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2015-03-23 03:41:13阙立燕尹岭霞袁庆霞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瘘术内瘘动静脉

阙立燕,尹岭霞,袁庆霞

动静脉内瘘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并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内瘘,对减少并发症、提高长期使用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2011年1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

1.2 方法 采用16号穿刺针,血流量200~300 mL/min,透析时间每周3次,每次4 h。实施正确、周到的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和日常护理。

1.3 结果 50例中,由于患者血管原因导致穿刺失败2例,一次性穿刺成功48例(96%)。穿刺后1年内没有正确护理导致血栓形成2例,假性动脉瘤2例。50例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在半年以上有48例(96%),1年以上有46例(92%),2年以上有45例(90%)。

2 护理

2.1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 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前20 d左右,应每天用止血带扎住预备手术侧上臂约5 min,然后放松5 min,如此反复进行,每天至少练习20~30次,力求在手术前将血管锻炼成最佳状态。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指导患者加强内瘘侧肢体的保护,平时注意保护造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修剪指甲,毛发过多的应剃除,更换内衣,确保手术部位皮肤无破损、切勿抓伤,以防术后感染[3]。

2.2 术后护理 ①指导患者术后24~48 h抬高患肢30°,卧床时患肢下垫一个软枕,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术后24 h内注意观察内瘘侧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等,发现吻合处渗血或手臂疼痛难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更换敷料应严格无菌操作,包扎不宜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②内瘘手术后要求收缩压维持在120~145 mmHg,舒张压维持在70~95 mmHg,防止血压过低导致瘘管闭塞。每天检查造瘘处震颤和听血管杂音3~10次,发生低血压时应增加触摸的次数。内瘘侧肢体不能受压,衣袖要宽松,不能提重物,不要佩戴首饰或手表,禁止在内瘘侧手臂测血压,抽血,静脉输血等。③内瘘侧手臂的锻炼:术后3 d做握拳松拳运动或捏橡皮球,每次练5~10 min,每天5~10次。1周后使用握力器锻炼,半个月拆线后用止血带轻扎内瘘侧上臂,捏橡皮球5 min后放松止血带,如此反复每天锻炼5~10次。内瘘从手术开始到成熟,需要40 d左右,使用过早容易导致内瘘寿命缩短,管腔狭窄。

2.3 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护理 ①严格无菌操作,采用16号内瘘针穿刺,动脉进针点应距吻合口至少5 cm。两穿刺点距离最小8 cm,穿刺时应先穿刺近心端静脉血管,后穿刺动脉血管。②延长血管使用时间,新瘘刚开始穿刺时应采用绳梯式,这样可以使内瘘血管粗细均匀,避免针眼渗血,血管壁受损,弹性减弱,导致瘢痕形成,甚至形成动脉瘤。首次新瘘穿刺一般要求血液量控制在150 mL/min,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流量也缓慢增加至250~300 mL/min。③若针头刺入后,没发现回血或回血不好,重复抽动针头不可多于2次,应立即拔出针头,以免损伤内瘘或给下次穿刺造成困难[4]。若已刺破血管,应立即拔出针头,可将流量好的静脉端改为动脉引血,另选其他部位的静脉回血。血肿的护理:24 h内冰袋冷敷,24 h后热敷,每次热敷20~30 min,每天2次或3次,热敷后外用喜疗妥软膏,轻轻按摩4~5 min至药膏完全吸收,然后用土豆薄片连续敷贴淤青处,土豆薄片干至发黑即予更换新的土豆片,促进水肿和血肿的吸收[5]。④透析结束后正确按压非常关键,首先消毒穿刺点后覆盖创口贴,用卷纸叠成2 cm×3 cm×1 cm的压力球按压穿刺点的同时拔出穿刺针,用弹力绷带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渗血且能摸到内瘘震颤为宜。30 min后松开弹力绷带和压力球,老年人可适当延长10~20 min,创口贴于晚上临睡前针眼不出血即可撕掉。⑤透析当日用肥皂将手臂清洗干净,避免抓破皮肤,透析后穿刺部位当天避免沾湿。透析次日早晚用热毛巾湿敷内瘘侧手臂,每天两次,每次5~10 min,然后局部涂抹喜疗妥软膏按摩直至完全吸收。指导患者控制水分摄入,以免透析中发生低血压,造成内瘘闭塞。⑥教会患者如何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天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提醒患者内瘘侧手臂避免用力提重物,睡觉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不佩戴过紧饰物等。经常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取得他们的信任,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6]。

综上所述,动静脉内瘘穿刺是血液透析护士的基本技术,其与内瘘寿命直接相关,穿刺不当甚至对内瘘造成医源性损伤[7]。动静脉内瘘的养护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息息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及穿刺前后的护理,熟练掌握内瘘的穿刺技巧,熟悉瘘管的护理,减少瘘管闭塞的机会,正确压迫止血,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还应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张红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A):196.

[2] 霍禹辰,任丽艳,刘雅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16(4):47-48.

[3] 李 霞,王艳萍.28例动静脉内瘘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13,43(6):100-111.

[4] 白 琴.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3(5):117-119.

[5] 曹树宏.长期透析病人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6):497-498.

[6] 许月季.血液透析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及改进措施[J].东南国防医药,2008,10(5):374-375.

[7] 廖茂蕾.动静脉内瘘穿刺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56-57.

猜你喜欢
瘘术内瘘动静脉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1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
应用自体血管移植行动静脉造瘘术13例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