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典型退耕还林区农户认知和意愿评价

2015-03-23 01:04宋玲玲李宗杰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9期
关键词:保存率农户政策

田 青,宋玲玲,李宗杰

(甘肃农业大学 林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典型退耕还林区农户认知和意愿评价

田 青,宋玲玲,李宗杰

(甘肃农业大学 林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农户认知;农户意愿;甘肃

以典型退耕还林区会宁县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了生态修复政策对甘肃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生态项目实施引起的农户态度的变化和对当地居民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大农户对该工程广泛认同,接受退耕还林补偿政策,有82.04%的农户认为国家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是值得的,有86.83%的农户认为该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86.20%的农户认为植被的保存率不好,所以多数受访农户(83.95%)希望政府实施林权责任制,同时有83.23%的受访农户希望政府协助开发林草市场。由此可见,尽管政府增加了退耕地的补助年限,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恢复的植被面临再次复垦的风险,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更加综合的环境政策得到部分解决,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粮食和现金补助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做到从退耕还林这一政策出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最终形成优势产业。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实施的巨大的生态修复项目,然而这一宏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作用只有在项目区农民接受新技术并且新的经营方式显效时才会有效,缺乏经济持续能力的项目反而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通常来说,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常常忽视项目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常常陷于农村贫困与环境恶化相互关联的双重困境。成本效益模式要求决策者必须清楚地了解农户乐意支付环境保护的意愿程度和乐于接受对生计负面影响补偿的额度。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获取有关项目影响的可靠资料,但我国对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后农户意愿的研究可能略有欠缺[1-4]。一项成功的生态修复项目,不仅需要适宜当地的技术措施,更离不开广大农户的大力支持;同时,生态修复项目对不同农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典型退耕还林区会宁县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户调查法研究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意愿,以及该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和农户对政策接受程度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以期提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程度和相关政策与社会因素相互关系的研究案例[5-7]。

1 研究区域

研究区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N35°24′~36°26′、E104°29′~105°31′之间,总面积5 666.25 km2,总人口58万人,是甘肃省第一人口大县。会宁县南部多高大山梁,相对海拔较高;北部为低缓川塬,相对海拔较低。夏季暖湿空气北上困难,冬季干冷空气南下长驱直入,故气候温凉干燥,南北差异较大,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匀,年际变率较大,年内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日照时间长,蒸发强烈,无霜期较短。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340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800 mm。由于降水稀少,林草覆盖率仅为8.40%,加之黄土的特有属性,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县土壤侵蚀模数6 156 t/(km2·a),每年约流失表土4.20 mm,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不仅加剧了贫困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方法

退耕还林政策通过立法、经济补偿、利益引导、宣传教育等方式,使农民将大量土地退耕还林。如果农民的退耕不是自愿的,就意味着退耕还林政策改变或限制了原有的耕地使用权[8]。本次调查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农户对待退耕还林政策的意愿,以及该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和农户对政策接受程度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最后通过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以指导退耕还林工作[9-12]。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农户进行调查,整个调查的全过程都注重农户的参与,从而使结果更具可操作性,并易于被农户所接受。本研究将会宁县的28个乡镇作为调查的研究区域,每个乡镇随机选出两个村并对每个村的50个成年农户(其农户成员年龄在20岁以上)通过调查问卷和专题采访的形式进行调查。为了免受影响,所有被访人员均单独在家回答问题,每份问卷要求在5 min之内完成。排除一个问题选取多个答案和有遗漏问题没有回答,最终获得统计分析问卷2 346份(占问卷总数的83.79%)。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本次的调查问卷和专题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了提高分析效率,对每一组结果进行两两比较,以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平,用F检验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同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13]。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人群对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态度

3.1.1 不同收入农户态度

表1数据显示,当初愿意参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认为近年来生态环境有所退化、环境退化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保护环境更重要、国家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是值得的、该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和愿意再次进行该工程的建设的认同比例与受访农户的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影响正常生计和项目结束后会再次开荒种田的认同比例与受访农户的收入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初愿意支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比例开始随着农户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收入大于20 000元的受访农户只有63.54%支持该政策的实施,比例又大减。认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影响正常生计的主要是收入在10 000元以下的受访农户,收入在5 001~10 000元的反应最强烈,占该收入农户的78.30%,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占75.24%。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收入较高的农户基本脱离了这种十年九旱的雨养农业,有的发展养殖业、有的学了技术后进城务工所致。

表1 不同收入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态度

3.1.2 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户态度

表2表明,当初愿意参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认为近年来生态环境有所退化、环境退化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保护环境更重要、当初愿意支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该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该工程实施后对农作物的损害减少了、国家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是值得的、愿意再次进行该工程的建设和该工程实施后植被保存率不高的认同比例与受访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项目结束后会再次开荒种田的农户比例与受访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当谈到该项目的实施是否成功时,受访农户中有86.03%的农户表示肯定,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户表现得最明显,占该人群的98.03%。国家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是值得的,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都表示认同,但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受访农户认同比例略低,为57.83%。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影响正常生计,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反映最强烈,占该人群的85.73%,高中及以上的比例最低,为21.00%。

3.2 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认识情况分析

表1显示,当谈及当初是否愿意参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时,研究区有54.84%的受访农户表示愿意。到底是发展经济重要还是保护环境重要,研究区受访农户做了满意的答复,有53.39%的受访农户认为保护环境更重要。当谈到当初是否愿意支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时,有64.74%的受访农户当初就愿意支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即普遍支持该项政策。当说到是否愿意再次进行该工程的建设时,研究区有91.11%的受访农户表示愿意。认为近年来生态环境有所退化的受访农户为49.77%,认为环境退化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的受访农户占了79.75%。

