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金辉
(陆川县马坡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 玉林 537712)
关于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进展分析
谭金辉
(陆川县马坡镇中心卫生院广西玉林537712)
【摘要】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属于一种纤维上皮源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没有显著特异性,容易和纤维腺瘤混淆,所以,针对其诊断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相当积极的临床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针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诊断进展;分析
1.流行病学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发病率不高,常见于女性,个别男性也可能患有该病。该病多发于绝经前女性,常见于40岁上下的妇女人群,不足20岁的患者相对少见。现阶段,乳腺叶状肿瘤的病因尚没有完全明确,可能和种族、年龄以及生育等一系列因素有关。部分专家认为,叶状肿瘤、腺纤维瘤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相关报道指出,12%-20%乳腺叶状肿瘤患者有乳腺纤维腺瘤病史,然而,乳腺叶状肿瘤是否全部由乳腺纤维腺瘤转化而来,现阶段尚无定论。
2.诊断
2.1 临床表现
就临床表现来看,乳腺叶状肿瘤没有显著特殊性,所以,根据这一点来诊断该病具有较大的难度。乳腺叶状肿瘤病程偏长,进展缓慢,但具有近期快速增长特性,会发展成没有痛感的单侧单发且呈固定性特点的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质韧,临床上少见多发者。肿瘤大小不固定,就直径来看,有的仅为1 cm,有的可生长到20 cm左右,中位数为4-5 cm。对于肿块快速生长者,将会使得皮肤由于拉伸而明显变薄,同时有静脉扩张表现,少数会导致局部皮肤发生缺血而出现溃疡面,据此可以大致评估其良恶性。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良性患者也可能存在某些恶性症状,常见的如疼痛等。由此可见,仅仅通过临床表现来诊断该病是不可取的。
2.2 影像学检查
可观察到分叶状肿物,具有不透明特点,和周边组织明显不同,如果病灶较小,界限通常不清晰。钙化少见,且在不同性质的乳腺叶状肿瘤中没有表现出明显不同。尽管通过超声检查无法最终确诊这一疾病,然而在评估其良、恶性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应运而生,并凭借良好的敏感性在临床上得以普及。运用该设备在一些良性患者中同样观察到了血流,因此,部分业内学者指出,即便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到肿瘤内部存在血管,也无法理想地诊断其良、恶性。综上所述,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有可能观察到某些恶性提示,常见的如肿瘤内部低回声等。然而此类观察结果均无法构成对恶性诊断的有力支持,仍有必要进行组织学确诊。
2.3 大体检查
肿瘤表面表现为多结节状,边界较为清晰,然而不存在真性包膜,有些情形下由于浸润附近正常组织而造成边界模糊。切面大多表现为分叶状,向外翻出,有的为灰白色,有的则稍微发黄,一些表现为黏液样。在严重病变中,能够观察到十分明显的旋涡状实性结构,不仅如此,还能够观察到呈叶芽形态的裂隙。一般并发规格不一的囊腔,其中有可能存在清亮液、血性液甚至胶状物质,至于实性部分也能观察到息肉样延生到囊腔的情状,有些病例能够观察到局部出血甚至坏死。
2.4 组织检查
对于乳腺叶状肿瘤,其镜下的主要表现为管内生长,常见叶状突起延生至腺腔中。镜下能够观察到两种成分,即间质、上皮。后者又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腺上皮细胞,另一个是肌上皮细胞,很多情况下并发上皮增生问题。大约30%的良性乳腺叶状肿瘤并发明显的上皮增生,通常和间质增生保持差不多程度;大约25%的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并发明显的上皮增生,然而间质细胞往往表现出更加显著的增生。上皮增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型增生,另一种非典型性增生。对于乳腺叶状肿瘤,其上皮成分大多数属于良性,可能形成腺管表面,可能形成衬附于囊腔的表面,还可能形成裂隙表面。2003年WHO将乳腺叶状肿瘤归纳成三个不同等级,分别是良性(60%)、交界性(20%)以及恶性(20%)。
2.5 免疫组化
无论是在确诊方面,还是在组织学分类方面,免疫组化均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性质方面能够发挥比较理想的辅助作用,另外,在判断肿瘤转移可能性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在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中呈阳性表达,然而在良性叶状肿瘤通常不表达。CD34 通常在良性乳腺叶状肿瘤中呈阳性表达,只有个别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者表现为局灶性阳性;CD117的表达和其恰好相反,通常在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中呈阳性表达,然而在良性叶状肿瘤中比较少见。Action 在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中通常为阳性表达,其实际表达与核分裂相的次数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Ki-67 在绝大部分交界性或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表现出间质细胞阳性的特征,不仅如此,其表现出的增殖活性和肿瘤恶性发展所对应的形态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3.结束语
临床实践中如果发现巨大肿瘤患者或者短期发展明显的患者,则需要进行系统检查。超声检查在诊断肿瘤良、恶性方面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基础诊断仍旧需要以组织学为主,同时可借助免疫组化来了解肿瘤性质,然而该方法在分析该病复发率以及转移风险方面不理想。总而言之,对乳腺叶状肿瘤进行诊断时,应充分参考不同方面的相关特点,予以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左文述,郑刚. 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03:187-190.
[2]刘战丛,王丽萍,李贺鹏.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4,01:64-66.
[3]薛梅,李静,周纯武,李二妮. MRI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2014,04:246-252.
[4]朱敬军,张培礼,杨金吉吉. 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04:432-434.
[5]朱蓓菁,任亚娟. 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 上海医学影像,2011,03:195-197.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23-02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