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钢琴作品《梅花三弄》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成功移植改编的同名中国传统古曲。其民族音乐艺术特点浓郁,同时表现当代革命家毛泽东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演奏中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演奏特点,通过钢琴的音响和演奏技法,合理贴切的表现,是其意蕴的唯美和高尚精神的重要形式。所以演奏中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高尚精神的理解和表达十分重要。研究《梅花三弄》的演奏意蕴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民族传承 《梅花三弄》 钢琴演奏 演奏意蕴
一、古曲《梅花三弄》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传承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据明代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为东晋名将桓伊所吹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晋书》中称赞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作为“淝水之战”的主要战将之一的桓伊,其忠贞豪迈的英雄情怀融入在他对梅花傲然迎雪,芳菲满枝的欣赏与陶醉中,倾情创作出高洁清逸的咏梅之乐,使人沉浸在“慢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幽幽笛音之中。
(一)钢琴作品《梅花三弄》的创作缘由
《梅花三弄》最早为东晋时代桓伊所作的《落梅花》。后由乐宫师颜师古改为五弦古琴曲,又称《三弄梅花》。乐曲主要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他借喻梅花的洁白、清雅、芳菲,和抗拒寒冷的特征,歌颂品格高尚节气坚贞的英雄之士。三弄在古代是指音乐中的三个变奏,古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吟咏不绝的主题形象,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现的是梅花鲜丽忠贞浪漫和灿烂,梅花精神寓意着独具新时代革命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又是坚贞不屈的崇高意志的象征。毛泽东以一代革命家又是诗人的的伟大胸怀,高雅风范的大手笔的描写梅花,与古代文人所描写的梅花所牵带的隐逸之气,是截然不同的。它所表现的新时代的朝气和伟大的胸怀令人折服,王建中先生受到毛主席所描写的梅花新形象的影响,将古曲通过钢琴气势非凡的音响,表现出与古琴中梅花凄婉的忧忧之情的对比。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描写的梅花,独自在万花丛中悄然争春,灿烂微笑的情景,俨然一名英勇的战士,她与严酷寒冷的环境搏斗,争夺春天的理想,喜报春意的来临,当春天来临又不占据春天的美景,悄然隐郁在万花丛中,向温暖的大地,灿烂的阳光默默微笑的形象。钢琴作品《梅花三弄》不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将中国的民族主义的革命精神丰满高大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最终获得胜利的傲霜斗雪的梅花是革命主义精髓。这首作品创作于1973年,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追求革命主义积极向上精神的要求。梅花在作曲家的钢琴曲中,由一根根古琴上震动的声音化成了钢琴音响的辉煌的震动。这首作品是古曲的民族传承又是新时代革命精神的发扬。就如1945年当时的新民报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钢琴曲《梅花三弄》是民族精神风调气魄的表现。
(二)古曲与现代钢琴创作技法的结合与创新
古代文献《律话》称:“固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梅花三弄》是我国古琴作品保留下来年代较早的一首,这首作品结构上采用的是循环再现,以泛音的手法奏出梅花主题的主旋律,在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不同的徵音(也就是G音)上,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故称为“三弄”。