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斓
摘要:放眼当今中国歌坛,“新民族唱法”无疑是现今最流行的一种演唱风格。一直以来,"新民族唱法"都包含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各项特征。但近年来,“新民族唱法”出现了单一化的特点,使得其发展出现千人一面的趋势。本文对“新民族唱法”的概念、特征及其利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民族唱法 概念特征 利弊
民族唱法十分珍视民族声乐传统,注重吐字行腔的韵味,又大胆吸取“美声”的发声方法,故其声音贯通、轻盈、自如、明亮,音域宽,音量大,其演唱曲目丰富,风格多样,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种“新民族唱法”作为“民族唱法”中的一种歌唱技巧或风格,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中国民族声乐的一种新趋势、新高度、新方向。
一、“新民族唱法”的概念
若要以一个理论性的概念去描述“民族唱法”是十分困难的,不少论者都曾对“民族唱法”作出了相关的界定,但却都是以偏概全。就目前而言,“民族唱法”主要指与“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具有相应性的歌唱技巧与风格。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民族唱法”,笔者认为可将“民族唱法”从两个方面来指出:一是具备“中国传统唱法”的特征;二是包含了“中国传统唱法”与20世纪以来发展的全部。这又引出了另一概念——中国传统唱法。同样,“中国传统唱法”也可被认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包含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各种歌唱技巧与风格,凝聚了我国各项古代声乐艺术的智慧结晶。同时,其又包含了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歌唱技巧与风格,凝聚了我国各个地区的思想与习俗。而于20世纪起,“中国传统唱法”获得了一定的创新性,并在“美声”发展的影响下,使得歌唱技巧与风格获得了一定的改变,并形成一种“新的民族唱法”,在中国歌坛中以一股新力量脱颖而出,亦称为“新民族唱法”。
“新民族唱法”既掌握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精髓,不改变声乐的传统之美,又蕴含了“美声”所带来的新影响,实现了中西艺术的结合。最早提出“新民族唱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与积累,并已呈现出其完整的、相融合的特征,成为现今众多民众、艺术家所赞赏的一项“艺术形式”。对于“新民族唱法”,学者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中,部分学者将其认作是“现代民族唱法”,认为其是民族唱法的“游离”边缘,即其已远远脱离了民族唱法的各项形式,但却仍不脱离民族唱法的总体范围。也有部分学者将其认作是“民族新唱法”,可以归结为与传统民歌唱法、戏曲唱法等一类。仔细评阅学者们的观点,可发现其都具有一定道理。笔者认为,“新民族唱法”不仅仅吸取了“美声”的风格与歌唱技巧,还将这一特征与我国本身的传统声乐艺术相融合,或者说是从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上进行发展、引入,形成先进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的一项歌唱艺术。而这也恰恰证明“新民族唱法”是我国声乐艺术的新发展,而并非受到“异化”。
二、“新民族唱法”的特征
以歌手彭丽媛为例,曾在1991年,金铁霖教授在其硕士毕业会上进行教学总结,总结内容中明确提出民族声乐离不开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基本特征。后又在《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序言中,再次对民族声乐与唱法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进行强调。而笔者认为,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也恰恰成为了“新民族唱法”的基本特征。笔者也将就此四项特征进行进一步的个人观点提述。首先对于“科学性”,我们可将其认为是一种理性思维,并可借鉴文艺复兴后哲学中所提出的理性主义。其主要是指主客观两项辨证思维。回到实际问题中,这一思维是指我们在客观世界面前的那种主观意识。将其运用至声乐艺术中,则是指明了需重视声乐艺术的普遍性。为了更好的将其运用至声乐活动中,我们不得不借助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别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探讨声乐艺术的本质。同时,还需运用普遍联系法,杜绝崇洋媚外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客观公众的看待中外声乐艺术的融合与关联,笔者认为这就是“新民族唱法”的科学性特征。
