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揭上锋(1981-),男,厦门大学管理学院KAB创业教育讲师,研究方向为营销与战略管理。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805(2015)04-0080-05
收稿日期:2015-05-22
基金项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研究”(2015LX174)
一、引言
根据全球观察创业组织(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公布的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创业活动覆盖率连年攀升。2012—2014年,中国18~64岁人群中,识别创业机会的比例并未提升,对自身能力抱有信心的比例甚至从2012年的38%下降到2014年的33%。而新创企业却逐年递增,这3年分别为13%、14%、15.5% [1]。这说明,中国的创业群体越来越活跃,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群体创业的机会识别、创业能力与创业意愿。大学生在18~64岁的群体中,是最活跃的创业群体。与生存型创业不同,他们大多属于机会型创业,对创业的接受力强,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东西,这也是创新创业的本质 [2]。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创业教育,将从根本上提高国民整体的创业素质。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我国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教育 [3],让大学生成为国家产业结构顺利升级、经济结构成功转型的中坚力量,既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校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4]。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从制度上明确规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目标为:“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逐步发展,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均居世界前列 [5]。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时间具有可比性。但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中国大多数高校而言,更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因此,通过对该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比较分析中国典型高校与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创业教育异同,探索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二、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创业教育依托商学院,设有独立的创业教育机构,即商学院拉文企业家精神中心(The Lavin Entrepreneurship Center,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DSU,以下简称拉文中心)。该中心于2009年成立,截止到2014年8月拥有5名专职教师和8名学生助理共13名工作人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中心强调企业家精神是贯穿整个校园的主题和学术项目的中心。通过创业教育,拉文中心同时也在构建一种重视创新、协作和商务的校园文化。
(一)管理机构独立,资源协调程度高
拉文中心以商学院为依托,专门负责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服务。中心以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为目的,协调全校资源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创业实践,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
该中心负责招募全校有创业想法或意愿的学生,以班级或团队模式集中为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全校与创业相关的资源向学生优先开放,包括:Zahn创新中心、Wells Fargo金融实验室、全球沉浸实验室、小企业咨询中心、拉文企业家中心、创新实验室、房地产研究所、前沿课程、企业家捐赠等。其中,Wells Fargo金融实验室由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与资深的金融机构联合建立,能够适时更新全球金融数据信息,同时集成了美国企业的所有公开数据,为创业者提供有益参考,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创新,也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全球沉浸实验室通过与全球各地的企业合作,为进入拉文中心的学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实习机会,实地了解创业企业的运营流程,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置科学,社会责任意识强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将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定义为五层含义:第一,首创精神;第二,成功欲望;第三,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第四,精明理智;第五,事业心 [6]。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并对创业者素质和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创业教育相对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百森商学院起步较晚,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设置,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拉文中心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如何拥有好的创业点子;二是帮助学生了解公司尤其是国际化公司的运作模式,让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三是让学生意识到,创业是实践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中心不希望学生以单纯的盈利为目的,而是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影响,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具体而言,拉文中心为低年级本科学生开设通识创业教育课程,重在学习商务沟通而非创业技能。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多达15门的核心课程,如《商科学生创业选修课》(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Minor)、《非商科学生创业选修课》(Non-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Minor)、《拉文企业家计划》(The Lavin Entrepreneur Program)、《国际创业体验》(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音乐创业计划》(Music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专业创业》(Entrepreneurship Specialization)等等。