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建设的思考

2015-03-25 15:57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伦理

卞 华

(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2.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江苏南通226010; 3.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南通226010)

关于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建设的思考

卞 华1,2,3

(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2.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江苏南通226010; 3.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南通226010)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新媒体技术波及的群体和范围越来越广,网络新媒体内在的伦理本性所呈现的“双刃剑”效应也越加凸显,已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影响社会正常发展.只有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伦理构建,寻求并完善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的解决之道,才能使网络新媒体及社会得以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参9.

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伦理构建

网络新媒体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正以迅捷的速度进入世界各个领域,给传统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技术伦理、道德等问题也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燎燃全球.网络新媒体技术行为的特殊性促发了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研究的兴起,成为社会的普遍技术范式.

1 网络新媒体技术特质

网络新媒体技术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的产物,具有超信息量的负载力和超越物理时空的传播力,是虚拟的网络数字传播技术.网络新媒体技术具有以下特性:第一,自主性.网络新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所处的虚拟社会为人们交往提供了平等、非中心化的自由空间.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主体摆脱了身份、职业、地域、礼节交往规范的约束,没有性别、年龄、民族之分,每个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参与者处于交互界面环境中,突破了现实社会行为的互动特征,应用主体可以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互动交流,个性化被充分发挥.第二,开放性.网络新媒体技术为网络社会构造了一个由互联网、通信技术构成的没有物理边疆的空间,将各国家、民族、地区的具有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习俗和个性的人们紧密联系起来.网络新媒体应用群体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按照特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将各自的需求、观点、思想融汇到“无限”的网络新媒体行为中,进行思想交流、碰撞和融合.第三,虚拟性.网络新媒体技术构造的是一个虚拟世界,为人们创造了“虚拟现实”,对人们传统思维和空间进行着内在突破与超越.可见,由手机、计算机、“高速信息公路”以及呈正态分布的“网虫”组成的网络新媒体社会,摆脱了现实社会活动中物理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情趣.

2 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问题解读

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是在网络新媒体社会空间中应用主体与技术、社会彼此调节关系而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是深层的人与人、人与科技、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是人们在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处理应用主体与服务对象关系、技术主体与社会关系、应用主体之间关系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悖谬是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与人们主观动机和应用目的相反现象[1].网络新媒体充满悖论的空间也出现了现实伦理问题,伦理道德与法制法规建设的滞后造成了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伦理灰色带”.因此,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显露出脆弱性,禁锢着人们的思维,破坏了人们的隐私权,侵犯着知识产权以及影响着人际交往等.这些负面因素反映的诸多技术伦理问题,使现实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

2.1 技术的局限性

技术的发展在更深层次上与社会的伦理道德之间往往出现冲突.在网络新媒体社会中,网络新媒体技术不仅是传递言语和信息的工具,还逐渐演变为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力量.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发布信息,并进行“云”传播,所有人都拥有自主权、发言权,人们按照自己的原则和思想说话,个性得到充分发扬.网络新媒体技术创造的环境是无政府主义“天堂”,具有全球化、无国界等特点,有些人不顾社会伦理,“网络病毒”、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垃圾信息充斥着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媒介中,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2].由于忽视了应用主体对技术的操控作用,在客观上造成了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主体伦理道德的制约与弱化.同时,由于没有完备的网络新媒体管理的法律体系,就缺乏对其应有的监督和管理,在网络新媒体技术与道德伦理之间出现了“空白”.制度建设的滞后也造成了应用主体在运用网络新媒体时缺乏尺度与空间的把握,造成了其发展“瓶颈”.因此,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局限性使得伦理问题的管理困难加大,我们应该从源头上把握技术的局限性,加强伦理建设.

2.2 技术的不确定性

网络新媒体技术在对象、目的和媒介上具有不确定因素.从技术的对象层面来看,传统的技术对象是自然物质世界,人类借技术来改造、开发自然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对象逐渐扩大为人工自然,信息成为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主要对象.从技术的目的层面来看,传统的技术目的是处理物质,通过“造物”以形成人工制品和人工自然,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目的则是处理信息,通过“造信息”形成人们生活及社会生产所需的虚拟实践.从技术媒介层面来看,传统技术是连结人与物的媒介,人们通过传统技术对实物进行改造以实现改变自然与社会的目的,关系链表现为“人—技术—物”.总之,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关系链表现为“人—技术—人”和“物—技术—物”两种模式.因此,网络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对象、目的及媒介上的差异性,使其被打上“不确定”的烙印,这对技术伦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带来极大困难.

2.3 相关政策法规缺失

目前,我国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有关法律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一方面,许多国家将隐私权纳入法律法规,表明社会愈加注重人权的保护.根据网络新媒体技术开放性的特点,现在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变成了透明时代,一旦进入互联网,我们的信息就有被他人从网上获取的可能性,个人隐私便成为了未知数.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成为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道德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向来是伦理道德中的重要问题.伴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行为愈加恶劣,有些人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进行隐私信息的复制、采集、传输和使用,侵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导致知识产权问题的复杂化.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导致知识产权问题的凸显.因此,如何在网络新媒体技术与知识产权之间寻求平衡,使得知识产权遭遇侵犯的危害降至最低,是现实社会中的重要问题.

