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东
(朝阳市朝阳县水务局,辽宁 朝阳122000)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于低山丘陵区,东南与凌海、葫芦岛为邻;西南部与建昌接壤;西部同朝阳、朝阳毗邻;北同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接界,行政隶属朝阳县。地处E119°51′~120°47′,N40°55′~41°54′,总面积3 762 km2。朝阳县共辖28 个乡镇,298 个行政村,各乡镇之间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县内地形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为典型的丘陵加山地地貌。
朝阳县属于辽西低山丘陵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四季分明:春季风大,雨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但气温回升快,日差较大;夏季炎热,雨量较集中,属雨热高峰;秋季雨量减少,温度下降较快,日差较明显增大;冬季寒冷,降雪量少,空气干燥。
朝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96.9 mm,大部分集中在7、8 两月,约占全年降水量50.9%,作物生育期(4—9 月)降水量为573.7 mm,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57 d,最大冻土深度为1.28 m。
全县总土地面积3 762 km2,人均占有土地0.66 hm2;全 县 耕 地 共763.4 km2,占 土 地 面 积20.1%,其 中 平 地217.3 km2、坡 地388 km2、山 地140 km2;宜 林 面 积1 286.7 km2、牧 地 面 积1 066.7 km2、水 域 面 积366.6 km2、河 滩 面 积296.7 km2。人均占有耕地0.13 hm2,其中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14 hm2。
朝阳县主要作物是粮食,耕种面积665.3 km2,油料作物耕种面积12.6 km2,蔬菜瓜果等66.7 km2。粮食作物以谷子、玉米、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瓜菜等次之。全县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249.3 km2,其余耕地均没有灌溉设施,靠天吃饭,土地产出率低。
朝阳县属辽西旱作雨养型种植业,作物种类以玉米为主。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造成农业生产管理粗放,土地产出率低,抗旱能力差,作物产量随降水多少及时空分配差异较大[1-3]。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耕种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农机具购置年年增加,且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人民群众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在当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很多人掌握了一些农业生产的科学知识,并且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一般情况下粮食产量6 000 ~7 500 kg/hm2。
朝阳县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状有3 种形式:分散经营、村集体经营和大户经营。
3.2.1 分散经营
农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经营土地,土地经营权30 a不变。
3.2.2 村集体经营
行政村预留一部分土地集体经营,土地经营权归属村集体。
3.2.3 大户经营
村将一部分土地承包给1 ~2 个大户经营。
全县有中型水库1 座,小(1)型水库22 座,小(2)型水库8 座,引水灌区工程17 处,提水灌溉站3处,机电井2 533眼,塘坝10 座,方塘60 座。具体为:
全县共有蓄水工程6 处,其中:小(1)型水库22座,小(2)型水库8 座,塘坝10 座,方塘60 座,工程完好率65%,兴利库容2 560.7 万m3,有效灌溉面积45.5 km2,占总有效灌溉面积18.3%[4]。
全县共建有引水工程17 处,工程完好率在65%以上,有效灌溉面积38.6 km2,占全县总有效灌溉面积15.5%。
提水工程主要是提水站。全县共建有提水站3处,有效灌溉面积1.1 km2,占总有效灌溉面积0.4%,工程完好率达45%。
全县共建有机电井2 585眼,工程完好率在65%以上,有效灌溉面积164.1 km2,占全县总灌溉面积65.8%[5-7]。
朝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以井灌区为主,辅之于灌区蓄、引、提水工程,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方面,主要有农村集体管理和个人承包两种模式,分别介绍如下:
这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农田灌溉井的所有权归属村、组集体所有,受益村村委会每眼井都指派1名井管员,井管员对所管辖各井所控制耕地统一浇灌、统一管理,井管员工资由收上来的水费进行支付[8-10]。
根据各乡、镇村组农灌井的水源、设施好坏程度,土地面积等情况,通过核实确定浇地公顷数、能源单耗、管护,每小时收取水费数额等指标,与管井人员签订承包合同。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扶持下,朝阳县发展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尤其经过2009—2011 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使朝阳县节水灌溉工程有了较大发展。各类工程有效灌溉面积249.3 k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2.7%。节水灌溉面积157.3 km2,其中管灌103.1 km2,喷灌0.7 km2,微灌21 km2,渠道面积32.5 k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3.1%。高效节水面积124.8 km2,占节水面积的79.3%。
同时通过用水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宣传推广,有效提高了农民节水灌溉意识,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稳步增长。
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灌溉制度按作物全生长期的需水要求所制定的灌水次数为4 次、灌水时间为苗期、拔节、抽穗、灌浆,相应的灌水定额为40 m3/hm2、50 m3/hm2、65 m3/hm2、60 m3/hm2;灌 溉 定 额 共215 m3/hm2。现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5。
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农艺节水措施主要包括通过耕翻、耙耱、镇压、中耕、铲耥等一系列蓄水保墒的耕作措施,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减少地面径流的地面覆盖技术;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的水肥藕合技术;利用化学制剂对土壤、种子进行处理,以调节植物蒸腾过程,改善土壤保水控水能力的化学节水技术;通过建立温室、大棚来高效利用光、热、水、土等农业资源的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合理调配和优化作物种植结构[11-13]。
