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冲突理论的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机制构建

2015-03-24 05:42牛惊雷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保障系统参量分队

●牛惊雷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灭火救援技术

基于冲突理论的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机制构建

●牛惊雷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协同保障是消防部队战勤保障现场保障主要形式,作为组织整体协同行动,必然存在组织冲突。消除保障分队间的组织冲突根源是提高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率的有效支撑,运用功能倍增机理,从协同形成机制、实现机制以及约束机制三方面建立科学的协同保障机制,才能有力指导保障组织指挥和保障要素整合,以实现战勤保障有序化、规范化,提高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保障效应。

战勤保障;协同机制;冲突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类重大灾害事故的危险源在增多,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造成灭火救援的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现场处置愈发困难、作战时间持续更长。这些现状不仅使消防部队执勤行动更加复杂艰巨,而且对战勤保障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尤其在跨区域灭火救援时,战勤保障作为将装备物资转化为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保障能效水平无疑是决定灭火救援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存在问题的本质分析

重大灾害事故救援行动是多个部门联合作战,各参战部门对战勤物资、技术、生活以及社会联勤等保障需求不同且复杂,常常造成战勤保障陷入捉襟见肘状态,逐渐暴露出在处置紧急事故时,战勤保障力量缺乏、人员素质不高、应急装备物资储备运输体系和卫勤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最大发挥。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这些大量反复出现的问题本质是部门的组织冲突造成的。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保障工作包括器材物资的前线补给、油料药剂的运送供应、装备遂行维修、医疗抢救治疗以及生活保障服务等多方面服务保障,是战勤保障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保障分队整体合作行动。这种保障行为作为组织整体合作行动,必然存在组织冲突,即各保障分队间、各职能部门间,由于目标认识差异、角色定位等方面因素可能会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的组织行为。有效提高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率,必须挖掘并消除保障力量间的组织冲突根源,在科学组织保障指挥程序基础上,对各种保障力量进行科学编成,实现战勤保障有序化、规范化,提高各保障力量协同作战能力。

二、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组织冲突根源分析

刘易斯·科塞认为:“冲突就是为了价值和对一定地位、权力、资源的争夺以及对立双方为使对方受损或被消灭的斗争”[1]。可以说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存在着利害关系,或争夺一定的资源产生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

(一)组织冲突的客观存在性

在组织整体行动中,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组织成员和各组织之间建立良好和谐关系,达成互相支持,行动协调一致。但实际上,由于组织间、成员间各种差异的存在,对不同的任务和规范有着不同的理解认识和行为处理,再加之组织内外部压力共同作用,必然造成行动的不一致,或不相容。这就充分说明了组织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由此分析可知,战勤保障作为组织整体行动必然存在组织冲突,即保障组织内部各分队之间、分队与组织之间,由于利益上的矛盾或认识上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冲突行为。加强战勤保障各分队间的有效协同则是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应充分发挥的基础。

(二)战勤保障分队间的个性差异

差异化是冲突的重要来源。个性差异产生根源主要是价值系统与人格特征不同,即表现为组织成员各自独特的背景、价值观念、文化差异,以及持有的不同信念和态度。个性差异往往造成心理的(或感情的)冲突,通常是无意识的,而这种冲突一旦引起,往往很难消除[2],而且在相互依赖程度高的工作中,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成员需要共享资源,进行配合互动,从而使得个性差异引发的组织冲突频率更高,更易造成组织成员在协同行动中对目标认识和行动方案等方面的冲突。战勤保障是联系紧密、依赖程度较高的协同工作,当各保障分队间个性差异较小时,对保障行动目标和方案易形成一致认识;相反,个性差异大造成各保障分队间不仅在保障行动中存在认识分歧,而且也很难接受其他保障分队,必然阻碍了保障协同能力的发挥,影响保障方案的执行效果。

(三)战勤保障系统组织结构不合理

首先,战勤保障系统是一种复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科层组织结构模式,层级之间、分队之间工作依赖程度高,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也存在着权力和资源的差别,这些无疑都是产生冲突的诱发性因素,必然对协同保障造成影响。其次,战勤保障专业化的不断深入,不但提高了专业化保障水平,也造成了保障组织的层级结构,对不同层次间的信息沟通产生相应的阻塞影响,而且由于战勤保障管理的复杂性,相关管理经验还不足,在保障系统的组织结构方面还存在着部门划分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清的现象,造成了各保障力量整合困难。这些也容易诱发保障组织冲突。