表2 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民对退耕还林项目的态度

3.3 农户对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感知情况分析

由表1知,研究区有82.04%的受访农户都认为国家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是值得的,这主要表现在该工程实施后研究区的山变绿了、树变多了、山洪基本没有了,农户的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当谈及该项目的实施是不是成功的时候,有86.03%的受访农户都认为该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调查中有58.87%的受访农户认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影响了正常生计,有55.74%的受访农户认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补助能弥补经济损失,还有74.84%的受访农户会在项目结束后再次开荒种田。这就说明,项目实施了,初步效益已显著显现,但存在着更大的危机。当谈到该工程实施后对农作物的损害是否减少了时,有59.46%的受访农户认为确实减少了,这主要针对的是距离排洪沟较近的农户。而当谈及该工程实施后植被保存率好不好时,有86.02%的受访农户认为植被的保存率不好,由此说明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对项目区的保护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3.4 被访农户的期望分析

由于会宁县气候温凉干燥,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匀,年际变率较大,日照时间长,蒸发强烈,水资源的紧缺成为当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最为致命的因素,所以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18%的农户要求开展基本农田建设;而72.98%的农户希望政府引进各种养殖技术,因为引进了养殖技术,农户就能在搞好基本农田建设的同时增加额外的收入,也是农闲时间农户创业的更好机会;在当地最容易成活并且产量极高的优质草种紫花苜蓿,据农户介绍一年就能收割2~3茬,草量大,除满足自家的家畜以外,还有大量的剩余,所以在调查时就有83.23%的农户希望政府能够开发林草市场,一方面不让剩余的草料浪费,另一方面可增加农户的收入;由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项目区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普遍提高了,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所以有63.91%的受访农户希望政府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户的生活条件;还有58.01%的受访农户认为应开展人工造林补救,因该工程实施后的植被保存率不高,要想让该工程发挥相应的效益,必须开展人工造林补救;植被的保存率不高,就需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所以有83.95%的受访农户认为政府应该实施林权责任制,加大林区管护力度,确保植被保存率。

表3 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期望 %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甘肃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知和意愿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受访者对待退耕还林工程的态度与其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通过对研究区28个乡(镇)的调查分析得出:当谈及当初是否愿意参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时,有54.84%的受访农户表示愿意;到底是发展经济重要还是保护环境重要,研究区受访农户做了满意的答复,有53.39%的受访农户认为保护环境更重要;当说到是否愿意再次进行该工程的建设时,研究区有91.11%的受访农户表示愿意。认为近年来生态环境有所退化的受访农户为49.77%,认为环境退化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的受访农户占了79.75%。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是值得的,同时该工程对研究区农户的生活生产方式都有很大的改变,不管是不同收入的农户、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户,还是不同性别的农户都对该工程的实施表示满意,也对该工程带来的各种改变表示认同,有82.04%的农户认为国家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是值得的,有86.03%的农户认为该项目的实施是成功的。但是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86.02%的农户认为植被的保存率不好,所以多数受访农户希望政府实施林权责任制(83.95%), 同时尚有83.23%的受访农户希望政府协助开发林草市场。这表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植被的保护以及对农户的切身利益关注不够,缺乏使项目参与者提高就业能力的工作技能培训和可替代的增加经济收入的发展项目。

尽管政府增加了退耕地的补助年限,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恢复的植被面临再次复垦的风险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提供更加综合的环境政策得到部分解决,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粮食和现金补助方面,归根结底是要做到从退耕还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优势产业形成,而不仅仅是经济补偿。受教育程度、年龄与居民收入存在密切关系,收入较高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不仅支持生态修复项目,而且愿意参与项目的实施,表明改善教育、发展经济有利于居民支持环境修复。因此,为了确保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政策制定与规划者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权利,大型环保项目必须建立均衡国家与地方利益的互动机制,而地方政府应该更了解地区实际,可以制定长远战略并给予必要的权利保障。

[1] 虎陈霞,傅伯杰,陈利顶.浅析退耕还林还草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4):67-72.

[2] 曹世雄,陈莉,余新晓.陕北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意愿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2):426-434.

[3] 张小燕,杨改河,陈宏.陕西安塞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及开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6):25-29.

[4] 王飞,李锐,温仲明,等.退耕还林(草)政策问题与建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60-65.

[5] 连纲,郭旭东,傅伯杰,等.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户对退耕政策及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响应[J].生态学报,2005,25(7):1741-1747.

[6] 温仲明,杨勤科,焦峰,等.基于农户参与的退耕还林(草)动态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2):90-94.

[7] 郭颖,张文雄,徐海.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的影响[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5):79-82.

[8] 陶接来,田育新,李锡泉,等.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调查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2):12-16.

[9] 董世魁,康慕谊,熊敏,等.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持续性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2):41-44.

[10] 宋乃平,刘艳华,杨阳,等.从农户调查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路径选择问题[J].水土保持通报,2006,2(1):35-37.

[11] 杨光,丁国栋,赵廷宁,等.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6(2):21-23.

[12] 温仲明,王飞,李锐.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农户认知调查[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3):31-35.

[13] 李世东,张丽霞.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典型优化模式机理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541-1546.

(责任编辑 徐素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122)

S157

A

1000-0941(2015)09-0069-04

田青(1974—),女,甘肃临洮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恢复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015-02-10

猜你喜欢
保存率农户政策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政策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政策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助企政策
政策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