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学研结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2015-03-23 03:30任昊天黄艳玲
大豆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大豆农户

杨 冬,倪 艳,刘 燕,任昊天,黄艳玲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研究院,哈尔滨 150030)

大豆的生产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我国也曾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出产国。大豆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1]。但是,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链呈现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我国大豆生产近年来严重下滑,政府对于大豆的研究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较少,实际生产中,大豆抗性品种及高产品种的技术突破较少。同时,大豆进口量的持续增长阻碍产业发展。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严重抑制了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

豆农缺乏科技前沿的信息,信息渠道闭塞,他们不能很快接受科学技术下的新事物,导致大多数科技创新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大豆的生产规模混杂。我国大豆主要以小农户生产为主,像中储粮这样的大型大豆生产公司很少,不利于统一经营管理,使得大豆生产缺乏机械的使用,不能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产学研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2]。产学研结合是科技、教育、经济、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某一领域产学研结合也是促进该产业科技快速发展的必然驱动力[3]。将产学研结合应用到农业生产势必会增强我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发展。将产学研的模式结合到大豆产业也必将改善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但是产学研结合的实现在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企业并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是科研院所和高校,而企业由于资源受限、人才短缺等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差。

(2)企业与科研者之间存在差异。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前提,注重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科研工作者以学术价值、培养人才、科技创新为重,这样往往忽略掉市场价值。

(3)国家对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管理落后。企业和科研机构责任权利分工不明确,导致创新资源不能高效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针对科技创新的法律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4]。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给予高度关注。建立产学研结合信息化平台解决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大豆产的业发展。

2 信息化平台的定位、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

农业信息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过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则是农业信息化必要环节。因此,信息化平台要有明确的定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可行的实现方法。

2.1 信息化平台的定位

(1)建立信息集约化的大数据平台,收纳国内外科研领域、实际生产中的宝贵经验。

(2)为工作于一线的劳动者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为工作心得提供交流机会。

(3)创设生产实践、科研工作的创新点综合集约平台,以便集约大众智慧。

(4)设立应用平台,让新技术、新科技、新方法在小范围试用、大范围推广提供平台。

(5)基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通过电视、广播、CD等媒体培训农民对网络的了解、认识、学习,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6)政府或企业为农民提供免费信息平台,让农民与信息接触,让农业与科技发展接轨,提升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

(7)创建远程科技农民培训教育网络,培养高技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民。

(8)构建科研技术和企业文化展示平台,增加专家与企业之间的了解,提升彼此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9)创建科技创新型人才培训平台,发挥科研人员以培训人才为目的的特长,实现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提升。

(10)创设资金和设备流通平台,实现资金和设备的高效利用,节约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11)为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利益最大化,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和营销平台,占据市场有利地位。

(12)建立热线电话、信箱等服务平台,及时了解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协调部门间的矛盾。

(13)设立信息综合采集服务站,对个产业链下的信息及时收集,发挥政府调控的的作用。

(14)创立评估平台,对各部门各环节实施做出合理评价,以完善各环节中产生的问题。

2.2 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下,计算机互联网必将成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平台和实现方法。在如今这样信息量巨大的社会发展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丰产增收,必然离不开互联网的推动。国外对于农业信息化平台在规范性、完整性、可靠性都已实现,这都将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依据。然而,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前提必须依据我国现阶段农村、农民、农业的现状。在农业面向现代化进程中,大豆产业链上的个主体,如生产企业、政府管理、科研院所等都相互分离。大豆信息化平台建设就要集合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建立综合服务体系。另外,互联网还不能在每家每户实现,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仅限于聊天、看视频等,农业类网站简陋、信息含量少等问题,这要求面向农民的信息化平台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容易获得。正如,董长波对建立PDA对大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应用分析[5]。因此,设计大豆产业业电子商务平台要操作简便、信息集合。其次是信息处理和整合软件。大豆产业链设计范围广,信息量大、设计这种软件原则要求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对较为混杂的信息区分度较高,便于对信息分类处理。

3 信息化平台建设

3.1 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信息网的架构是信息化平台的根本也是平台建设中最底层的基础设施,信息网的架构由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通信线路、专用服务器等基本设施共同完成,只有首先保持信息网的通畅才能够在其上实现更为多样的信息流通与交互,给农户、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信息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6]。