《商科学生创业选修课》和《非商科学生创业选修课》分别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学习如何注册小微企业并确保所需知识与课程的匹配。《拉文企业家计划》围绕课程和共同的课程活动。课程设置方面,被录取的学生需要依次学习4个单元课程(每学期1个单元,直到毕业)。在共同课程方面,每个学生将与有经验的创业导师共同工作,这些导师将指导学生开发能力和构建网络。此外,拉文企业家课程的学生将被邀请到圣地亚哥及周边地区企业参访,并参加一些专门活动。比如在Zahn创新中心进行项目孵化,从而可能开创自己的公司。同时,课程通过全球沉浸实验室安排3周的国外企业实习,要求学生实地参观不少于5家企业,并独立撰写研究报告。从一般性的商务沟通教育到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理论学习再到全球企业实习实践,进入拉文中心的学生并不急于创业,而是领会企业家精神真正的内涵,并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当创业成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表达方式,拉文中心创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就已经达到。
(三)支撑体系健全,校企合作渠道顺
1.设立“企业家精神日”,鼓励头脑风暴。企业家精神首在创新精神,通过“企业家精神日”,组织众多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将“企业家精神日”作为创新创业者的重要活动,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校园文化认同,有利于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
2.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美国是典型的法制国家,法律服务费用很高,而学生建立初创企业涉及到的法律事务繁多,昂贵的费用往往让普通学生难以承受,因此拉文中心聘请专业律师,专门为学生创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与服务。
3.提供公司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指导。拉文中心与大量本地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校企合作紧密,拥有大量来自企业的专家顾问,他们通过分享丰富的公司管理经验对学生如何管理公司提供指导与服务。同时,学生能够共享创业资源,如客户信息等,使创业学生形成利益共同体,相互支持与合作。
4.与知名企业合作,联合创立金融实验室。在
Wells Fargo金融实验室,学生可以查到美国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公开的资料,也可以对任何一家公司的上下游供应商进行完全查询。以苹果公司为例,上溯可以查到为苹果公司供应原材料的所有公司,以及原材料公司的上一级供应商,以此类推,直到最终的某个原材料公司。通过Wells Fargo金融实验室完备的数据信息网,学生可以发现可能的创业与合作机会。
(四)全程标准服务,终身智力支持
拉文中心数据库与学校的校友网络系统无缝链接。由于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学生习惯使用在校期间使用的网络账号,包括E-MAIL、FACEBOOK等账号,依托强大的数据库系统,无论是学生在校创业还是毕业后创业,中心都能第一时间跟踪了解。中心工作人员采取标准服务流程,根据学生创业所处阶段和类别,量身订制专门问卷,然后以网络问卷形式对创业学生进行持续跟踪与调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了解学生的创业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终身智力支持。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中心能够及时了解创业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比,一方面检验本校创业教育的效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获得政府或其他机构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支持。
三、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自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高校推行创业教育试点以后,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范围内逐渐全面展开,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创业学相关课程 [7]。2012年8月,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8]。在此背景下,全国高校纷纷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培训创业指导教师、组织参与各项创业竞赛、提供学生创业扶持等开展高校创业教育。但是,对比拉文中心,国内高校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如下:
(一)管理机构设置不同
拉文中心作为独立负责学生创业教育的部门,统筹、协调全校资源,服务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在协调商学院方面,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高校除少数高校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具有类似拉文中心的创业学院以外,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教务处或者管理学院负责教学,学生处或学工部负责实践和实训指导与管理,团委负责活动与挑战杯等各类比赛,机构设置相对分散。管理机构的分散,很难实现跨部门的资源整合和高效的沟通协调,从而难以达到1+1>2的效果 [9]。
(二)课程目标差异显著
拉文中心的创业课程设置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不是为了创业而进行创业教育。拉文中心创业教育成体系、成系统,从理论到实践全覆盖,有足够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且课程设置灵活。由于课程长期提供,因此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修相关课程。课程设置的目标不在于完成培训任务,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之相反,国内一些高校的创业培训项目首先是基于完成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因此,课程设置的目标在于短期知识学习与迅速创业数量。但因为培训期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10]。对国内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而言,目前大多数高校创业课程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或管理学院提供,课程学习时间较短,有时课程学习无学分,不在教务处的教学计划之内,属于短期培训性质。具有长期培训性质的创业教育模式,如厦门大学创业实践先锋班,并不普遍。当然,培训时间并不决定创业教育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课程设置目标的差异。短期的完成任务性质的培训对学生而言,一方面容易透支学生对创业的激情与热情,另一方面由于参加培训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学院,即使学生培训意愿强烈,由于客观原因很难全程参加培训,结果出现报名学习者众多,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则寥寥无几,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11]。
