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及建议

2015-03-22 19:08:04李真佳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水资源量鞍山市防洪

李真佳

(新民市打井队,辽宁 新民110300)

1 鞍山市水资源量承载能力分析

1.1 水资源人口承载力

根据鞍山市多年人均综合用水情况来看,考虑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而引起的人们对供水需秋粮的增大以及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因素来考虑。

1.1.1 未来人口数量

指根据鞍山市逐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计算,采用趋势法对各个不同方案来对未来人口数量进行预测。

1.1.2 水资源需求量预测

根据鞍山市多年平均用水量情况,对鞍山市未来经济的发展模式、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用水管理的日趋完善,采用成因分析法对需水来进行预测。

1.1.3 可供水资源量预测

分析了鞍山市的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现状,并考虑了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变化及有效利用的深层地下水量和从区外计划引入的水量。

1.1.4 水资源人口载量预测

可供水量和预期人均综合用水量是反映了水资源未来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1.1.5 可供水资源人均占有量

可供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指可供水量与未来人口数量的比值。反映了水资源对人口发展的重要及当地水资源实力。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00 年时鞍山市的水资源需求大于水资源的供给,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水资源量的承载力已尽匮乏边缘,幼儿急需大力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增加水资源承载力,预计到2010 年基本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到2020 年时可以使水资源的需求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的发展规划和人口增长完全符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1]。

1.2 鞍山市水资源经济承载力

由于水利工程的合理兴建,鞍山市的水资源完全可以满足鞍山市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而且还能把多余的水量保证生态需水和当作后备水源,如为鞍山市市区兴建温香水源、西佛水源、黄沙水源(年供水量1.64 亿m3)作为备用水源。这样就能在枯水年份保证区域内的正常生产生活条件,使生态环境持续有效的得到发展。

2 鞍山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根据2000 年点污染源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其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废污水排放量35 660 万t。全区97%以上废污水排入太子河及大辽河,其余少量废污水分别排入辽河和大洋河。

全区多年平均废污水入河总量30 714 万t,主要污染物入河量为化学需氧量51 850 t、氨氮4 807 t、总氮7 212 t、总磷722 t。太子河、辽河、大洋河接纳入河废污水量所占比例分别为97.3%、1.4%和1.2%,太子河流域受到了最严重的污染。全区23.67 万hm2耕 地,农 药 施 用 总 量7 680 t,亩 均2.16 kg;化肥施用总量20.4 万t,折存量7.13 万t,平均301.5 kg/hm2,面源污染也相当严重。

地表河流汛期超过Ⅲ类标准的污染河长490.0 km,占总评价河长的44.7%;非汛期超过Ⅲ类标准污染河长510.5 km,占总评价河长的47.4%;全年超过Ⅲ类标准的污染河长497.0 km。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大洋河和大洋河—碧流河水质最好,其次为太子河。其中大洋河达到和优于Ⅲ类水河长汛期占93.4%,非汛期占90.5%、全年达到96.5%;大洋河—碧流河汛期、非汛期及全年达到和优于Ⅲ类水河长均为100%;太子河达到和优于Ⅲ类水河长汛期占18.2%,非汛期和全年达到11.8%。其它流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区地表年取水量为37 443.7 万t。其中Ⅰ类水质324.9 万t,Ⅱ类水质1 134.4 万t,Ⅲ类水质18 951.2 万t,Ⅳ类 水 质1 489.8 万t,劣Ⅴ类 水质15 543.4 万t。

按用途分供城镇生活用水为5 876.0 万t,满足Ⅲ类标准为5 872 万t、占99.9%;供工业用水为8 522.0 万t,均满足Ⅳ类标准;供农业用水为23 045.7 万t,满足Ⅴ类标准为7506.3,占32.6%。

鞍山的水库均为中型或小(1)型以下的水库,对六座水库进行水质现状评价。

评价结果为:2 座水库达到Ⅲ类水质,2 座达到Ⅴ类水质,2 座达到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6 座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农田灌溉要求,能够满足水作、旱作及蔬菜地的用水要求。由于库区上游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以及点、面污染源的影响,六座水库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2]。

全区地下水水质较差,超标率87.2%,Ⅱ、Ⅲ、Ⅳ、Ⅴ类水质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0.2%、19.4%、28.6%、51.8%。

从流域水资源分区来看,绕阳河、辽河、浑河流域地下水质最差,超标率100%;太子河及大洋河流域水质一般,超标率分别为84.8%、66.7%。全区主要超标项目是受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影响较大的锰、铁和总硬度,超标率分别为 63.8%、55.3%和27.7%。

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09 243 万m3,其中山丘区52 275 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中,Ⅲ类水资源量16 102 万m3,占 30.8%,Ⅳ类 水 资 源 量14 815 万m3,占 28.3%,Ⅴ 类 水 资 源 量21 358 万m3,占40.9%;平原区63 925 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中,Ⅱ类水资源量1 331 万m3,占2.1%,Ⅲ类水资源量2 215 万m3,占3.5%,Ⅳ类水资源量21 461 万m3,占 33.5%,Ⅴ 类 水 资 源 量38 918 万m3,占60.9%。