3.2 构建国内外大豆产学研结合的数据库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遵循标准化原则、统一化原则、数字化原则、集成化原则、推动网络基础服务的原则。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才能形成规模效应,为平台的市场化运作打下基础。所以国内外大豆产学研结合的数据库的建设应该要包含网络课程、媒体素材库、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专业资源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数据库是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其构成元素十分丰富,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化平台的物质基础,在其上能够实现更多高级的应用扩展[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豆产学研结合的数据库所包含的网络课程、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都是很好的为农户提供专业知识的途径。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要遵循由简到易的原则,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让广大用户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媒体素材库和专业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则要注重专业性和全面性,不仅要包含专业的传统的知识,还要涵盖各科研院所科研机构的前沿性的信息。

3.3 建立专业全面的信息交流平台

从最基层来看,广大种植大豆的农户的信息需求主要分为三部分,即产前信息、产中信息和产后信息。把农户生产迫切而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予以加工、封装,满足他们对信息和知识的渴求。以董常波所提到为例,数据库中提供的产前信息可以对大豆产前的优良品种选择、农药、肥料选择、土壤信息、气候信息等进行检索,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关于大豆的科普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当地条件,选择优质大豆品种、农药和化肥,减少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数据库中的产中信息可以让农户学习如何防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出现的不良状况,避免各种因素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施肥决策功能可以帮助农户高效正确的利用好肥料,提高产量的同时避免造成过度不当的施肥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数据库中的产后信息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为广大豆农提供销售渠道的信息。由于我国产业链水平还远远不够,加上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水平和利用信息水平低,生产出的农产品不能及时找到销售渠道,造成大量农产品的囤积消耗和质量下降。豆农使用交流论坛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后销售的问题,用户可以将预售信息发布到论坛上,通过信息网络找到买家,一定程度上解决产后售卖问题。

如今信息高度数据化,智能化,更新很快,所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紧紧抓住各种有效工具。例如微信、微博、QQ、论坛,这些都是很好很有效推送信息的平台。将这些平台与数据库连接好,实现了数据传送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也更好的搭建了专家和农户,农户和企业的交流平台,为解决农户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更直接的不可或缺的是开设专家热线,这也更加适用于尚不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时代的用户。

3.4 加强大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产学研结合即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基层农户相结合面向市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加强大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连接企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基层农户三方。由农户发布信息,政府引导加监督,企业单位接受筛选,最终完成市场交易。电子商务也是未来商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会为未来大豆市场的发展以及大豆产业的交易打下良好基础,开发更为广阔的市场。

3.5 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企业

大豆的生产日益大规模化,大豆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保持自身优势,如何在竞争漩涡中生存下来,这需要企业注重创新,而创新自然离不开科研。科研院所与企业单位,企业单位与农户的紧密联系也就在于此。所以生产绿色有机大豆产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大豆,是保持自身强大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3.6 增设增值拓展业务

增值与拓展业务是信息化平台在其基础服务之上延伸出的更为多元的服务种类,如农户信息化平台、企业信息化平台等等,它不仅是对数据库的应用的进一步挖掘与深化,也能够实现很多个性化服务,是农业信息化平台增值服务的重要体现[6]。

4 结论与展望

我国产学研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将产学研结合应用到农业生产势必会增强我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发展[2]。将产学研的模式结合到大豆产业也必将改善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大豆产学研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农户是根本角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农户的收益,解决农户在生产中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离不开科研院所的努力探索和创新实验,科研院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也是农户和企业单位的重要粘合剂。大豆的规模化优质化生产也会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能够打造自身特色。

大豆产学研结合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未来追求的应该是综合化、一体化、规范化、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化。这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终究是离不开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基层农户的共同努力的。从信息沟通机制来看,科研院所要能够利用自身网络优势,建立相关科研研讨论坛,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科研发展的信息沟通中。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高校科研机构、科研成果数据库,提高信息传递速率和广度,建立联络开发部门。政府也要设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定期向高校、企业、农户发布相关对接项目,以便使供需几方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要结合地方特色进行产学研结合。要想使产学研很好地结合、促进产学研良性循环和良性发展必须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为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只有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以及发展方向,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引起当地企业的兴趣,促进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7]。反过来,企业也只有围绕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实际以及人才结构才能使之更好地为自己服务,不断提升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才能确保产学研结合可持续化。

[1]李树欢.中储粮北方公司大豆产业链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张俊.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1.

[3]李恒.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4]吴文斗,刘勇,周兵.畜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J].云南畜牧医,2009(2):33-34.

[5]董常波.基于PDA的大豆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6]陶骏.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254-255.

[7]许伟.国内外产学研结合模式发展状况及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21(3):121-124.

猜你喜欢
产学研大豆农户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