(三)创业支撑体系不同
拉文中心有比较健全的支撑体系,以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类资源的联动为主,加上学生主动的创业意识,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创业支撑体系。国内高校的创业政策主要是政府部门主导,创业教育由高校负责,政策与教育对象的目标存在脱节现象。同时,相对于美国的创业教育,我国还没有稳定、健全的金融和法律系统相配套,各高校给予学生的创业支持多是以大赛赞助、讲座交流、沙龙邀请等较为分散的方式进行,未能形成常规化支撑体系 [12]。
(四)网络数据系统差别
拉文中心建立了专门的网络数据系统。中心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统筹、协调各类创业资源,并且建立电子化的创业者档案,按照流程与标准定期更新,建立了持续跟踪机制。同时,中心每年会设计相关问卷,基于各类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形式,保持对校友创业的持续关注与支持。通过创业跟踪,拉文中心给创业学生提供及时的资源支持和反馈,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动力,跟踪的数据又能够促进学校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不断提升和完善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国内高校创业教育鲜少有机构和部门进行长期创新创业的跟踪与分析。相对于拉文中心,国内多数高校并未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网络数据系统。
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中国高校的启示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商学院拉文企业家精神中心的创业教育模式发展成熟、独具特色,为国内高校推进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启示。
(一)成立专门机构,资源协调统筹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管理机构分散,难以高效整合资源、实现全面协调统筹,改革现有体系、建立专门的创业学院或者创业中心十分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创业教育具有诸多优势。对学校而言,可以统筹协调政策、资金、师资资源;对大学生而言,有利于解决创新创业的知识、政策、资金和场地等问题;与企业沟通方面,专门机构有利于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络,整合校内外资源。为避免、减少创业学院或者创业中心与学校原有各部门的利益冲突,可以尝试与各部门合作,中心起到协调、孵化、支持创新创业的领头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从中心层面而言,中心应有固定的专职人员,以现代高等教育理论为指导,制定创业教学、创业者档案、创业服务、创业跟踪研究等一系列制度,并及时进行数据化、网络化,以现代高等教育理论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二)合理设置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国内高校应合理设置创业教育目标,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家精神,不是为了创业而进行创业教育,不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定位,结合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创业实践中的问题,完善课程体系 [13]。985、211重点高校应着力于国内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引领示范,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性、科技性创业,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高等职业院校应着重职业教育相关的创业探索,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义乌在全球小商品市场的优势地位,学生在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方面成绩显著。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应开设培养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的必修、选修、实践和实训等课程。同时,构建更加完整、完善的课程体系,覆盖不同层次、不同创业阶段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人物访谈、企业参访、实践学习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体验式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培养积极主动的创业意识及企业家精神品质 [14]。
(三)整合社会力量,提供稳定支撑
创业教育更需要联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机构,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建立稳定的支撑体系。国内高校应主动建立或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立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充分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时机,利用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场地、政策及其他支持,形成各具规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孵化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支撑。同时,高校可以联合企业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创业扶持基金,鼓励学生进入创业实践。整合企业、学校、政府等社会力量,共同打造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的学生给予资金、技术、智力以及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15]。
(四)建立数据系统,持续跟踪服务
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系统,为学生提供持续的跟踪与服务。学校的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应安排专职人员,从学生报名参加创业教育课程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详细统计学生的个人信息、选修课程内容、参加实践、实训和实地调研情况、学习心得和研究报告的材料汇总等,按照标准的流程与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同时,对于已经在校创业或毕业创业的学生,定期设计个性化和针对性的问卷,通过E-MAIL、联系电话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创业情况,并实时更新数据。创业学院或创业中心应当基于信息数据系统,进而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和完善的学生创业教育持续跟踪机制,这既有利于分析学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检验创业教育的成果,也能够为学生在后期的创业过程中提供必要帮助和智力支持,同时还能为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