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兵
一个人在社会中,会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称呼,蕴藏着不同的责任和情感。执教的十四年来,学生对我的称呼不断变化。最初,他们偷偷叫我兵哥,现在,他们喊我老李。而有一段被学生叫做老爸的经历,始终珍藏在记忆深处。
那是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我中途接手一个班级,原班主任事先就隆重向我介绍了他——一个浑身毛病,因舞弊、违规上网等被处罚留校查看的学生:单亲、叛逆、懒惰、暴躁。
果然,开学没有多久,他就因为上课睡觉被科任教师送到了我这里。我要求他说明情况。他翻了几眼,说:“班主任都很讨嫌,我不想和你说。”面对这样的“老油条”,我平静地说:“你不讨嫌谁?父母,还是同学?我可以帮你找来陪你说说。”他沉默了一会,说:“同学们都在忙作业,没谁理我。我爸在外省打工,联系不上!”我看到了他的一丝落寞,接着说:“那你给你父亲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情况吧!”
两天后,他将写好的信交到了我的手里。征得他的同意,我看了信的内容。在信中,他写出了对常年在外的父亲的牵挂,写出了自己面对学习的焦躁,还写出了和同学相处的一些困惑,表达了想要退学打工的想法。他离开办公室后,我想了很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不能想象,离开了心灵的关照,还能谈得上什么真正的教育。于是,我拿起笔,以亲爱的儿子为称呼,给他回了一封长信。在信中,我以父亲的口吻给他讲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给他讲述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鼓励他继续学习。
我慎重地把信交到他的手里,没想到再次面对我时,他的脸上竟出现了温和的笑容。几个星期后,当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我摸摸他的头说:“儿子,有段时间没有你的信了,我很牵挂你呢!”他挠挠头说:“就写,就写。”就这样,我和他之间建立了一条专属的交流通道,我鼓励他不定时地给我写信,并及时回复他。他告诉我自己从初中开始就没有好好学过英语,现在完全听不懂英语课,我就要求他英语课不准调皮,但可以练习钢笔字,可以看我推荐的课外书。他在信中说,他收到了女生的示爱信,我回信为他受到别人的青睐感到高兴,并提醒他注意男人的担当,要有责任感。他说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我就任命他当体育委员,让他在参与班级管理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他有了进步,我写信祝贺。他出了问题,我写信严厉批评他。渐渐地,他成了集体中充满阳光、有责任心的一员。
高三了,他找到我,表达了欲参军的想法。我知道,凭他的成绩,不太可能考取好的大学,就帮助他办理了参军手续。离开学校前,他到我办公室辞行,我握了握他的手,他一把抱住我,在我耳边轻轻地说:“爸,你多保重。”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现在,他已成为一名三级士官,我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虽然好久不见,但过年过节发个短信,时不时在QQ上留个笑脸,总能让我觉得暖暖的。前不久,他从昆明给我空运来一束鲜花,说是他的婚礼上朋友送的,附着的卡片上写着:老爸,因为有你,我不至于在黑暗中走得太远,谢谢。我用同样的格式给他回了一个短信:儿子,因为有你,我更加敬畏我的职业,更加享受工作的乐趣,谢谢。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呼唤爱、创造爱,是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教育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材。只有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善的种子,不断灌溉,才能使其生机盎然,健康成长。只有尊重人、思考人,才能更好地引导人,才能实现人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飞翔的天空。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