3 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建设的途径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被暴露出来,而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却是社会发展必经之路.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的变化是中国信息发展闭锁,网络资源整合失衡,体制内外差距不断扩大的结果.面对网络新媒体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伦理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治理,不能任其自由发展.

3.1 解决网络新媒体技术局限性渠道

网络新媒体技术产业是一个能够影响多个行业的蛛网结构产业网络,对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

3.1.1 制定网络新媒体标准体系

网络新媒体涉及多网络、多行业以及多系统的综合性媒介载体,在不同网络、行业以及系统之间形成统一的标准,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同国家、组织、企业共同努力.目前,网络新媒体技术标准体系依然很不完善,体系标准不一.因此,我们应加强国内网络新媒体标准体系的研究,积极参与网络新媒体技术国际标准体系的创设,逐步提高我国在网络新媒体国际标准体系的地位,积极推进我国网络新媒体技术体系的标准化.

3.1.2 完善网络新媒体核心技术

网络新媒体不仅会泄露个人隐私,还会威胁国家社稷的安危,我们必须从网络新媒体技术入手,提高其安全性.要建立网络新媒体安全体系,则需要更高标准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网络新媒体所需的高端设备都来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缺少自主研发,无法掌握技术主动权.因此,我们应加大投入,在政策上支持网络新媒体核心技术的研发,积极攻克核心技术,制造出“中国芯”,使我国网络新媒体技术能跟上时代潮流.

3.1.3 创建合理的商业模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市场需求,消费者是市场需求的源头,一方面市场需求是商业模式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产业和消费者都希望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使得双方陷入“囚徒困境”的局面.目前,我国网络新媒体技术企业收入大多通过免费或者收取少量费用来吸引大众用户,然后通过发展不同层级,收取高级客户的费用.这种通过“免费”大众用户,收取高级客户费用的商业模式是网络新媒体技术企业普遍适用的商业模式.

3.2 完善网络新媒体政策法规建设

在社会变迁中,思想道德体系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明显滞后于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速度.网络新媒体社会的运营与发展不仅需要道德空间,更需法制空间,通过规范网络新媒体技术运用的社会行为,推动网络新媒体社会的健康发展.

3.2.1 网络新媒体政策建设

网络新媒体作为新生产业,主要存在标准不明晰、技术不成熟、效益创收低等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加大对网络新媒体的监管力度,并放宽行业准入制度,消除区域壁垒,实现网络新媒体产业效益最大化.据统计资料显示,网络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包括三种情形:一种是知识产权形式的变化.例如有些人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获得用户的资料和数据,窃取技术秘密,非法共享信息或未经他人允许将其作品复制并传播到网络中,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的界定产生困难.一种是网络信息的产权归属难以分辨.网络交互性的特点,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渠道错综复杂,而网络新媒体平台采撷的资源信息大部分来源于传统社会知识体系,极易出现知识产权侵犯,例如许多网站、软件为吸引网民眼球,未经作者许可,大肆将具有知识产权的软件非法解密并发布,从中获利.最后一种是知识产权地域性归属特质.世界各国之间对于知识产权额保护标准存有一定的差异,这将导致网络知识产权的界定遭遇瓶颈约束.因此,政府应对网络新媒体技术企业提供优异的环境和税收政策,并给予人才和技术支持,促进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并给予政策性的保护.

3.2.2 网络新媒体法规建设

道德本身没有约束力,也没有确定的衡量标准,它主要凭借外界舆论、教育感化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并且只有当人们普遍接受时,才能产生效应.网络新媒体技术运用主体的个人修养千差万别,依靠个人素质和外界舆论的监督和约束未必见效.与传统技术相比,网络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技术,给社会造成诸多困扰,只有将最基本的网络新媒体规范通过立法并上升为法律,才会有效监督其应用群体的行为,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制定相应的伦理法规,不仅能够有效打击网络新媒体技术违法犯罪行为,减少伦理道德败坏行为,为网络新媒体技术提供保障,还会促进网络新媒体技术健康有序发展,有力促进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管理不仅是管理物,更重要的是管理人,进而管理信息、环境和社会.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问题的成因在于人性自我约束的缺失,必须结合他律等方式作为辅助管理手段.法治作为实现科学管理他律行为的最佳途径,必须将制度建设作为主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探索融合管理,构建普适性的规章制度,加快网络新媒体技术规范化建设及技术管理创新.通过加强法律约束,形成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行为准则,实现网络新媒体技术价值的有效发挥.通过法治释放网络新媒体应用主体自律的潜能,解决网络新媒体传播中的问题,理性地使用网络新媒体技术,遵守网络新媒体道德与法律,使伦理道德规范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配套,从而增强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主体的自觉性和责任心,通过制度约束提升道德规范的效力.

3.3 建立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体系

网络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伦理道德问题对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人们必须提高个人道德修养,让网络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加强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将其负面危害降至最低.

