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朝
(浙江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2400)
茭白是我国原产多年生的浅水宿根草本植物,有2 000 多a 的栽培历史,是江南的特产水生蔬菜,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1]。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茭白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了效益农业的新亮点。浙江嵊州市茭白种植面积达640 hm2,建有鹿山街道江夏茭白基地和长乐冷水茭白基地,年产壳茭4 000 余万kg,其中“江夏牌”与“嵊禾牌”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销往杭州、苏州、常州、萧山等地,年产值7 000 多万元。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 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作为一种高蛋白食品进行人工养殖;1984 年,福寿螺作为特种养殖在广东省广为推广,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2,3]。但福寿螺肉质比较粗糙,并没有市场,因此被放到野外。它们在野外迅速蔓延,疯狂吞噬田野中的农作物,成为国家环保局公布的首批入侵生物之一[3]。福寿螺一般是以越冬的成螺开始产卵,一个性成熟的螺可以在3 a 之内都产卵,一般能够产到3 000~5 000 粒,多的甚至是上万粒,在我国主要为害水稻、茭白、莲藕等水生作物,尤其喜欢吃幼嫩的分蘖。在茭白田里,福寿螺主要取食茭白的小分蘖、裸露的白根以及啃食茭白肉质茎,影响茭白的产量和品质。它卷在叶片里面,一边吃一边往里面送。在福寿螺密集区域田块,茭白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自2004年在嵊州市发现第1 个福寿螺以来,经过几年蔓延,现已遍布全市,严重影响了茭白产业的发展。
中华鳖俗称甲鱼,属肉食性动物,接近野生鳖种,身体扁平,活动和生存能力强,口宽,上下颚有坚硬的角质齿板,喜食螺类,是福寿螺的天敌[5]。中华鳖不影响茭白的生长,夏季高温茭白正好可以为鳖挡住光照,创造阴凉的生活环境,两者环境友好。据浙江省农科院对不同生物控制福寿螺的试验中,结果表明,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的效果非常好[4]。在南方中华鳖又是很好的滋补佳品,经济效益很高。
茭白田属于中低水位的水生蔬菜种植水域,具有水质清新、水生动物种植和数量丰富,是鳖等爬行类动物养殖的理想场所,鳖的养殖又给茭白田起到除草、驱虫、松土和施肥的作用。所以,茭田养鳖可相互促进,获得双丰收[6]。
2011 年始,在鹿山街道江夏村开始了茭田养鳖技术示范,到目前示范农户45 户,示范面积超过15 hm2,在示范区中茭田中养鳖50 只/hm2后不再有福寿螺为害,促进了茭白的生长,增加了茭白的产量,挽回了产量损失15 000 kg/hm2。据汪江宁示范户2013-2014 年2 a 示范,示范面积6.67 hm2,双季茭两季壳茭产量达67 500 kg,近两年平均价格4 元/kg,产值达27 万元,同时养鳖也增加了额外的收益,养殖2 a后收获,成活率80%,平均每1 hm2收获600 只鳖,平均鳖质量0.75 kg,价格400 元/kg,2 a 养鳖的产值为18 万元/hm2。茭白与鳖套养殖,年产值可达到36 万元/hm2。以双季茭挽回1/3 损失和养鳖收入,年可增加产值18 万元/hm2,除去生产成本,比以前增收9 万元/hm2,现将双季茭白套养中华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选择地势较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灌溉方便、水源丰富的田块。在整个茭白田周围设置防逃设施,可以用水泥砖砌,水下30 cm、水上60 cm。在进出水口处安置好铁丝网,防止鳖外逃。在茭白田四周开深沟,沟宽40 cm、深50 cm,以便鳖返回沟中藏身,开沟同时加宽加固四周与中间田塍,可让鳖在田塍上晒太阳,杀灭鳖身上的寄生藻类和细菌。在中间挖一条宽50 cm,深50 cm 的沟,与茭田四周的沟相通,在茭田处于浅水、湿润状态和茭白收获后,中华鳖可以在这里生活。
早熟品种选用浙茭911、中熟品种选用浙茭2号、迟熟品种选用浙茭6 号。3 月下旬当苗高30 cm 时选择作标记的茭墩进行单株假植育苗,株行距20 cm×20 cm,每1 hm2大田需要苗床450 m2。苗床施有机肥2 250 kg/hm2作基肥,保持1~2 cm 浅水层。
7 月初夏茭采收后定植,采用宽窄行定植,宽行行距1.2 m,窄行行距0.6 m,株距0.5 m,667 m2栽1 700 墩,每墩分蘖4~6 个。定植时茭苗随起随种,起苗时尽量多带老薹管,减少机械损伤。同时,剪去叶尖,留叶和叶鞘40 cm。秋茭每1 hm2总有效分蘖数为22 万~30 万个。