古琴流传三千多年,是自古以来高雅情操之人所钟爱的乐器,其表现的作品多为意境高深,超俗脱骨之作,“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轻之声鞋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这是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深刻意蕴。王建中先生在将此曲移植改编为同名钢琴作品当中,大量的使用了即风韵飘洒,又娟秀雅致的和声,如:王建中先生大胆地运用了五声音阶式的音程与和弦,及三度叠置的和弦和非三度叠置和弦,还有大量的五声音阶的琶音,及小二度的装饰音,音程、节奏的转换等等技术手法,使其这首作品极富色彩性,古曲的演奏意味不但没有消减,反而在大型乐器上体现出辉煌灿烂的音响和感染力。王建中先生还使用了独具民族风格的调式与泛音的写作手法,将古曲悠然畅怀的梅花主题的乐思,在钢琴的演奏效果下,充满勃勃生机,又娓娓动听,不但给人以钢琴浑厚音响的感染,也使伟岸豪迈的民族性的形象矗立在听众的眼前。这首作品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的优秀作品,西洋和声技法与古典主题旋律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事业的瑰宝之作,无论是演奏还是对创作的影响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钢琴作品《梅花三弄》民族精神和古典艺术意境
古曲《梅花三弄》为徵音上开始的主调旋律,而钢琴作品《梅花三弄》从F大调开始,转E大调,再转B大调,最后再转F大调。梅花主题主要为右手高音区的主题旋律,作品首段为八度叠加的泛音效果,把听众引到幽静、空旷、寒郁之中,整个引子部分处于pp很弱的泛音音响效果之中,共28小节。从第29小节开始,梅花主题第一次在高音区呈现,主题旋律持续20小节,长长的主题旋律独特的中国古典色彩的长线条长气息的句子,委婉、清亮、古者风雅傲然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段不由得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景象。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借景抒情的特点。从第49小节开始,四度和声和三度叠加和声的游离使用,加快了作品的频率,但还是处于很弱的音乐环境,在62小节,左手在中音区再次出现梅花主题,显得比第一次要沉稳有力,右手在高音区的纯四度和声的曲转,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气氛。从81小节起作曲家标识了一个più mosso 音乐情绪,音乐开始逐渐激动起来,五声调式的琶音和空旷的八度和声使得音乐的音响效果更为变宽、有力。进入114小节,作品转成E大调,梅花主题在高八度高音区,柔丽清亮的第三次响起,左手以五声律琶音作为铺垫,犹如古琴弹法中的刮奏,紧迫感带来的激越之情带来情绪的波动。从120小节起,高音区梅花主题旋律由空旷的八度组成,使得音乐铿锵坚韧,是梅花坚韧精神的充分再现,136小节开始,乐曲进入高潮阶段,表现梅花与寒风搏斗的激烈场景,143小节开始,变为B大调,作品频繁的四二与四三拍强弱交替,紧张的气氛十分浓郁,181小节开始曲子又转为F大调,左手的低音域的八度和弦苍劲有力,尤其是203小节将全曲推向最高潮,曲子进入ff阶段,梅花独俏争春傲然屹立的高尚不屈的情节挥挥洒洒,畅然痛快。230小节开始,寒冷终于过去,梅花悄然落于百芳之中,微笑仰望春天的情景是作曲家对梅花的无限赞美之情。整首作品在演奏上非常钢琴化,在很多部分采用了多声部结合的写作方法,使得这首中国古曲在钢琴上的演奏,充满丰富的音乐艺术语言,五声性的旋律与三度叠置的大小三和弦的结合显得协和自然。将梅花高雅轻盈的形象鲜明的体现在音乐之中,钢琴作品《梅花三弄》的主题是模仿古琴奏法的演奏模式,使用的音域和音句使得古典作品的韵味强烈,而又舒展,众所周知,将古曲改为钢琴作品也就是将民族音乐移植在西洋乐器的演奏音响效果之上,是十分困难的,就像是用油画来表现水墨画的艺术情韵,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多音乐家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王建中先生的《梅花三弄》由五根弦的古琴曲移植为钢琴曲,不仅从声音的律——由五度相生律移植到十二平均律,还使五根弦上演奏的拨铉音响变为88个琴键发音的钢琴音响。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具体创作上都是难度非常大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用钢琴的触键方法模仿古琴的拨弦乐的音响效果,例如模仿古琴的泛音演奏方法就颇具难度。所以在演奏中,应该多想象一些声音的空间感,如何把声音集中,这是一个技术难点,在演奏前应该听听古琴上演奏此曲的音响资料,找到声音的近似之处。如:在高音区出现的主题应略清细,中音区出现的低沉但又不失轻盈,低音区出现的主题要有空旷的铿锵之感,也就是”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和民族主题表现一致。
三、钢琴作品《梅花三弄》演奏中神蕴的表现手法
