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兴
“出国留学不只是以开心的方式度过一个学期,它正迅速成为全球化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要走在当今职场前沿,只在学校里取得好成绩是不够的,还应拥有国境外的真实体验:对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的体验。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要说的是,出国留学绝不仅是改善你们自己的未来,它也关乎塑造你们的国家、关乎我们共有的世界的未来。”
她还提到,“这就是为什么在2009年我的丈夫访问中国时,宣布了我们的100,000项倡议,该倡议旨在增加留学中国的美国学生的数量和多样性。而今年,在我们纪念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35周年之际,美国政府实际上支持更多的美国学生在中国学习。”
这对于渴望到海外学习的中国学子们无疑是一个激励的力量。
留学热仍会持续多年
中国的留学热已经呈不可阻挡的趋势。《2013年中国留学市场盘点和2014年展望》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仍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并有望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近几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呈现强劲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3.9万人增长至2012年的39.96万人,增幅高达924%。而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2013年7月透露,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增加,就业压力还将持续,这也许将促使部分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充电。
当然,留学热并不是当代人的心理现象,看看季羡林老先生是怎样描述上个世纪中国的留学热的,“五六十年以前(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浓烈的留学热弥漫全国,其声势之大决不下于今天。留学牵动着成千上万青年学子的心。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听到别人出国而自己则无份时,一时浑身发抖,眼直口呆,满面流汗,他内心震动之剧烈可想而知。”
但是,那个时代的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季羡林先生说,“当时要想出国,无非走两条路:一条是私费,一条是官费,前者只有富商、大贾、高官、显宦的子女才能办到。后者又有两种:一种是全国性质的官费,比如留英庚款、留美庚款之类;一种是各省举办的。二者都要经过考试。这两种官费人数都极端少,只有一两个。在芸芸学子中,走这条路,比骆驼钻针眼还要困难。”
中国近现代以来规模最大的留学热潮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并将中美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口头谅解作为正式协议加以签署。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政府和民间教育代表团纷纷出访日本、加拿大等国,同时也接待了各国访华代表团,商谈互派留学生事宜,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和执行计划,中国留学生们得以踏上海外的土地。
开放国门的政策、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让留学大众化成为一个趋势。有媒体总结出大众化的四个趋势:第一,工薪阶层留学增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留学费用降低,使得怀有留学梦的工薪家庭具备出国留学能力,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为了提升孩子的就业竞争力,让孩子出国留学。
第二,“英美加”热点趋向各国开花。为吸引留学生,各国纷纷放低门槛,留学生打工政策也有所放宽,欧洲、亚洲和澳洲等众多留学目的国展现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吸引学生。
第三,出国读研人数增加。受就业压力影响,不少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先到国外留学,提高自身素质,再回国找工作。
第四,白领留学成热潮。留学中介市场人士指出,目前留学市场中白领占了约3成多,成为一支生力军。金融风暴袭击,不少企业降薪裁员。面对危机,平时无暇顾及“充电”的白领,很多人选择籍此机会留学。
新兴留学目的国家涌现
由于其教育质量,美国仍是出国留学的首选国家,其次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但人数的剧增必将导致竞争的白热化,比如说2014年的美国留学申请形势更加严峻,录取将更加挑剔。从2013年8月起,美国对其大学本科通用申请从框架、模式到内容都进行了重大变革,申请美国本科留学的中国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其竞争大、费用高,所有不少留学生选择了“曲线救国”。东南亚国家是近十年来兴起的留学目的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被称作这是“转往欧美名校读书的跳板”。
双联课程是马来西亚独特的高等教育方式,其优势在于可以转移学分,也就说马来西亚教育当局与合作学校所在国教育机构及移民机构的批准,有国际性协议,为海外学生转签第三国带来了方便和可能。而且,马来西亚还提供可以广泛选择的学位教育,无论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或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学位都可以在马来西亚国内完成。
泰国也类似。泰国大部分高校采取西方的教学体系,教师绝大部分是在欧美取得学位后回国任教,教育国家化水平比较高。几乎所有的知名大学都设有国际学院,并与英美等知名大学设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项目。外国留学生在泰国不少高校获得的学分得到欧美高校的承认。因此,在泰国留学期间,学生可以转到欧美国家深造。
新加坡制定了吸引留学生的政策,提出了要打造“国际化大学”的策略。美国的内华达大学、芝加哥商学院也都在新加坡开了分校,而马萨诸塞技术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都在新加坡的大学推出了学位关联项目。
留学东南亚,除了以上的优势外,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是中国人选择其为留学地的主要原因。比如说到马来西亚留学,本科生留学的生活费和学费相加每年也不过5万至6万人民币,部分高等学校7万至8万,这对于家庭并不富裕的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负担并不沉重,工薪阶层的家庭也能够承受。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有250名中国留学生就读于菲律宾的大学,且每年有20%到30%的上升趋势。2010年马来西亚共有10214名中国留学生,留学泰国的中国学生有9000多人,中国已成为泰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印尼、缅甸、老挝、文莱等过也有一定数量的中中国留学生,且数量呈上涨趋势。
低龄留学生让人担忧
在留学热中,还是有让人担忧的问题,留学低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据美国国土安全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至2006学年,中国仅有65名中学生持因私护照来美国读中学,到了2010至2011年,中国有6725人到美国读中学。在5年的时间里,外出读中学的人数增长了100倍。
而据英国《华商报》报道,2012年共有26376名11岁至18岁外国中学生在英国的私立中学寄宿,约占学生总数的22%。2012至2013学年,加拿大温哥华从幼儿园至中学12年级的1086名国际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有645人,占总数的59.39%。东南亚国家的中国青少年留学群体也很突出。截至2011年初,中国在新加坡的留学人员总数约5万人,其中,在公立大专院校留学的学生1万余人,在公立中小学就读约1万人。
孩子未真正成年来源于父母的良苦用心。很多家长认为,这是进入欧美著名大学的“捷径”,而且越早出国留学,就越早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和教育体系。而且,中国的升学压力一直很大,幼龄出国还可以让孩子有一个相当轻松的学习环境。但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历史上的“留美幼童”。但清廷明确幼童不许信仰基督教,而且在一个陌生、缺乏父母照顾的环境里,幼童们到美国,带给他们的就是这样枯燥而缺少自由的留学生活。
所以,当今的低龄留学也可能是“看上去很美”。小留学生们虽然身处国外,但实际上并没有对当地文化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巨大的文化差异使他们很难用平常心去对待。低龄留学生还可能在语言、学习等许多方面遇到困难。《纽约时报》曾报道,很大一部分在美国上学的小留学生,一旦开始上课,英语能力有限的人很难跟上课程。一些美国大学的教授表示,他们不得不通过调整教学方式来使中国留学生适应课程。
有专家感慨,低龄留学日益增多,对我国长远发展并非好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