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脉络

2015-03-23 06:25于丽
艺术评鉴 2015年4期

于丽

摘要: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盛况空前的群众性爱国音乐运动。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有效梳理这一运动的历史脉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现代音乐独特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日救亡  歌咏运动  历史脉络

作为抗日时期特殊文化景观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契合全民抗战的时代呼声,适应宣传动员群众的时代要求,是中国近代史上盛况空前的群众性爱国音乐运动。这一运动肇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于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形成热潮,至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时达到高潮。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有效梳理这一运动的历史脉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现代音乐独特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众多爱国音乐家满怀悲愤地创作抗战爱国歌曲,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侮。这些爱国音乐家大致分为专业院校音乐家群体和左翼音乐家群体。专业院校音乐家群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黄自。黄自是中国上世纪30年代重要的音乐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九一八”事件后,黄自满怀激愤,写出了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抗敌歌》,这是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黄自又创作了四部混声合唱《旗正飘飘》。

左翼音乐家群体代表人物是聂耳和洗星海。聂耳是中国知名音乐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九一八”后,聂耳与任光、张曙等其他左翼音乐家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聂耳以抗日救国为主题内容的《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鲜明刻画中国劳苦大众形象,唤起民众筑起血肉长城的革命理想。冼星海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1935年毕业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如《在太行山上》、《游击军》、《救国军歌》、《保卫芦沟桥》等,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

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

1935年“一二九”运动,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在音乐领域发起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爱国歌曲歌咏活动。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和成立歌咏团体,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游行。在这一时期的群众性游行示威过程中,人们都歌唱抗日救亡歌曲来鼓舞斗志。在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北师、协和等十四个学校组成的大合唱团;在南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歌咏团成立了南京歌咏协会;广西桂林成立了拥有数百名团员的桂林市歌咏团;香港成立包括三十余个小型歌咏队的抗日救亡歌咏团体。1935年,北平燕京、清华、北师、协和等14所大中学校“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六百余人露天大合唱,开我国联合大合唱的先河。”

上海是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祥地。1935年,吕骥倡导并与沙梅在上海组织成立“业余合唱团”和“歌曲研究会”,培养大批上海的歌咏团体和歌咏爱好者,积极推动上海的救亡歌咏活动。“歌曲研究会”集体研究共同创作了一批如《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保卫马德里》、《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救国军歌》等抗日歌曲和传播《祖国进行曲》、《青年战歌》等苏联歌曲。这些歌曲富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先后成立了业余合唱团、民众歌咏会和新生、洪钟、蚂蚁、立信、量才等救亡歌咏团体。1936年10月22日,上海各歌咏团体联合为鲁迅葬礼举行声“挽歌游行”;1936年底吕骥、刘良模及等,赴绥远抗战前线,举办“军民联合歌咏大会”,又到山西等省继续推广;1937年6月,为西南、西北各省灾民举行一系列“贩灾歌咏大会”。

1937年,许多歌咏团体不仅在后方进行抗日文艺宣传,而且积极地奔赴前线,进行战地宣传活动。1938年,各种抗战文化组织和歌咏团体会集于武汉地区,成立了“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协会积极组织举行多种形式的歌咏活动,先后组织了数十万人参加的群众抗战歌咏火炬游行以及“抗战歌曲播送会”、“九一八纪念音乐会”等大型歌咏活动,有效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

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中华民国政策法令上的折射

受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启示,中华民国政府开始重视歌咏运动的重大作用,成立组织机构,并颁布一系列政策法令,以便更好地开展抗战宣传工作。1938年,成立了郭沫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负责抗日宣传工作,以冼海星、张曙等音乐家为骨干,组织举办了一系列诸如“抗战扩大宜传周”、“七七抗战周年纪念歌咏集会”、“抗战献金音乐大会”等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随后还举行过多次爱国歌曲合唱,其中最为有名的是1941年在重庆举行的千人大合唱。“1946年,为庆祝抗战胜利,南京市公办、私立中小学在南京市公共体育场举办胜利还都首次万人大合唱。”

从1938年开始,教育部相应颁布《教育部实验巡回歌咏团简章》(1938年)、《教育部巡回歌咏团指导组织县市歌咏团办法》(1938年)、《教育部巡回戏剧教育队暂行简章》(1938年)、《教育部实验戏剧教育队暂行简章》(1941年)、《教育部音乐教导员训练班简章》(1938年)、《教育部音乐教导员训练班招考学员简章》(1938年),以培养优秀音乐教导人员,普及音乐教育,推进抗日宣传。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征求抗战剧本办法》(1938年)和《教育部征求抗战剧本评选委员会组织规则》(1939年),征求有利于坚定抗日战略、表演忠烈,增强抗日力量的优秀剧本。教育部公布《各省巡回歌咏戏剧队组织办法》(1939年)、《各省市推进音乐戏剧教育要项》(1939年)、《推进戏剧教育要点》(1941年)、《各省市举办音乐戏剧教研人员训练班办法要点》(1942年),要求各省市推进音乐教育的传播,激励抗战进程。1939年,教育部音乐教导员训练班开课。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兼任班主任,招收学员40人,训练时间五个月,训练课程有:精神讲话、声乐、钢琴、键盘、和声、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

基金项目:

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改革合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C20090109。

参考文献:

[1]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1840-1949)[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