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荣
(甘肃省泾川县人民医院药械科 甘肃 泾川 744300)
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脂内抗生素,其治疗特点非常明显,比如该药的抗菌谱大,生物利用率较高以及具有较长的半衰期等,早已成为如今临床治疗中抗感染的一线药物。不过阿奇霉素也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部分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易发生头晕、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1]。对此笔者通过回顾分析2013 年7 月~2014 年5 月期间出现的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70 例临床资料,研究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现将报告如下:
选取2013 年7 月~2014 年5 月期间出现的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患者70 例,男性26 例,女性44 例,年龄11 ~65 岁,平均年龄(46.8 ±3.4)岁,患者疾病分类:盆腔炎13 例,子宫肌瘤6 例,前列腺炎8 例,胆结石6例,呼吸道系统疾病31 例,泌尿系统感染6 例。所有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药物前均进行了相关指标检测,经明确可采取阿奇霉素治疗的指征后应用。阿奇霉素药物种类: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分散片、阿奇霉素颗粒、乳糖酸阿奇霉素等。
笔者通过对本次研究中70 例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方式、药物情况及院病灶症状表现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内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评定标准对70 例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药物的原因、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症状以及用药是否合理等进行归纳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19.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若(P <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70 例患者中有22 例(31.4%)为口服用药引起,48 例(68.6%)为静脉用药引起,经统计学方法对比后差异明显(P <0.05);另外性别差异引起的不良反应率也不同,70 例患者中男性占26 例(37.1%),女性占44 例(62.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
70 例患者中过敏类14 例(20.0%),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或皮疹;胃肠道类35 例(50.0%),症状表现为腹泻、恶心、腹痛等;静脉炎症5例(7.1%),表现为静脉疼痛发红并且按压后不退色等;神经系统损伤16例(22.9%),表现为头痛。
本次研究分析后得出,使用阿奇霉素后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症状为:1 胃肠道类型,该症状表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50.0%),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恶心、腹痛等。其中静脉滴注用药中有5 例患者用药当天发生严重明显不良反应,当降低静脉滴注的用药速度后,症状表发仍未改善,及时停止用药后患者胃肠道症状消失;另有30 例胃肠道症状反应患者在用药2 ~3d 后出现不良反应表现,当减少阿奇霉素药物剂量后,不良反应症状表现改善或消失。2 皮肤类:14 例不良反应患者皮肤出现瘙痒或皮疹等明显药物过敏表现,后经采取抗过敏常规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表现明显好转或消失。3 神经系统损伤:这类不良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烦躁或发热等症状表现,及时停止用药后,不良反应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4 静脉炎:本组中有5 例患者在行静脉用药后出现静脉炎症,当用药结束后未采取对症处理与24h 内症状表现已消失。笔者通过本次研究中发现阿奇霉素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方式有较大的相关影响,口服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静脉用药为68.6%。这表明静脉用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于口服用药方式。这可能与静脉用药的剂量、输注速度等相关。静脉使用阿奇霉素后约3min 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症状[2];口服方式大约在服用2 日后出现不良反应。因此,笔者认为在临床治疗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优先考虑口服方式,减少静脉用药方式
总之,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中需采用阿奇霉素时,需及时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确保药物剂量合理。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及时针对症状表现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1] 王沪凯,白云,李丽蕊等.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3):193,191.
[2] 冯睿华,张春红,侯欢欢,等.175 例静脉输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09,22(4):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