(四)战勤保障系统角色定位不确定性

作为一种科层组织结构模式的战勤保障系统是传统的层级结构,按照纵向层次划分和横向职能部门划分,造成各层次、各职能部门官兵在保障行动中对自身角色定位认识的不确定性。角色定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各保障分队由于承担的保障任务角色不同,各有其特定任务和职责。当部门划分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清时,各分队都容易将自身目标放在首要地位,从而产生部门间目标互不兼容、相互干扰,引起保障组织冲突。同时,由于保障资源要素稀缺,各保障分队不可避免地争取扩大自己的职能领域,以提高自身重要性,获取更多的保障资源要素,引发保障行动角色定位不确定性。角色定位不确定性直接制约了战勤保障能力的提升。

(五)保障分队间沟通不当

大量证据表明,沟通中的语义理解困难、信息交流不充分和沟通方式单一化等直接造成了沟通障碍。这些问题会导致合作延迟或误解产生,增加了冲突的潜在可能性[3]。所以,缺乏沟通会直接影响各保障分队间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使得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协同保障效应无法有效发挥。

首先,缺乏沟通容易造成各保障分队会根据已有的,带有主观性并伴有一定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定势来解释和预期其他分队行为,容易造成保障信息曲解,难以实现各分队间的有效协同保障。其次,缺乏沟通技巧和能力,不仅会造成执行保障行动中,由于个性差异等原因扩大了各方以过激方式表达不同意见的负面影响,激化组织冲突;而且不顺畅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各分队的交流动机。社会情绪性冲突所带来的强烈的负面情绪使各个分队之间回避沟通,强化原有主观性判断,加剧组织冲突。

由此,为了提高部队战勤保障能力水平,必须构建合理的战勤保障系统协同机制,以通过变革保障系统组织,建立高效的保障组织结构模式,有效控制系统组织冲突,显著提升战勤保障效应。

三、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系统协同机制分析

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保障作战就是要求战勤保障系统必须遵循灵活机动的原则,以现场保障任务需求、危险源变化特点以及灭火救援现场环境发展趋势为依据,科学指挥各子系统分队,有效整合保障资源,有计划实现各保障分队配合互助,形成服务现场遂行保障任务的高效保障力编成模式,形成有力的协调作战整体能力,充分发挥现场战勤保障效能。

(一)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保障实质

协同保障主要为了实现在保障行动中,被保障对象的全面保障服务需求,通过保障的协同行动,促使保障资源能够有效调配,现场指挥与保障行动实现协调一致的保障形式。为此,协同保障要求各个保障分队充分调配本单位各种保障要素,并通过有效协同保障行动,解决过去由于部门冲突,造成多种保障要素难以统一协调配合,以至于无法及时恢复保障对象战斗力的问题。

(二)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保障机制的机理分析

协同保障机制机理是各个保障分队根据现场保障任务需求,按照一定方式,使保障资源相互配合,避免由于非协同状态下可能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仅能直接减少保障行动中的内耗,调动保障资源的有力因素,从而显著提高战勤保障新系统的协同保障效应,而且通过实现现场遂行保障环节的无缝链接,促进保障资源相互作用,产生互补效应,能达到战勤保障整体协同保障功能的倍增效果。

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保障功能倍增效果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控制战勤保障系统发展的序参量[4](序参量是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度量,它主宰着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此处是指保障力量)得到了加强。这种序参量来源于在战勤保障系统整体运行中处于至关重要地位的个别保障要素,即对战勤保障系统整体协同保障功能发挥影响最直接的保障要素。关键保障要素功效的提升直接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整体保障效应,而且是成倍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战勤保障系统内部各保障分队和保障资源的有效配合,形成耦合效应,保障功效得到了倍增。“系统的整体性功能由于各子系统功能之间有效耦合的形成,从而产生远远超出各子系统功能叠加之和的全新倍增功能”[5]。

(三)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保障机制内容

机制作为系统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通过在组织系统自身的内在作用,促使组织系统处在一定的状态和一定的规律影响下,支配其生存和变化[6]。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保障机制主要由协同形成机制、实现机制和约束机制组成[7]。战勤协同保障形成机制是为实现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系统顺畅运转和整体保障效应最大化,战勤保障指挥层根据战勤保障系统状况的自我分析和对灭火救援现场环境变化的多方认识,在保障行动中进行有序、有目的的配合。战勤协同保障实现机制是战勤保障系统依据对协同保障机会识别,根据协同绩效预先评价要求,通过有效信息沟通和整合保障要素,提升序参量的管理效力,以及畅通的信息反馈等管理活动而形成的协同行为。协同保障约束机制是战勤保障系统为了保证各保障分队和保障资源的协同配合,以实现系统整体协同效应而采取的制约规定。

