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基本概念及现状,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语言行为、教师反思等教学行为方式探讨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科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初中生人生发展的“起飞阶段”。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个人行为和学习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基本概念及现状
(一)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概念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组成就是教师行为,包括了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1]。其中教学行为是主体部分,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会精心设计教学行为,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行为,达到教学目的。辅助教学行为是为教学行为服务的,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课堂教学等。教师课堂行为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育理念、课程设计、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等因素对教学中的媒介、环境、学生等可控因素进行利用、组合和监控的工作行为。教师课堂行为是以教师语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师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等因素为载体的,对语文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行为隐含了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对语文教师这个岗位的态度、对课堂行为技术的掌握和对社会的文化观念等[2]。
基于此,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在有效时空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规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获取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教学目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现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影响教学效果。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尤其是教师行为,好的教学行为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3]。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有显示行为中的演示行为,如传统的板书和现代的多媒体课件;讲解行为,这种最为主要的教学行为,同时也是较为缺失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行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不合理。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在教学中过度强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了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目标设置不全面。
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诗歌、散文、小说、阅读、写作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学中仍然采取同一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3.教学评价的片面性。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但是现实是很多语文教学评价较为片面,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上都不够全面,影响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科学策略
(一)促使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提高教学观念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十来年,很多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课堂教学行为上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树立正确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一旦教师形成一种教学理念后,就会长期甚至永远伴随其教育生涯,影响着其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一开始就要重视教学理念,形成科学、正确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树立教学理念时,可以对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理念认真探索,与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比较,深入理解新理念的本质,以帮助自己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
最后,教师要科学践行教育理念,建立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长效机制。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必须经过理解、评价、判断、实践四个阶段,因此,教师要想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必须经过不断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4]。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理论的有效性,同时为初中语文课堂实际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有效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如在《生命·生命》一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上,通常教师会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引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够有力,且对教学重难点也没有很好的指引,这样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文章,达到应用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更有针对性、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揣摩文章中有感染力的语言,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这样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精炼课堂讲解语言和内容,提高讲解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求教师的讲解语言要流畅、准确、科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旧事重提》和《朝花夕拾》两个题目哪个更好,来引导学生对两个题目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讲解,运用准确艺术的词语将一些学生没有表达出来的意识进行深入讲解和补充。教师可以用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语言对该问题进行总结,如“作为历史的见证,在作者成长的青葱岁月中,历史到底见证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呢?”这不仅提高了语言的有效性,还调动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对教学内容的包括上要包括生活、思想、行为、价值观和情感等,要设置具有教育性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教学中,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紧抓文章的细节,如“文章三四段中爸爸将摘好的花戴到瘦鸡妹妹的头上时”这温馨的动作细节,教师可以利用好该内容,将其与现实中父母用物质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父爱表达方式的思考。通过设置这样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对子女不当的感情方式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发人深省。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本身教学内容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不利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综合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化的教学情境,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
如在《蜡烛》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10分钟,利用多媒体导入有关二战相关历史故事、图像或者视频,将学生逐渐引导到文章的氛围中,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也能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等进行科学分组,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从开头到‘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从‘方场的一边到‘回到地窖去了”“从‘拂晓前到结尾”,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设置问题“理解文章多次提到炮火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响起来的意义,你认为老妇人舍身掩埋红军战士的动机是什么”等。
让每组学生带着问题分别对自己部分的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进而组内讨论交流,获取答案。最后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你认为,作者以蜡烛为题的原因是什么”,以调动学生更加充分地发挥探究力和想象力。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通过采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整节语文课的总结和反思,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做出教学评价,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提问、对话、讨论进行评价、指正和鼓励[5]。
如在《我的母亲》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问:“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论述了与母亲之间哪些故事,并归纳出我的母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回答。
学生1:每天天刚亮,母亲就会把我叫醒,跟“我”说“我”昨天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要“我”认错、用功读书,每每说到父亲的好处时,就会落泪,我认为母亲是一个慈祥的人。
学生2:有次母亲拿了一件小衫让“我”穿上,“我”随意说了一句浅薄的话“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晚上,母亲就罚我跪下,重重的责骂了我一顿,我认为母亲是一个严厉的人。
两个学生的概括都很比较准确,这点教师要及时肯定,然后可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可以结合两个学生的观念,阐明“我”的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要在内容、手段、过程、管理等方面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进行综合的评价。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评价,又要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升华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承载了教师个体独特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纽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是满足社会对全面性高素质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健全教学评价,做好教学反思,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红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5).
[2]冯珊珊.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2(13).
[3]陈文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12).
[4]周小艳.立足课堂 追求有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3(4).
[5]钟秀萍.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衍生功能的认识及实践[J].科技风,2013(4).
作者简介:叶玮瑛,1977年生,女,浙江省临安市人,大学本
科,中教一级,现任教于浙江省临安市於潜第二初级中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