在建设管理上,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原则,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度、合同制;在建后管护方面由朝阳县村集体管理。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广村集体管理的管理模式,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在部分乡镇,试行了村集体管理制度。本着“谁运行、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有效改善了灌溉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4]。
朝阳县节水灌溉发展与现代农业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之处,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也给社会增加了不可忽视的不稳定因素。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旱灾频发,严重影响粮食作物高产。朝阳县“十年九春旱”,伏秋连旱时有发生,有土无水,抗旱能力弱,制约了粮食生产潜力的发挥。
2)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力度不够,水土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朝阳县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水土资源耦合好,地形平坦,适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但目前高效节水灌溉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与农业生产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3)管理服务体系和制度还不健全,技术支撑能力不足。据调查,朝阳县各乡镇普遍仅有2 ~3 名负责水利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管理及维护等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朝阳县通过节水灌溉、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呈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全县农田水利设施仍比较薄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必须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15]。
朝阳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农民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束缚,持续干旱造成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兴农业节水建设,推广节水滴灌工作,是当前朝阳市“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使用,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防止水环境恶化。
通过节水滴灌节水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充分挖掘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可以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人们千百年来传统的灌溉习惯,用较少的水获得较高的产出效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可促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重任,也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途径之一,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综上所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土资源尚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充分发挥朝阳县的土地资源利用优势,推进全县现代化农业的大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县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实支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孔德辉.朝阳市节水滴灌可行性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11):103-105.
[2]孔德辉.北票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必要性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1):25-26.
[3]郭细松.针式节水滴灌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3):45-46.
[4]王聪,芦刚,刘洁,魏青松,史玉升.波动水压滴灌系统设计与实验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6):69-72.
[5]刘洁,魏青松,芦刚,董文楚,史玉升.滴灌带生产线技术的发展概况[J].节水灌溉,2009(07):40-43.
[6]牟善刚,边境.吉林省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启动[J].吉林水利,2011(03):19-21.
[7]杨运革.高效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西水利,2011(02):55-56.
[8]陆兵厅长在全省高效节水灌溉大庆现场会上的讲话[J].水利天地,2011(10):4-6.
[9]刘长花,张娟,马文惠.高唐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讨[J].山东水利,2011(09):53-54.
[10]谢崇宝.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之哲学思考[J].中国水利,2012(09):37-44.
[11]吴卫熊,李贤明.浅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广西推广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2012(05):67-69.
[12]张云峰,王树鹏,李中华.云南省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探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3(02):64-66.
[13]达瑞夫.阿旗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3(04):95-97.
[14]许复初.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水利,2009(05):63-64.
[15]刘刚,再胜.鄂竟平副部长率队调研我省农业高效节水灌溉[J].水利天地,20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