综上所述,全市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构成威胁。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首先保证经济发展是在水环境承载力之中的,一般要满足生态需水的要求。

3 鞍山市区域水害防御能力分析

到2010 年前鞍山市防洪减灾建设目标主要包括河道防洪、城市防洪和防汛调度指挥系统3 个方面。河道防洪分大河和中小河,并根据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标准。

大河堤防防洪标准辽河为100 a一遇,保证流量为5 000 m3/s;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绕阳河防洪标准为50 a 一遇,保证流量分别为4 000 m3/s、5 050 m3/s、8 795 m3/s 和1 340 m3/s。并 兴 建 两 处大河蓄滞洪区分洪流量分别为2 500 m3/s和2 000 m3/s。

中小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为10 a一遇,重要河段为20 a一遇。城市防洪标准南沙河城区段为100 a一遇,保证流量为2 430 m3/s;杨柳河、运粮河为20 a一遇,保证流量分别为866 m3/s和223 m3/s;海城河、东洋河为50 a一遇标准,保证流量分别为3 780 m3/s和4 350 m3/s;鞍山市区小时降水40 mm,日降水200 mm不成灾。防汛调度指挥系统建设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3]。

大河堤防工程,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完成全部主要险工险段的整治,堤防及堤防管理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分洪、蓄滞洪区建设达标,形成完整的避险逃险体系。

中小河道治理全部达到10 a一遇以上标准,界河及重要堤段全部达20 a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城市防洪,全部达到国家规定设防标准,形成较完整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防汛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完全现代化[4]。

4 建 议

4.1 水资源建设

对水资源建设的建议主要有以下3 点:

1)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要实现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实现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等环节的统一协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2)要完善供水水源保护措施,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实行“优水优用,劣水劣用”,实现分功能供水和洪水、雨水、污水资源化。通过兴建大字合左岸取水、上英东腰水库调水、台安二水源、岫岩三尖石砬子水库工程解决海城市、台安县及岫岩县的2010 年的用水问题。

3)要实现鞍山市节水型社会建设2010 年的各项指标:万元GDP 用水量降到120 m3/s以下,通过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用水量每人每天240 升以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50%以上,城市计划用水率达到96%以上。

4.2 农村水利建设

农村饮水能够解决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从而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人口40 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要达到55%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 ~0.65 以上。涝区建设要完成排灌站更新改造50 座,排涝能力达到10 a一遇标准。农村小水电建设,装机总容量达到21 120 kW。民营水利工程将占农村水利工程的主体,水利工程建设将以市场为主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每年完成土石方4 000 万m3,投资4 亿元左右。

4.3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

到2010 年,全市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5万亩,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新辟水源区必须严格控制取水量,确保采补平衡;原超采区在“十一五”期间,减少开采量0.25 亿m3,采取替代水源等办法,逐步恢复平衡;供水水源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区消灭劣Ⅴ类水质。湿地保护,要恢复台安大麦科湿地自然生态。

4.4 防洪工程布局

鞍山市城市河道治理,南沙河城市段防洪标准为100 a一遇,2003 年开工,2010 年竣工,工期8 年,总投资6.2 亿元;运粮河防洪标准为20 a一遇,2007年开工,2008 年竣工,总投资1.08 亿元;杨柳河防洪标准为20 a一遇,2006—2010 年完成,总投资1.73亿元。

大河险工险段治理,规划治理辽、浑、太大河兑岸险工8 处,砂基砂堤防渗处理23 处,清淤疏浚重点工程6 处,建设蓄滞洪区2 处。

中小河道治理,规划布局以县乡为主,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安排。

4.5 农村水利建设布局建议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解决40 万人饮水问题,其中海城12.5 万人、台安10 万人、岫岩10 万人、千山7.5 万人,到2020 年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要对全市现有的西四、温香、通江子等中型灌区进行重点节水改造,通过对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续建配套改造,以达到节水目的。同时,要开展对667 hm2以上的灌区的配套建设与节水改造,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

节水示范区工程建设,每年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 667 hm2,到2010 年发展到3.73 万hm2,到2020 年发展到6.4 万hm2。

涝区工程建设,2010 年前主要任务是更新改造排水站50 座,同时搞好排水闸、桥涵、建筑物等配套建设。到2020 年前,完成涝区其他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使排涝全面达到10 a一遇以上标准。

[1]田坤,张广军,翟平阳.黑龙江流域黑河江段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01):18-21.

[2]魏余广,白福,张太岭.黑河流域水资源及现阶段合理开发利用[J].冰川冻土,2006,28(04):485-491.

[3]张丽,董增川,张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利水电技术,2003(04):1-4.

[4]王顺久,侯玉,张欣莉,丁晶.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J].水利学报,2003(01):88-92.

猜你喜欢
水资源量鞍山市防洪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建筑与预算(2023年2期)2023-03-10 13:13:56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 08:58:54
成长相册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