化界人士对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建议。“孙政才书记说,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强大支撑。这为全市文化工作明确了方向,让重庆文艺工作者倍受鼓舞。”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王川平记得一个细节,会上,重庆各文化协会希望增加协会人员编制和30万元的文艺经费,孙政才书记当即表示,文艺经费可增加到40万元。

这次座谈会后,重庆多管齐下,培育文化沃土:重庆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得到充分落实;按照德艺双馨、以德为先的要求,大力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和“巴渝新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引进一批文艺紧缺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

“重庆文化发展的土壤更肥沃,文化生态环境更优良。重庆文化艺术发展的自信正在逐步建立。”王川平说。

文艺工作者更观照当下

在近期重庆获奖的文艺作品中,现实题材非常丰富。李元胜的诗集《无限事》,彭伟的版画《而立之年》,刘嵩的摄影作品《接受询问的性工作者》,冯建新的三组获奖作品《和平年代的兵》《老红军的心愿》《在丈夫肩上“行走”的乡村医生》,都是观照当下社会的精彩之作。

王川平对重庆的艺术家充满敬意,“重庆的艺术家很刻苦,也勇于担当。他们一直对社会怀有一份责任,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创作,对现实社会充满了人文关怀。”

李元胜诗集《无限事》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李元胜,三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王川平对李元胜给予了高度评价:“《无限事》写出了城市年轻人的独特感受。《无限事》很现代,也很现实,是城市生活的精神写照。是观照当下、观照城市和城市人精神生活的诗意表达。”

冯建新用30年时间拍摄的三组照片,讲述了“奉献”“铭记”“感动”3个故事。其中一组《在丈夫肩上“行走”的乡村医生》,是他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一起同吃、同行、同工作整整6天,用镜头记录的当代人的感动故事。

刘嵩做了近10年摄影记者,喜欢纪实摄影。他的获奖作品《接受询问的性工作者》,也是关注当下的力作。

80后彭伟的版画《而立之年》,以他拍摄的百余张具有代表性的身边人物照片为基础,最终选取了一个很熟悉的朋友的细微表情,创作了阳光、闪亮的青年人模样,展示了当下中国人的新形象。

王川平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直辖之初,重庆有蒋勤勤、陈坤等年轻的影视明星走向全国。直辖18年,也是一代文化人的成长周期。如今,一批年轻艺术家成长起来。同时,重庆各文化艺术门类,如芭蕾、交响乐也在夯实基础,不断成长。重庆文化势头良好,令人振奋。”

王川平说,重庆文化的繁荣,让城市更具活力和魅力,城市文明化程度越来越高,重庆文化软实力对硬实力的支撑越来越强,重庆在国际、国内人才竞争中实力增强。

猜你喜欢
文艺重庆文化
重庆客APP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1942,文艺之春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谁远谁近?
□文艺范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