“民族性”蕴含了民族生存的精神、发展的经历,可以将其认为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体现。从声乐角度看来,其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体现,也是人文精神的表达。可以将“民族性”进行分散描述,即声乐的民族性在音乐结构、创作方式、表演方式与传播方式上都是具有独特性特征的。以唱法为例,声乐的唱法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征,其在发生方法与歌唱训练上都有其一定的独特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声乐上所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这样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元化的声乐特征。为了更好的创作出适应多民族的声乐作品,那么我们就需先找出中国民族声乐的共性,而后再分别探讨其个性。但我们不能将“民族性”以一个封闭式的概念去阐述,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其生存状态都将产生一定的改变,正是这种改变推动着艺术发展的创新。而“新民族唱法”中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认为“新民族唱法”的形成是受到民族发展的影响,而并非全部依靠西方美声的结合。
“艺术性”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可以说每一种所存在的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可以说每一项艺术表现都具有相对性,无法以明确的标准去规定,更无法去否认某项艺术形式的存在。因此,我们需从“相对性”的角度去理解声乐的艺术性。
“时代性”是指声乐的发展与现时代的特征与风格是相呼应的,即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声乐也作出与之同步的发展。这样也说明了能够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是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其时代性可从两个方面去体现:一方面来源于其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来源于时代的发展与外界的影响(这里外界的影响特指“美声”唱法)。若相比而言,笔者认为我国民族声乐的时代性更依赖于后者,即我国“新民族唱法”所体现出的时代性来源于外界的影响与时代的发展。使得现在声乐艺术越来越满足人们对于音乐审美的标准,受到现今人们的喜爱,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
三、“新民族唱法”的利弊
可以从文化与哲学的角度去看待“新民族唱法”,认为其符合我国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可以改善民众的人文精神,促进文化发展。但事情总是有两面性,也可以认为“新民族唱法”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是存在一定弊端的。而其最明显的弊端就在于中国民族声乐的个性元素已慢慢丧失,使得现代的中国民族声乐具有单一化的特征。可以认为是在遵循“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自己的个性,不论在曲风、唱法还是歌曲创作上,都具有千人一面的特征。而若仍不做出一定的改善,那么必将会使得“新民族唱法”处于发展停滞状态,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出现听觉疲劳。可以说,一个歌唱家需要其独特的歌唱个性来吸引听众、一个作曲家需要其独到的音乐感受来创作作品,那么对于中国民族音乐而言,是更无法失去其个性的。
那么,如何才能在现今去改变这一单一化、千人一面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要想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具备创新观念。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的许多歌手并不能够全面理解我国民族声乐特征与传统唱法,只遵循“新民族唱法”的一些特定原则,忽略了自我发展的个性因素。同时,因现代高科技设备的发展,许多新发展的青年演员则放松了声乐的高标准要求,而是将歌曲向简单化发展,失去了原有的个性。可以从现在的舞台上和电视屏幕上看来,许多歌手也存在一定的跟风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树立多元化的民族声乐观点,不要总是盲目跟风。其次,需重视音乐创作问题,一方面杜绝雷同,不要总是有公式化的创作特征,缺乏新意,另一方面选对歌手,以歌手独特的嗓音去渲染音乐整体的感受,使得歌曲出现灵气,更加生动。同时,还需使得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乌苏里船歌》、《新货郎》等歌曲一般,唱出地域风情。而这也要求现在许多的作词家要深入群众生活,在各个地域内领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得作品来自于生活,而并不是凭空想象。这样便可以减少作品无个性的特征。最后,重视声乐教育,不要总是以“批量生产”的形式去进行声乐教学,声乐教师需通过观察学生的特征,不断张扬其独特的个性,在未来的声乐舞台上不断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我们带来更多个性化的作品,展示“新民族唱法”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以张权声乐艺术理论和实践为例[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2]刘克.对美声唱法声音概念的误解引发的习惯性态度及行为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年.
[3]黄绍渠.民族唱法的新走向口[J].艺术百家,2004,(04).
[4]景新力.我国民族声乐新唱法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