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洪涛(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辽河物探处,辽宁 盘锦 124010)
油气勘探的目的在于寻找油气资源,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开采、开发。通过钻井这种最直接的手段,通过随钻准确反映出油藏地质参数,地质技术人员在这些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炼,借助油藏手段进行合理的油气判断。在钻井过程中,通过随钻记录目的层的岩性、储层物性、岩石构造和地层油气水的运移规律。大致分为直接录井和间接录井。它们各有自己的技术优势。直接录井更加直观反映地层情况。例如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间接录井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借助计算通讯等软件和手段,判断地下情况。例如通过钻时和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的变化等。记录的录井资料必须客观、准确。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直接资料,也就是现场采集。现场采集主要包括自动化设备采集,手动收集等。自动化设备采集应用广泛:通常应用气测录井仪、综合录井仪、地质采集仪等。通过数据采集,地质技术人员分析出所钻井深、钻时数据、油藏产出气体等,人工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地层、含油、岩性、荧光等数据。二是在施工前收集其他施工单位提供的原始资料。例如钻井数据、测井资料、试油数据等。地质录井方法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质人员通过岩屑简单分析出含油量。岩屑录井主要用于分析钻头钻遇地层的岩性,进而解释地层剖面。对于同一地区地下油藏形成的条件基本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录井过程中这种邻井的相似性,把岩屑录井剖面与邻井进行对比,可及时了解钻遇层位,从而提出较可靠的地层预告,推断油气层可能出现的深度,指导下一步钻井工序。
钻井液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钻井液密度、钻井液温度、钻井液电导率等,钻井液到达地层后传导到地面后信息具有一定的延迟性。通过钻井液的变化可以判断地层油气的的性质和岩石骨架,监测水侵、气侵、盐侵等工程异常。这就要求进行全面的钻井液录井资料收集。油,气,水显示资料,特别是油,气显示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地质资料。
钻时曲线是岩屑描述中辅助岩性分层的重要参考资料。钻时曲线和岩屑录井剖面是划分层位,与邻井作地层对比,修正地质预告、卡准目的层,确定停钻循环观察油气显示,判断取心层位的首要依据。取心过程中,加密钻时点,初步判断所取岩心之岩性,帮助决策人确定取心进尺和割心位置。
石油具有高荧光性的特点,只要有溶剂就显示其发光性。用荧光分析来分析石油气含量。该方法是应用石油物理性质发展起来的一种录井方法,目前使用的仪器不仅能起到定性解释,还能进行定量解释。
油层显示的重烃含量高,气层显示低。在气测曲线上,油气层曲线幅度差明显。当钻井过程中,钻遇地层后,显示轻烃后在曲线上显示出明显高点。
地质录井技术在油田勘探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地质录井技术在判断地下情况的准确性不断提高。90年代在我国四川油田,钻井遇到了近20米的白云岩层,白云岩质地坚硬,当时技术人员将其标定石炭系岩层,当时勘探没有很好的解释。不久后又在该区域完钻了一口勘探井。经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和论证,修改了设计,改变了原方案,同时引用了地质录井技术,对这口井继续加深钻井,通过地质录井显示在2300多米处,白云岩发现了大量天然气显示,带来了区域勘探的突破。最终我们地质人员经过反复推敲确定为石炭系岩层。目前经过多年勘探,石炭系岩层藏有天然气体,是勘探史上的一大成功。
地下油藏多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地质录井和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为可疑性油藏的检验和裂缝油藏的发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质录井配合色谱仪的应用为解释水淹层的能力有所提升,而且具有快速、低成本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录井资料的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集成化应用,提高了判断地层的位置、厚度、油气显示的能力,为下步方案的快速制定,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推动了勘探技术的快速的发展。
随着石油产业的发展,地质录井伴随着勘探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地质录井在钻井过程中产生的是第一手原始资料,具有其他资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简单录井数据采集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开发需求,向着集成化、多学科的交叉应用方向发展。对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录井技术对降低勘探风险、快速判断油气显示、节约开采成本、提高钻井效率的一项重要技术。
[1]王鹏.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