3.3.1 坚持网络新媒体的客观实在性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对象和目的都是信息,信息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核心它经过网络新媒体技术处理后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决策,即网络新媒体技术会直接对人们的客观实践活动产生影响.网络新媒体技术具备实在性的特征.首先,从产生的过程来看,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主要媒介为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均依靠客观实在的现实设备.其次,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至今的每一步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并受到科学知识的制约.最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巨大前景决定了其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支撑了实在性特征.

3.3.2 加强技术主体的伦理道德观教育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主体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增强该类人群的责任意识成为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教育的当务之急,适时开展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教育也显得越发重要.一方面,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内在运行机制,加强对网络体系各个环节的伦理规范,构建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伦理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在要求网络新媒体技术专家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也应该对网络新媒体运用主体强化法制教育宣传,帮助网络新媒体应用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道德行为的自律性,使他们在享有个体自由和权力的同时,不忘兼顾他人利益的道德伦理观念,抵制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损害社会、他人利益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应当正确地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形成健康的道德伦理体系.而建立健全的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教育,不仅需要落实到宣传教育、社区管理、学术交流、各级学校等机构部门的共同协作,还需要专家、学者通过前瞻性的理论研究,这样才能为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落实互联网传播精神文明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在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教育中,教师要重视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伦理教育,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作用,积极探索网络新媒体伦理教育的新模式,有效运用微博、论坛、聊天软件等方式,通过网上知识竞赛、网络论坛、微博话题等活动载体,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传播网络文明行为规范,防止霸权互联网文化和恶意政治的渗透[3].家长和监护人更要配合学校教育,对子女上网给予有效关注,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4 结束语

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携手并肩,需要网络新媒体技术应用主体增强责任感,在道德规范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突破.同时,应及时总结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尽快建立网络新媒体技术伦理体系,通过构建普适性的网络新媒体技术法律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对内加强管理,对外加强控制,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使网络新媒体社会超越技术伦理困境,以实现网络新媒体价值的有效发挥,将网络新媒体发展成一个健康、高效的网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1]宋吉鑫,王 健,赵迎欢.网络技术的伦理困境及社会建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5):75-78.

SONG Ji-xin,WANG Jian,ZHAO Ying-huan.The Ethical Dilemmas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about Net-technology [J].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2006,23(5): 75-78.

[2]王正义.我国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应对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WANG Zheng-yi,Research on Tackling Strateav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Risks for China Local Governments[D].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2012.

[3]谈 敏.新媒体视域下传播伦理的困境[D].江苏大学,2010.

TAN Min.Confronting the Predicament of Communication Ethics in the Vision of New Media[D].Jiangsu University. 2010.

[4]张玉亮,张昊苏.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静态博弈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J].情报杂志.2014,33(8):150-154,167.

ZHANG Yu-liang,ZHANG Hao-su.The Static Game Analysi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Emergencies and the Policy Suggestions[J].Journal of Intellgernce.2014,33(8): 150-154,167.

[5]邓 滢,汪 明.网络新媒体时代的舆情风险特征[J].中国软科学.2014(8):61-69.

DENG Ying,WANG Ming.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ntiment on Risk in the Era of New Media[J].China Soft Science.2014(8):61-69.

[6]杜晚樱,孙梦娇,梁 凯.网络舆情扩散应对及治理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3(17):283-284.

DUWan-ying,SUN Meng-jiao,LIANG Kai.The Coping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Diffusion [J].Value Engineering.2013(17):283-284.

[7]莫 同,褚伟杰,李伟平,等.采用超图的微博群落感知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46(11):120-126.

MO Tong,CHU Wei-jie,LIWei-ping,et al.A Micro Blog User Community Aware Method Based on Hypergraph[J].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12,46(11): 120-126.

[8]张晨逸,孙建伶,丁轶群.基于MB-LDA模型的微博主题挖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48(10):1795-1802.

ZHANG Chen-yi,SUN Jian-Ling,DING Yi-qun.Topicming formicroblog basedon MB-LDA model[J].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1,48(10):1 795-1 802.

[9]Reid F,Mcdaid A,Hurley N.Partitioning breaks communitie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ocial Networks analysis and Mining.New York,USA:ACM,2011:102-109.

On Strengthening the Technology Ethic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New M edia

BIAN Hua1,2,3

(1.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2.Electronic Commerce Industry Rranch of National Occupation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Nantong 226010,China;3.Jiangsu Research&Development Center for Software&Service Outsourcing Technology,Nantong 22601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technology of network new media covers a wider and wider range.Meanwhile,the essential ethic nature of network new media,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a“double-edged sword”,becomes a serious problem.It has threatened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ethic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seeking solutions of improving that,can we make sure the network new media and society develop in a harmonious,healthy and orderly way.9refs.

Network new media;Technology ethic;Ethical construction

G206.2

2095-7300(2015)03-053-05

2015-03-15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JB630、2014SJDFDY019)

卞 华(1982-),男,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助理研究员,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等教育管理.

Biography:BIAN Hua,male,born in 1982,research direction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Education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科技伦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传承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伦理向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伦理传播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