(四)战勤保障系统协同保障机制运行分析

协同保障机制的运行是依靠形成机制、实现机制和约束机制之间紧密联系以及有效组合作用,使各自效应和功能得以共同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战勤保障系统保障目标。具体的运行过程表现为,协同保障形成机制作为整体战勤协同保障行动的起点,在对自我系统以及现场环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有效指挥保障分队和保障资源协同作战格局的形成,为下一步实现机制的运行奠定了基础。协同保障实现机制以形成机制为前提条件,通过各保障分队单位准确识别协同保障机会,评价协同效应价值,整合配置保障资源和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等环节的实施,推动主宰战勤保障系统整体功效的序参量的产生和强大,从而发挥序参量主导作用,促使整个战勤保障系统得到稳定和有序发展。协同保障约束机制为实现协同保障效应提供了重要保障,保证了协同保障过程中所有协同行为的顺利进行[8]。三大机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协同保障各机制之间的关系

四、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系统协同机制构建

(一)统一战勤保障系统整体目标认识

保障目标作为战勤保障系统要完成的既定保障任务,是战勤保障系统实现协同保障机制的基本前提,只有统一了整体系统保障目标认识,才能使保障分队能够围绕统一认识的保障目标,有针对性地规划协同作战方式。由于部门本位意识和个性差异等因素,往往造成各保障分队在遂行保障过程中,对既定保障目标和保障意义认识不一致,于是现场保障行动存在着冲突隐患,战勤保障效能的实现直接受到影响。为此,统一明确保障目标,以及认清保障行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保障分队完成系统协同保障的首要保证。

(二)提高战勤保障力量编成结构适应性

战勤保障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如果各保障分队或保障要素之间合作不能协调一致,无疑会造成战勤保障系统的遂行保障行动受阻,运行不顺畅。保障分队之间缺乏协调仅仅是表面原因,关键在于各保障力量组合之间的结构适应性问题。战勤保障系统内各保障分队和保障资源通过平日训练和制定相应保障预案,形成相对稳定的组合,从而构成保障力量编成。一方面,保障力量编成以一定的结构方式明确战勤保障系统内部各保障分队间的职能关系,规定相互沟通方式和资源配置模式,最终系统内部各保障分队、各级指挥层之间实现的协调程度则通过保障效应,以及与灭火救援现场环境相互作用得以体现。另一方面,灭火救援现场环境则对系统保障效应起着相应反作用。保障力量编成实现的保障效应是相对动态的,即不断变化的灭火救援现场环境直接影响着保障效应程度,而保障效应程度的变化,反过来要求系统保障力量编成的结构相应进行调整,从而使战勤保障系统整体各环节有效循环运行。战勤保障系统循环运行过程中保障要素、保障力量编成结构、保障功能以及现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战勤保障系统运行关系

(三)战勤保障系统实际水平与理想水平间差距评估

战勤保障系统的协调机制就是要解决在系统运转不畅状态下战勤保障实际水平与在系统运转顺畅状态下的理想水平间的差距问题。理想水平是在战勤保障系统各保障分队之间能够统一认识保障目标,保障行动协调一致,各自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实现的。评估实际水平与理想水平间的差距不仅能够清晰地发现战勤保障系统运转状态从不畅到顺畅的空间维度,而且对协同保障目标效应和系统所处环境状况进行比较和权衡,可以科学指导战勤保障指挥层根据二者之间差距,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保障力量编成结构的适应性,以实现协同作战目标。

(四)准确及时识别协同保障机会,评价保障要素绩效

通过协同保障机会识别,战勤保障指挥机构和各保障分队能够发现保障协同行动中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这是实施协同保障的突破口,而且准确及时识别协同机会,有助于战勤保障系统在全面掌握识别条件和遵循识别原则等内容基础上,采取比较协同成本与协同效应方式,评价协同保障行动中的所有保障要素绩效,从而合理调整保障力量编成结构,以获得最大的协同保障效应。

(五)信息有效沟通,科学整合保障要素

信息沟通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协同效应。沟通通过准确及时地获知战勤保障系统内外各种变化的信息,指导保障力量科学组合和保障行动的及时调整,从而使各类保障信息本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一方面,战勤保障指挥层和各保障分队借助有效信息沟通能够清晰地把握和认同协同保障机会和保障要素绩效,并自觉转化统一行为,确保协同保障行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实现保障要素按照协同目标统一整合。战勤保障系统保障要素涉及面广,诸如装备器材、军需物资、交通油料、通信医疗以及采购维修运输等,业务之间内容繁杂、环节关系复杂。大量有效信息的掌握必然是实现战勤保障系统整体协同保障效应的保证。只有掌握大量有效信息,保障要素才能通过综合、联系、沟通、交叉、渗透和关联等方式,整合在保障力量编成结构单元中,并得以优化配置,而且能够减少因目标冲突造成的保障力量和保障业务环节之间的内耗现象,最终实现保障环节的良性循环和保障要素能效最大发挥。

