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世纪中期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来说,如今稳居太空的各国空间站以及数不清的卫星就是未来;对于千百年来只能依靠书信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古人来说,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移动App们就是未来;对于非洲某些原始部落人居住的洞穴式房屋来说,可以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并由3D打印而成的智能建筑就是未来……
可见,未来并不遥远,而有远大理想的科技公司正在扮演“先知”或者“布道者”的角色,通过自己所具备的技术优势把未来的模样展示给现在的人们看。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未来什么样要取决于这些公司在诸多前沿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不久前的腾讯WE2014大会的确让不少人感受到了未来的模样:平民化的太空旅行、可控制机械臂的脑机接口技术、打破虚拟现实界限的3D交互界面、3D打印太阳能智能房屋“易茧”,等等。
技术的强大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在无数科幻场景里,人类最终都沦为自己所发明的技术的奴隶,机器智能在跨越奇点之后统治了自己的造物主。时间线君在参与wE大会的嘉宾专访时,就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担忧。大概每个嘉宾都被问到了类似的问题:技术会不会失控?人类会不会因此而陷于困境?
然而,大多数恐惧源于未知,甚至源于无知。被问到的WE大会嘉宾们的态度正好相反。作为新技术的研发者,他们的回答大多是,目前的技术仍然在人类的控制之中,它们并非被设计成反人类的工具,未来也不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时间线君的答案只能是“也许”——也许会,也许不会,最终一切还是取决于人类本身。好的科技会让人自由,坏的科技也会释放恶魔。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陷入了“技术决定论”,也不是说人类的未来会被这些可能发展成巨头的私人机构所掌控。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多是,人类正利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难题,除非别有用心的人蓄意作恶,否则能够带人类走向未来的还是好的科技。
在科幻灾难巨制里,导致人类灭亡的通常是力量强大的科技+力量强大的商业这一黄金组合。不过,时间线君在这里要替“商业”说句公道话:好的商业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把好的创意、好的产品、好的科技传播到更广的范围。正因为有了商业,原本诞生于军方的阿帕网才能成为现在人人都能使用到的全球性互联网——我们用它来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甚至拯救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人的性命。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性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依赖它而存在。这就是好的商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之前完全由国外公司主导的前沿科技领域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被国内的科技公司渗透。关于科技能给人类带来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自己也有了发言权。
譬如腾讯,这一家由即时通讯业务起家的公司目前已经把触角伸到了多个领域,甚至太空旅行(就在这次WE大会上腾讯宣布与太空旅行公司World View达成合作)。自2013年就开始举办的WE大会的确令不少人对腾讯刮目相看:原来屡遭同行非议,现在则不断开拓新的疆域,不断以超前的视角展望未来。
另一个相似变化的例子是百度,从去年举办的几场虽然主题高冷“不接地气”但人气仍然爆棚的The Big Talk就可以看出。
还有无数创业公司正在各自的领域里充当先锋,比如无人机、虚拟现实头盔、动作捕捉技术、脑电波读取设备、人工智能语音助理、机器人,等等。
时间线君认为,上述公司的崛起和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由于关心人类未来而闪现的人性光芒。他们自己正在创造未来,同时也不忘记让更多的人一同展望未来,让正苦苦挣扎于现实泥潭的普通人也能存有新的希望——当然,这一切都拜好的商业所赐。
未来与时空有关,却并不一定局限于时空。每当时间跃入新的一年,我们也随之向着未来迈进了一步。近一百年来,科技的爆炸式发展令人类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似乎一步飞进了古人向往的那个“未来”。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未来”就是无数个“现在”——现在的每一个细节都决定了未来的样子。譬如,亚洲一只普通的蝴蝶轻轻扇动翅膀,太平洋对岸就有可能因此而刮起一场龙卷风!如今,我们正站在这只蝴蝶的翅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