(一)钢琴模仿古琴效果的演奏是当今传承名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钢琴作为古典乐器之王,他的声音不但音响丰富,音域宽广,而且对作品的交响性有最强的演译效果。《梅花三弄》作为古曲一直为古琴演奏作品,古琴是民族乐器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独奏乐器之一,古琴最早为5根弦,后来为7根弦,按五声音阶定音,其最常用的是正调,其空弦散音为C\D\F\G\A\c、d、用音有“散、按、泛”等手法。其音域较广,指法多样,有着丰富而且细腻的表现力,尤其表达歌唱般的曲调。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欣赏者的审美情趣的不同,当今很难为广大观众所欣赏,特别是如今艺术作品世界交流层面上的需求,不能仅仅把《梅花三弄》作为古代的艺术品束之高阁,而需要把它作为国粹继承和发展。音乐家王建中先生用钢琴技法移植此曲,真正满足广大音乐学者和爱好者的需求,此曲为古音妙韵的特色之作呈现在听众面前,我们用耳就可以听到钢琴铿锵有力,变幻莫测的音色,表现唯美的中国雅乐之经典,易然可感受到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的崇高之境。
(二)钢琴演奏时对曲子结构的把握和情绪处理
演奏者对钢琴音响的应用至关重要,模仿古琴的拨奏、按弦、弹弦等等产生的不同的声响效果,使其中国主题音乐的脉络与旋律线条交织叠张,对五声调式音阶与琶音的处理,尤其是强音区忽然转化成弱音区的惟妙惟肖之情,要处理得如古人所云:“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在演奏中,要将中国传统作品——“型散意专”的特色准确的把握。中国很多传统音乐作品结构上有着的由散进慢进中进快,再进散的特点。这种节奏上的无一定节拍约束的形散,和速度自由的状态,要在演奏中依据情绪的引导徐徐渐进,但又不能游离过远。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给演奏者很多的演译空间,就如同中国传统技法水墨画的“留白”一样。但作品整体始终具备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和明确的逻辑思维,因为中国古典作品是追求和谐、美感和意蕴的表现。散的部分是情绪的堆积,慢的部分是初次程示,中的部分是情绪的推进,快的部分是情绪堆积的能量的释放,缓的部分是气息的平缓。曲终是一种意犹未尽“虚”的幻境。全曲随节奏的变换多端,但整体的气息之韵一定要屏住,毫不能松懈、徘徊。旋律主题梅花的五声音型,是音乐逻辑推进的动力,由慢到快,由弱到强,高音区梅花的主题始终是全曲的亮点,演奏者要张弛有度,有礼有序的表达“形散意专”的主题情绪,使音乐的弹性空间色彩丰富,又内涵深蕴的逻辑张力,让此曲满怀激情的音乐情愫在听众的脑海里激情流淌。
(三)新时代革命精神意境在演奏中的体现
由于王建中钢琴作品《梅花三弄》深受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革命精神的影响,在其作品演奏中波澜起伏的织体部分,要演奏得宽广深厚、积极、流畅,体现丰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且全曲的高潮部分双手宽音域的演奏要整齐、有力。全曲的节奏不宜过慢,要积极,如果太慢就会使音乐表现的沉重、拖沓和孤单,音乐意境显得徘徊不坚,与新时代革命家的精神意境偏离。《卜算子· 咏梅》中梅花在“丛中笑”的“笑”字是正确地体现其新时代革命家积极的意义传神之笔,所以钢琴作品《梅花三弄》作品全曲要演奏得热情、积极、品味高尚、声音俊雅。这也是作品以大调的光明与灿烂作为色彩定位的意义。
四、结语
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作为标题性的中国钢琴古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无论在钢琴演奏学习中还是在舞台音乐表现中都极富价值。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尽在演奏家的演译和听众的无限遐想之中。
基金项目:
本文为陕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项目名称:满族音乐结构嬗变背后的文化主体效应,项目编号:2014023。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出版社编.再版前言[A].王建中钢琴作品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和声(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毛泽东.毛泽东诗词十八首讲解[M].臧克家讲解,周振甫注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4]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作者简介:
时江月,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