(六)科学选择序参量,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序参量决定着系统演化发展方向,但系统的演化发展,还取决于序参量是否能在系统的临界点附近经过竞争“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主宰或支配系统发展的序参量[9]。战勤保障系统必须科学选择和培育序参量,采取有效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保障要素有效整合的推动下,战勤保障系统在灭火救援现场环境对战勤保障需求最大值的临界状态下,产生对序参量的需求,以支配整个战勤保障系统按照保障目标发展,但“系统在临界点附近时往往产生多个序参量,其中每个序参量都对应着一种潜在的、新的有序组织结构。这就造成了在突变分叉点上,系统面临着多条分叉,最终在竞争中取胜的序参量,则指导着整个系统发展变化方向”[10]。因此,序参量(保障力量)的科学选择和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序参量(保障力量)对战勤保障系统的支配作用是序参量在非线性作用下,不但使保障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且之间产生了关联放大效应,战勤保障系统在序参量的支配作用下由无序的不稳定结构转化成一种新的、有序的稳定结构,即充分适应灭火救援现场环境的保障力量编成结构,实现系统协同保障效应[11]。

(七)强化战勤协同保障效应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约束合力

一是在战勤协同保障效应的形成过程中,要从灭火救援现场环境条件、战勤保障系统的保障要素和地方联动保障能力等方面对战勤保障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准确评估,找出系统协同目标差距,明确协同保障的重要性,以强化协同保障效应形成的约束力。二是通过明确各保障分队在协同行动中各自职能作用的重要性和协同合作是实现各保障分队绩效的关键支撑,加强各保障分队间协同重要性的协商约束。三是在协同保障实现机制中,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各保障分队在协同保障过程中的协同机会识别、协同绩效评估、信息有效沟通、序参量选择培育以及保障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等环节进行控制,保证战勤保障系统的保障任务按计划展开实施,实现高效的战勤保障效应。

[1] 余臻峥.论群体冲突形成的原因及对组织行为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8,(4):41-44.

[2] BION W R.Experience in Groups[M].New York:BasicBooks,1959:83-295.

[3] 刘延华.冲突对组织的影响机制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32-35.

[4] 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戴鸣钟,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8.

[5] 李忱,田杨萌.科学技术与管理的协同关联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5):57-62.

[6] 余力,左美云.协同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68-71.

[7] 潘开灵,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1):46.

[8] 白列湖,王孝军.刍议管理协同机制模型之构建.[J]系统科学学报,2009,17(3):42-47.

[9] 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5:55-56.

[10] 杨曼丽,武志刚.加州能源危机的协同学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7):162-163.

[11] 弋亚群,刘益,李垣.组织资源的协同机制及其效应分析[J].经济管理,2003,(6):25-29.

(本栏责任编辑、校对 陈 华)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Constrction of Logistic Support in Fire Fighting on the Conflict Theories

NIU Jing-lei

(DepartmentofForceManagement,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Cooperative logistics is the primary form in the fire rescue logistics. It is certain that there will be an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in cooperative logistics because it is a unitary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To eliminate the root of the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is an efficient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support. Only when scientific cooperative support mechanism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like coordinating forming mechanism, the achieving mechanism and the restricting mechanism by means of logistics mechanism can the fire army scientifically supervises the organizational command of logistics and the conformity of logistics factor, to achieve fire rescue’ logistics ordering and standardization, lastly to enhance its effect of cooperative logistics.

logistic support; cooperation mechanism; conflict

2014-11-15

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跨区域灭火救援战勤保障能力评价研究”(KF2011006)阶段性成果

牛惊雷(1972— ),男,河北泊头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D631.6

A

1008-2077(2015)02-0025-05

猜你喜欢
保障系统参量分队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运维保障系统设计及应用
建立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的8大关键技术
太阳黑子自动识别与特征参量自动提取
含参量瑕积分的相关性质
基于含时分步积分算法反演单体MgO:APLN多光参量振荡能量场*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蓝天王国”奇遇记(十四)——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一辆东风EQ2102N型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诊断
自然条件下猪只运动参量提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