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樊 四川省宣汉县明月乡畜牧兽医站 636150
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预防
廖 樊 四川省宣汉县明月乡畜牧兽医站 636150
猪蓝耳病是一种猪群之间传染率极高的传染病,对养殖业的危害严重。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对其进行彻底有效的治疗,故本文旨在分析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并提供一些科学的预防措施。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预防措施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率极高的病毒性传染病。由于部分病猪耳部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而呈蓝色,故称“蓝耳病”[1]。
猪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经呼吸道传播感染,尤其是在温度高的环境里传播更快。猪蓝耳病最大的危害在繁殖和呼吸系统方面,主要有三大特点:母猪有繁殖障碍,仔猪的死亡率高,育成猪在呼吸系统方面受侵害。
临床表现为发病的母猪会明显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呼吸困难;妊娠期间的流产、早产甚至出现死胎,据统计流产率高达70%,死亡率也有30%。慢性型是现在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表现形式,猪群的繁殖能力和免疫功能都下降,导致猪群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亚临诊型感染的猪不发病却表现为持续感染,猪的血清呈现阳性,阳性率为10%~88%。由于猪的体质也不尽相同,病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临床症状也有轻重缓急。该病主要影响母猪和仔猪,公猪的发病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运动系统迟缓、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少且含毒。
猪蓝耳病的大范围爆发不仅使猪肉供给减少,还可导致肉价迅速飙升,容易产生社会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1)加强消毒,提高防范。国内的养殖业尚未成熟,尤其在农村多是散养。所以要加强对环境的消毒,保持对饲养用具的清洁整理,及时处理粪便,按照消毒机制严格进行消毒。特别是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用具。全天保持通风透气,对室内温度和湿度加以控制。健全废物处理设施,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严禁未消毒人员进入养殖场,出场后也要进行二次消毒。在消毒时,最好是多种药物交替使用,严禁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因其不利于消毒,对牲畜的养殖也不利。
(2)做好免疫接种。免疫预防和接种是控制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养殖场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监测免疫猪群的抗体情况。一般情况下,在母猪生产前1个月免疫1次,对公猪每6个月用疫苗进行免疫,4周后加强1次免疫,效果更好。接种疫苗方面,目前市面上的疫苗只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这两种可以使用[2]。灭活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疫苗,此疫苗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对幼崽的成活率也有很大贡献。此外,还应该给养猪场推广接种猪气喘病疫苗。猪只接种过后能大大缓解猪的呼吸道症状,减轻肺炎对其的伤害,提高对呼吸道病菌感染的能力,减少死亡率,提高繁殖能力。
(3)做好疫情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传播。当猪群发生疫病时,要严格遵循相应部门的安排规定,做到“早、快、严、小”的原则。对病死猪尸体一定要进行科学掩埋,对发病猪要尽快隔离治疗,严禁滥用药物,保证猪肉的质量安全。发病严重的猪群必须全部扑杀,严禁将其混入治疗猪群当中。严禁工作人员将病猪私自处理。工作人员必须在疫情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要求,控制疫情蔓延,减少经济损失。
(4)购置医疗设备,提高防疫人员的技术。对疫病防治的研究是一项长远而又富有技术的工作,单靠听诊器和注射器是没有用的。所以政府应当重视牲畜疫病的防治工作,加大资金的投入,购置医疗应用设备,建造疫病试验工作室,健全疫情、疫病的研究防治体系,有效地在疫病来临时控制传染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牲畜伤亡和经济损失[3]。同时应当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处理应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养殖业。政府也应当努力提高兽医医疗人员的工作待遇,稳定人员结构。
综上所述,猪蓝耳病是养猪业的一大劲敌,必须重视其临床诊断和预防措施。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来应对猪蓝耳病,只有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加强对养殖场的消毒与合理化管理,做好接种防疫工作,科学合理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做好疫情监管与防治工作,防止疫情的蔓延、流行,就能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免疫疫苗的研究力度,以便更快、更好地造福养殖业。
[1]宁宜宝,郑杰,张纯萍,等.我国南方猪高热病的研究(I)[J].中国兽药杂志,2006,40(12):1-4.
[2]叶国强,李先圆,叶张利.高致现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畜禽业,20LO(3):30-31.
[3]杜婧,郭恒,王学林,等.猪蓝耳病防治研究进展田.兽医导刊,2008(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