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丰富多彩的探索

2015-03-23 05:50郑伟兴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活动课图形

郑伟兴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用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习惯,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思考方法,使他们想干、巧干,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活动课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既有全校性的,也有班级性的,并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富有吸引力。数学老师就应让数学活动课丰富多彩。

一、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这是数学活动课常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数学兴趣小组可为学校与班级两个层次,从实际出发,确定活动的内容,制订活动计划,选定的内容应源于教材,寓知识与趣味于其中。

二、建立数学园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为骨干。举办数学墙报、黑板报、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数学谜语、数学儿歌、趣味数学题等。数学墙报、黑板报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

三、开展数学竞赛。数学竞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有利于发现和选拔人才。开展数学竞赛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各种竞赛活动,应列入学校和班级数学活动计划,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注重实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堂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课应围绕以下“六性”开展。

自主性。在数学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自己决定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调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要求,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时间解决问题,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让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创新性。数学活动课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在新的情境中去分析、研究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从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创新。

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活动课的目标之一,数学活动课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出发,确定数学活动课内容,使它富有吸引力。

渗透性。数学活动课必须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所谓渗透是指不系统讲授,不出或少出名词术语,用形象的直观手段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来反映现代数学思想和某些概念,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力。

实践性。实践性是数学活动课的又一重要特征,活动课应力求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如一年级的活动课《认识图形》这一节课一开始,让学生拿出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学具,摆一摆,然后让学生看“机器人图”是由哪几种基本图形组成,各用几个什么图形,学会有次序地找和数。最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展开想象,拼出美丽的图形。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动手、动脑、动口的协调中,激发了学生的乐学情趣,达到寓教于乐、起智于动的目的。

灵活性。数学活动课内容范围广、灵活性大,内容可不断更新,以便于吸取新信息、新思想。由于活动课有着丰富内容,就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全年级的、全班的活动,也可以是小组的、同桌的、个别的活动;可以是上课的形式,也可以是游戏、竞赛或讲座;还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手做,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活动课图形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分图形
找图形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