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丹
(昌图县昌图镇水利工作站,辽宁 铁岭112599)
昌图镇是昌图县政府所在地,位于昌图县南部,是昌图县政冶、经济、文化中心。镇内有马仲河支流城关河通过,长大铁路横穿城区。三面是低山丘陵,城关河两岸低洼,城镇座落在带状盆地中。地区面积13 km2,人口10 万人,多个机关、企业位于城区内。
昌图镇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0 mm,雨量时空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6—8 月份。多年统计资料表明6—8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特别是7—8 月,降水集中是昌图镇地区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昌图镇位于长白山余脉的西侧,受过境强台风登陆及蒙古低压气旋影响形成暴雨洪水,造成灾害。城关河流经低山丘陵地带,河道比降大,汇流历时短。群众俗称“牤牛水”。
在长大铁路桥上游,两条较大支流在铁路桥处汇合,汇流时间为2 h,暴雨过后,即成洪水,水急流速大,冲刷深,造成险情丛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造成损失[1]。
1991 年,城关河流域在短时间内降水达140 mm,由于内水与外洪同时遭遇,政府路至滨河北路之间,全部受淹,水深在0.8 ~0.6 m。成灾面积达1.4 km2,冲毁房屋59 间,1200 户进水,29 户企业进水,冲毁桥4 座,造成交通中断,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城关河发源于昌图县和开原市交界处的陈背岭。长大铁路桥以上有两条较大支流,在铁路桥处汇流进入城区中心。城关河流经昌图镇关山街、青羊村等2 个村,五个社区。在城关河下游建有一座“八一”水库。水库以上河长19.1 km,控制面积47 km2。城关河在镇内河长8.4 km,比降为5.84‰。
由于城关河设防能力低下,且从未进行系统性的治理,防洪能力低下,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大凌河流域洪旱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昌图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2]。
昌图镇境内城关河上有公路桥6 座,铁路桥一座,已不通火车。其中铁路桥以上支流有公路桥两座,其防洪标准是30 a一遇。铁路桥以下有公路桥4座,其防洪标准均达到或超过50 a一遇洪水标准。铁路桥以上没有防洪工程,近几年由于人口增加,在关山街和青羊村一段,有严重的阻水垃圾,使河道行洪断面缩窄。关山街,化肥厂专用线北侧,青羊村政府西,糖厂东南角均有险段存在,威胁公路和铁路专用线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
铁路桥至102 线公路桥之间,在80 年代曾经进行过整治,两岸进行了混凝土板衬砌,使河道达到10 a防洪标准,但是由于整治河段较短,非整治河段较长,使整个河道标准没有提高,仍处于天然河沟状态。每遇较大洪水仍然发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近年经过县政府、水利部门努力,2007—2009 年对城关河投资3 000万元进行治理,防洪标准提高到50 a一遇。但大花桥以东还需整治。城区内排水设施是70 年代建设,排水标准低,年久失修,工程老化,遇有暴雨排水不畅,又加上外洪顶托,内水排不出,这也是历年造成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急指挥机构分工。建立建全防汛成员组织,实行防汛岗位责任制,成立昌图镇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办公室成员组成。指挥部设在昌图镇政府,并下设工程水情组、物资供应组、通讯联络组、抢逃险队、突击队、抢险预备队等防汛组织,各抢险队队长由指挥部成员担任,服从指挥部统一调度。落实抢险任务。具有抢险任务的昌图镇,抢险队队长由镇政府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担任。要求突击队接到通知后20 min内到达,抢险队接到通知后30 min内到达抢险地点,抢险预备队接到通知后1 h内到达抢险地点。
抢险物资的准备。防汛物资由镇政府自筹,木桩到指定地点砍伐并储备尼龙编织袋,抢险队员自备铁锹、土篮、斧头、据等物品。
防汛保障。为保证汛期城区安全渡汛,更好的观测汛情、险情及抢险的照明,向各方发送汛情、险情信息昌图镇供电所保证电力供应,县电信局保证电话线路畅通。
昌图镇地处山区,山高坡陡,降水分布不均,遇强降水过程,极易发生山洪灾害。由于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防御难度大的特点,山洪灾害的防御成为防汛工作的难点。为此,镇政府把这一难点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来抓,在辖区内有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都编制了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易发区都落实了监测人和防守责任人,及时预测预报,及时提醒群众做好安全转移工作,减少人员伤亡。
例如:在位于东明村境内,东明水库北侧的低嘴子山坡通往东明村五组的路段中有一处山体滑坡险段,山坡高度为150 m,长度为300 延长米。该处山体经常自然滑坡,特别是雨天极易形成滑坡,山体滑坡滚下来的泥土石块,直接关系到过往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并堵塞道路,该路段是通向开原镇北及东明村五组的必经之路,涉及到500 多人(其中有20 多名小学生)的安全。镇水利站及东明村在该处设置了警示牌,向群众宣传雨天不要出门,行此路段注意安全,同时东明村成立了抢险队,抢险负责人郝玉国,队员30 名,除抢险队员外又备用推土机一台、铲车一台、翻斗车两台,每次降水后都组织人员进行一次及时清理,以保证过往行人及车辆正常通行。
对昌图镇《防洪预案》和《防洪应急预案》、《防台风预案》、《突发地质灾害预案》等进行修订与完善,确保在发生洪水灾害时快速反应,投入抗洪救灾,减轻灾害损失。由于城关河河道没有实测资料。座谈会,通过调查走访。根据多年降水资料统计计算,和近几年洪水调查确定20 a洪水受淹以1985 年实际发生洪水为基准年,30 a洪水受淹以1991 年实际淹没范围为基准年。通过洪水调查,确定淹没范围及经济损失。昌图镇城区超标准洪水预案做两种情况:①按照超过10 a一遇洪水标准的,以20 a一遇洪水标准防御洪水;②超过20 a一遇洪水标准的,以30 a一遇洪水标准进行防御洪水。
[1]王明军,包广来,许月光.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2):729-730.
[2]李明,董丽荣,王念忠,于翔.加强中小河流管理确保防洪安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0(01):5-6.
[3]陈鸿飞.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水利,2009(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