秋茭栽培时不施基肥,定植后1 周左右(7 月中旬)施返青肥300 kg/hm2,15 d(7 月下旬)施复合肥450 kg/hm2;1 月左右(8 月初)再施1 次375 kg/hm2复合肥,当有30%以上植株进入扁秆期时(9 月底10 月初)施复合肥375 kg/hm2。追肥以复合肥为主,尽可能不施碳酸氢铵、少施尿素,避免因氨浓度过高对中华鳖产生毒害。
掌握“浅水促蘖,深水孕茭”的原则,前期3~6 cm 浅水勤灌促分蘖;后期当每墩分蘖达到20~25株时,水层加深至10 cm,控制无效分蘖;秋季栽培孕茭期在9 月底10 月初,气温逐渐降低,水层保持在10 cm 左右。雨天注意排水。套养田块灌水可适当加深,但水深不能超过茭白眼,因为茭白眼组织较嫩,病菌容易侵入。当茭白田水质变差时,需要及时更换新鲜水,增加水体溶氧量。在7~8 月高温季节勤灌水降低水温,使沟底水温不超过32℃,不影响鳖正常生长。
套养田中的茭白防病治虫应尽量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秋季茭白重点抓好胡麻叶斑病、锈病和长绿飞虱的防治。锈病采用粉锈宁(三唑酮)防治,胡麻叶斑病用代森锰锌防治、长绿飞虱采用吡蚜酮等防治。严禁使用三唑磷、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
秋茭在孕茭14 d 后,茭肉肥大似蜂腰状后,露白0.5~1.0 cm 时及时采收。早熟品种10 月初上市,中熟品种10 月中旬上市,迟熟品种在10 月下旬上市,采收期20 d 左右,1 hm2秋季茭白产量为15 000~30 000 kg。采收时先折断茎管或用镰刀割断,不要伤害相邻的分蘖,也不能伤及根系,以免影响第2年生长。采收时连同上部叶片一起,留35 cm 后剪去上部叶片,保留外部叶鞘1~2 片。
在采收秋茭的同时选择符合品种特性、株型整齐、孕茭率高、茭肉肥大、结茭部位低且成熟期一致的茭墩做好标记,每1 hm2挑选600~750 墩种墩。
秋茭采收后,排干田内积水搁田,适当搁田促进根系生长。在翌年1 月茭白地上部枯死后齐泥割去地上部残株,及时清理茭叶,减少病虫基数,然后施足基肥,每1 hm2施有机肥22 500~30 000 kg 或有机无机复混肥50 kg,及时搭棚覆膜,保温保湿促生长。
2 月下旬进行第1 次间苗,每墩留苗20 株,同时每1 hm2施复合肥225 kg;3 月中旬气温升高,及时去除小拱棚及棚膜;3 月下旬间苗定苗,及时间去弱苗,每墩留壮苗15~20 株,保证每1 hm2总有效分蘖数为27 万~36 万个,间苗后每1 hm2施复合肥450 kg;当有50%孕茭(4 月中旬)后,每1 hm2施450 kg 复合肥。
分蘖前期灌水5 cm,如遇倒春寒则需深水护苗,分蘖期10~15 cm 水层,孕茭期灌深水20~30 cm。
夏茭主要防治螟虫,可采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诱捕器于4 月下旬放置于茭田中,每1 hm220 只。
夏茭于孕茭后10 d 左右即可采收上市,5 月初始收,6 月底结束,产量37 500~52 500 kg/hm2。
在水温20℃左右时开始放养,一般放养时间在5 月中旬。选用0.25~0.40 kg 的鳖苗进行放养,放养前把鳖放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里浸泡10~15 min,等到鳖的表皮发黄再捞出放养,每667 m2茭田放养40~50 只。
随时检查中华鳖对福寿螺捕食情况,若发现食料不够,及时向套养田投入福寿螺成螺,利用成螺产卵,再孵化成小螺来解决中华鳖食料。如果福寿螺不足,也可投入小杂鱼、小虾、螺蚌等代替,不投配合饲料。投饵要定点、定时、定量。
当茭白田水质变差时,及时更换新鲜水。也可在茭白田中适当放养浮萍净化水质,减少换水量,同时也可为夏茭遮荫,提高茭白品质。
经常性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牢固,进出口铁丝网有否脱落。防逃设施内外应经常清除杂草,特别是在茭白采收期,应及时清除。
由于未用饲料喂养,1 a 生长量较小,平均年生长量150 g/只,翌年继续养殖,大的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捕获出售。秋茭采收结束后,气温较低,中华鳖已很少进食,即将进入冬眠期,同时为防中华鳖丢失,可及时迁出在池塘暂养。
[1]董荷玲,陈可可.设施双季茭白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8):172-174.
[2]俞晓平,和田节,李中方,等.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J].浙江农业学报,2001(13):247-251.
[3]符长焕,翁丽青.茭白田套养中华鳖控制福寿螺效果试验及套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20):101-103.
[4]郑许桦,吕仲贤,陈建明,等.放养中华鳖防治茭白田福寿螺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5(1):61-63.
[5]翁丽青,李建荣,陈亚雄.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试验[J].中国植保导刊,2006(1):18-20.
[6]赵春光.茭白田养鳖新技术[J].科学种养,2007(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