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恒明 钟信明 刘开敏
徒手气管插管导管塑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穆恒明 钟信明 刘开敏
目的 研究徒手气管插管术导管塑形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将其均分为传统组和徒手组(n=35),传统组行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徒手组行徒手气管插管,2组均由同1位高年资医师操作,观察2组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患者咽喉部不适感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插管成功,徒手组插管时间(12±5)s,短于传统组(37±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20,P=0.0203)。徒手组首次插管均成功,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传统组所有患者均首次插管成功,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明显术后咽喉部不适感。结论 气管导管良好的塑形使徒手气管插管术更为简单方便、安全,能够有效缩短插管时间,为基层临床人工气道的建立提供了新的选择。
导管塑形;徒手气管插管术;咽部不适
气管插管术是在临床急救及麻醉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操作技术,传统方法为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然而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中实施较为困难[1],操作人员难以熟练、准确掌握。为研究更为简单的、价格相对低廉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2-3],本研究选取在行全麻的70例患者,分别行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和徒手气管插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4年7月在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行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70例,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分级为:Ⅰ~Ⅱ级,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14~78岁,平均(46.3±5.9)岁;体质量26~85kg,平均(68.2±10.7)岁;将70例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传统组与徒手组(n=35),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患者年龄为14~78岁,ASA分级为Ⅰ~Ⅱ级,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2)排除标准:年龄低于14岁或高于78岁;存在气道困难表现;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3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前长托宁静注0.01mg/kg,麻醉诱导采用静注芬太尼2~4μg/kg,阿曲库铵0.5~0.7mg/kg,丙泊酚1.5~2.0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吸入1%~2%异氟醚,丙泊酚4~6mg/(kg·h),根据HR、BP变化调整麻醉深度,间断追加芬太尼、阿曲库铵。
1.4 插管方法 (1)传统组行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使用传统方法Macintosh喉镜明视下完成气管插管(导管为加强型气管导管)。(2)徒手组行徒手气管插管,在麻醉前先对加强型气管导管用铝质导丝进行塑形,塑形方法:以距导管前端约等同于患者甲颏距离处塑形成直角L形,铝质导丝在导管末端处折弯成L形并使全条导丝处于同一平面。插管方法:麻醉诱导成功后,使患者头后仰,左手开口,右手持导管末端并食指握持铝质导丝经口裂正中将导管L形直角顶角处沿腭正中滑过软腭达咽后壁后轻提导管,可感觉导管落空,左手轻压胸廓可有气流进出导管,即将气管导管沿导丝送入气管内,送入导管的同时将导丝退出。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咽喉部不适感。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均插管成功,徒手组插管时间(12±5)s,短于传统组(37±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20,P=0.0203)。徒手组首次插管均成功,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传统组所有患者均首次插管成功,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均无咽喉部不适感。
气管插管技术是临床工作中必需的技术之一,传统的气管插管是借助于麻醉喉镜,对会厌、声门加以窥探后展开气管插管,这一气管插管术本身的学习周期较长,熟练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基层医院中难以广泛推广,因此临床中亟需探讨一种简易、安全的气管插管方式[4]。
徒手气管插管术不需要口、咽、喉三轴线的重叠和用力上提喉镜暴露声门,可以减少喉镜对咽喉部的剌激和损伤[5-6]。笔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患者甲颏距离与患者本人喉口至咽后壁的距离相近(头后仰时),铝质导丝硬度适中,L型导管的塑形方式有助于导管进入声门。而铝质导丝在导管末端处折弯成L形并使全条导丝处于同一平面有助于操作者判断导管进入时是否正中,末端导丝折弯有助于操作者右手控制调整导管的方位[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成功插管,其中传统组插管时间为(37±8)s,徒手组插管时间为(12±5)s,经对比徒手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徒手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
100%,传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2组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种气管插管方法首次插管成功率相当。另外,经观察,2组插管后均未出现咽喉部不适感,说明这两种方法均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气管导管良好的塑形使徒手气管插管术更为简单方便、安全,能够有效缩短插管时间,为临床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工作过程中的人工气道建立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廉价的选择。
[1] 李洪晓,吴细英.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6):22-23.
[2] 李亚丽,石碧明,石伟,等.氧去氮气管插管新方法的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5,38(3):226-227.
[3] 邓婉欣.光棒在引导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18-19.
[4] 华艳,孟芹,何爱萍,等.银尔通漱口液在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冲洗方面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126-127.
[5] 陈勇.新式经口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16-1217.
[6] 郅娟,杨冬,邓晓明.插管型喉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2):204-206.
[7] 梁宏开,吴桂深,李斌,等.可调导丝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7):112-114.
[8] 赵秀梅,刘川.插管型喉罩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0):1517-15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45
江西 341600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穆恒明 钟信明刘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