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萱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重庆 40071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它的特色应该体现在职业教育上,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应该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我院自2007年成功转制为普通高职院校以来,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使学院和企业成为教书育人的双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吸收人才和学生就业搭建优质的沟通桥梁,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2009年以来,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1],这些年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法律和条例,但这些只是从宏观上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内涵、体制和目标,并没有阐明校企合作的细节,没有确立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和保障措施,总体上还是处于自发状态和民间状态。这就造成了校企合作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合作双方随意加入和退出,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状态。
在校企合作双方中,学校迫切期望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毕业学生的质量和素质、完善学校的实训实践条件、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等,显然学校是寻求合作伙伴热情度更高的一方。而作为企业一方,要么将校企合作简单地看成“企业投入资金购买实训设备、参与学费分成”的盈利手段,要么只作为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并不参与也不关心在校期间学生素质的培养。校企大多进行的是浅层次的合作及企业认识不到他获得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成本是原因所在。
一直以来,毕业生能力无法达到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是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2],高职院校正是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目前多数学校只是借用了校企合作的壳,而在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从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师观念等方面本质上还是依照老一套,缺乏针对性和和特色,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依然相差甚远。
深化工学结合,推进校企合作,一直是我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向[3]。长期以来,学院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采取了以下校企合作模式:
(1)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为了其更加科学合理,我院每个系都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其成员包括专职教师、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士、行业专家等,定期召开研讨会,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吻合。
(2)加强企业和学生的交流。每年新生到校,学院都会邀请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技术专家参与新生培训,向学生介绍先进的企业文化、行业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让学生提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邀请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讲授专业骨干课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在顶岗实习之前,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担任就业指导顾问,开展就业咨询、就业讲座,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加强企业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3)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资金短缺、实训条件欠缺的问题,我院也是如此,因此我院积极争取企业的资金投入,在校内或校外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其中,提高教师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从而达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实现优势互补。学院现已建成校内实训室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0多个。由重庆点至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动漫实训室,有中国金夫人集团出资建设的人物形象设计实训室等,解决了我院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企业还选派技术人员指导实训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又为企业节省了资金,达到了互惠共赢的目的。
(4)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a.订单培养模式。多个专业与企业合作“订单培养”,例如酒店管理专业与多家五星级酒店合作,动漫专业与重庆点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成都维纳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由企业与入校新生“双向选择”,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教育管理,课堂教学与顶岗实习交替进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市场需求,符合企业的要求,毕业后由企业解决就业岗位,这些学生工作后大多都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b.工学交替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上半年在学院进行理论学习,下半年到五星级酒店工作,提高实践能力;c.“学工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成都维纳软件有限公司合作,设立项目工作室,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承揽对日软件外包项目,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企业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了专业品牌形象;d.“企中校”人才培养模式。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搬到了合作企业金夫人集团的工作现场,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充当实训教师的角色,为学生现场授课,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更明确学习目标和岗位需求。
尽管校企合作目前仍不成熟,但它仍然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相信一定能够推动高职教育更深入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
[2]刘希平.建设高职教育强省:发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
[3]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从“做大”到“做强”[N].教育信息报,2009,(2).
[4]刘东华.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