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晶
“我们金队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每天中午航班最忙的时候,他都跟我们一起保障航班。”“打心眼里佩服金队,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感觉很安心。”大家口中的这位金队就是有着20余年民航从业经历,身患糖尿病、肾病,每天需要做4次透析,可依然在机坪上摸爬滚打的长春机场地服公司特种车队队长金钊。
“奔跑着干活”的急性子
1994年,金钊从部队转业到了当时的民航吉林管理局车辆管理处。“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了特种车辆,很新鲜,也很喜欢,感觉能够近距离地保障飞机是一件神圣而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一干就是20多年。”金钊说。
2005年,长春机场转场时,当时仍在建设中的新机场硬件设施尚未完善,车队人员配备不足,金钊和他的同事一起提前数月来到新机场,一天24个小时在岗,连续3个月吃住都在特种车上。
长春机场日渐繁荣,航班量逐年增加,也意味着航班保障任务的加重。2006年,金钊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担任特种车队队长一职。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他将部队化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作风带到了车队里。航班高峰人手不足的时候,金钊带领着司机们“奔跑着干活”,“能吃苦、有担当、保安全”的理念扎根在车队每个人的心中。
2005年,金钊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和肾病,经过10个月的住院治疗,身体刚有好转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深知,长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500万人次到1000万人次,需要从人员、设备到经营、管理的全面转型。“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爱这些‘大家伙和我的伙伴们。没有他们,我不知道自己每天该干什么。”尽管病情不容忽视,但是他仍然坚持在岗位上,每天的航班高峰,金钊仍然会不顾医生的劝告,在机坪上的各种特种车之间奔跑。
喜欢思考的“粗人”
说到自己取得的成绩,金钊总是憨笑着说,自己是个粗人,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粗人”的带领下,特种车队研发出了平台车、传送带车超声波距离探测系统,有效预防了特种车与飞机的不安全接触。这一发明,在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获得了殊荣,也在整个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2013年8月21日,韩亚航空OZ303航班停入机位,特种车队开始提供地面服务。平台车驾驶员操作平台车靠近飞机,驾驶员一边看地面指挥人员手势,一边观察桥平台前端与飞机的距离。由于驾驶员注意力一时分散,车辆前端剐蹭到飞机货舱底部,导致了一起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事件发生后,金钊组织特种车队召开了一次讨论会。在跟几位老同志聊天时,他们想到了用倒车雷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视觉和听觉相配合,为车辆与飞机的对接增加一道安全屏障。由于当时国内行业还没有类似应用,金钊和他的同事经过多次实地走访,终于找到了可以设计出满足特种车操作需求的超声波探测系统的制作方。2013年9月,车队对此次改进成果进行了反复验证后,邀请特种车生产厂家对此项技术发明进行了车辆自身安全检测。在得到一致认可后,车队所有车辆都安装了超声波探测系统。
经过6个月近11000次与飞机的实际对接,至今车辆运行安全可靠,未发生过差错,对接精准。特种车的生产厂家在获悉这一良好的实践结果后,决定将超声波探测系统作为特种车出厂时的标配或选装部件。
深化改革的中坚力量
近两年来,吉林机场集团走上了改革与发展并行的道路。作为基层管理人员,金钊对于改革有着自己的看法。“改革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我们要将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传达给最基层的员工,让他们理解,因为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正是最广大的员工”。
如何将吉林机场集团提出的“1-4-6”安全管理理念转化为员工日常行为的准则?如何提高全体车辆驾驶员的驾驶技能?金钊要求每位车辆驾驶员必须钻研业务技术,努力达到三条技术标准。一是能熟悉所驾驶车辆的性能、各部件用途及数据,熟记交通法规和各项具体规定,尤其是安全行车“八个不准”;二是能排除各种常见故障和较疑难故障,具有较高的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好的维修保养经验;三是能根据季节、任务等特点,预测影响安全的不利因素,具有较强的特情处理能力。
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使捍卫安全的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逐渐扎根在车队员工的心中,钻研业务、比试技能在车队里蔚然成风。从松散的管理到科学化管理,金钊让集团公司改革的“血液”深入到最基层的“细胞”,他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集团公司为员工组织了团购房,涨了工资,这就是企业发展、员工幸福。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才能无愧于企业的培养”。病痛没有减弱金钊的工作热情;相反,他以无私奉献的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说,工作可以让他更快乐,如果说自己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他所热爱并为之奋斗的长春机场能够越来越好。
驾驶园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