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良
(广西横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广西 南宁 530300)
稻田大规格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韦良
(广西横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广西 南宁 530300)
在稻田里养殖甲鱼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一种有机生态模式,本文首先对选择稻田和工程建设工作所需要的防逃设备和建设场地要求作出介绍,然后说明了在稻田中进行大规格甲鱼养殖的技术流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生态养殖;甲鱼;稻田
在稻田中养殖甲鱼,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经过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甲鱼,甲鱼在稻田里可以觅食稻田水资源中的水生生物等物质来获取营养,同时在稻田中借助甲鱼的活动达到松土、通气、活水、增加养分等目的,建立稻田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将稻田中的水充分利用起来,达到水稻、甲鱼双赢目的。在提升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改善了土壤的环境,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推广前景良好。
2.1 稻田选择
在稻田中养殖大规格甲鱼,选择的稻田应当是距离水源较近、没有任何污染物、水质较好、田埂厚高、有平坦地势、有较强保水性、进排水方便、有便利的交通作为依托、环境幽静、朝阳遮风、有配套电力设施的稻田,尽量能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并且稻田的面积应当在6~10亩左右为最好,理想的土质是粘性土,保持有15cm~20cm的泥层深度。
2.2 田间工程建设
2.2.1 防逃设施
由于甲鱼有发达的四肢,擅长攀爬和挖掘穴道,所以它的逃跑能力较强。为了防止甲鱼在稻田中逃跑,防逃技术是稻田养殖甲鱼的重要技术之一。防逃措施主要是将钙塑板或水泥瓦、石棉瓦等建设在稻田的周围来设置成为防逃墙,排水口和进水口用双层50目钢丝网进行封闭。钙塑板的规格是80cm,60cm露出地面,地下部分是20cm。为了使钙塑板牢固,在其外面每间隔1~1.5m的距离,用竹杆或者木棍作为固定桩。将固定桩设置好后,用铁丝将钙塑板固定在固定桩上,固定桩和钙塑板相结合稍微的向池内倾斜。这种用钙塑板制作的防逃墙不但具有良好的防逃性能,还能够避风,节约资金,构建简单且性能良好。
2.2.2 场地建设
沿着田埂周围,与田埂相距有50~80cm的位置挖一个1.5~2m宽,60~80cm深的环形沟。另外,如果稻田面积大于2000㎡,要增加50cm宽,30cm深的井字形或者十字形田间沟。建设的沟渠应当占总稻田面积的1%或者1.5%,同时保持沟与沟全部相通。在挖掘环形沟时,应当在田埂的东边或者西面建设一个供甲鱼上岸栖息的场所。此外,在陆地和水相连接的地带构建一个2m长,60cm宽,浮出水面40cm的食台。该食台应当向水面倾斜,同时深入到水中20cm,每亩稻田需要构建这样的食台3到4个。
3.1 放养甲鱼前的准备工作
3.1.1 消毒清整
清洁整理田间沟和环形沟,可于放苗前1~15d用生石灰75kg~100kg/亩进行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致病菌等,方法是将生石灰加入水后化成浆在稻田中进行泼洒,要注意不能留死角。
3.1.2 肥料的投放
对稻田进行翻耕之后,施用已经发酵好的牛粪、猪粪等有机肥作为基肥。因有机机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甲鱼无影响,还可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所以应一次性施足有机肥500kg~800kg/亩。追肥时,应在晴天施肥并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阴雨天气、闷热天气下不能施肥。
3.1.3 水稻栽插
选择栽插的水稻,应当是茎秆结实、较强抗病能力、较强耐肥力、质优产量高、不容易倒伏的水稻,同时该水稻的成熟期应当与捕捉甲鱼的时期基本一致。在5月~6月初进行秧苗的栽插,在进行栽插秧苗时应当在秧畦中培育成大苗,再将其移栽到稻田中去。秧苗还未栽插的前两三天为了避免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应当使用高效率低毒性农药进行一次杀毒。栽插秧苗常见的方式有宽行、浅水、密株的方法,为了将边际优势发挥出来,应当将田埂里侧的环形沟进行适当的增宽。
3.2 放养甲鱼种
对放养的甲鱼种有以下要求:个头肥大、外形完整、规格整齐、有宽厚裙边、没有病残、有较强活动力。甲鱼在稻田中养殖,具有较短的成长期,因此都是放养200g~300g/只的大规格甲鱼种。为了适合稻田中水较浅的特性,放养密度以400只~800只/亩为宜。在稻苗成活后,选择一个上午大晴天的时候进行甲鱼的投放。在放养甲鱼幼种时,应当在放养前时用含有食盐量2%~3%的盐水进行浸泡消毒5min。
3.3 日常管理
3.3.1 饲料投喂管理
大规格甲鱼在稻田中养殖,饲料投喂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是甲鱼稻田养殖中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进行饲料的投喂时,应当遵循定量、定时、定位、定质的原则。投喂的饲料必须是符合甲鱼全面生长的专门配合料。配合料配置完成后,在专门食台上将搅拌均匀的饲料进行投放,使甲鱼能够在固定方位摄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投放的饲料一般为甲鱼总重量的3%~5%。7月~9月是甲鱼摄食生长旺季,可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适当增加投喂量。饲料的投喂量视气候、水温、甲鱼的生长速度、摄食情况适时调整。通常投喂饲料后,在1h或者1.5h内食用完为最佳。
3.3.2 田间管理
甲鱼养殖过程中进行管理应当与水稻的管理相结合,水稻中如果长有杂草,应当以人工拔草的方式,不宜使用除草剂;在防治水稻病害时,应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药物要喷施在水稻叶面上。施用农药后应当及时灌注新鲜的水,保证甲鱼在安全的水环境中成长。应尽量减少在水稻生长期间的施药次数。
3.3.3 水质管理
调控水位是在稻田内养殖大规格甲鱼成功的重要技术之一,在调换管理水质时,应当符合甲鱼和水稻两者共同的需求。水稻的生长有晒田这一环节,这是为了确保太阳照射到田面,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使根系更加发达,同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晒田在水稻生长时必不可少,在需要晒田时将水位调到田面以下,晒田完毕后,应迅速将水位恢复。
保持田中的水体清净和具有一定的水位,并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水位,保证甲鱼适宜稳定的生活环境。为了在五六月份提高田水的温度,环形沟应确保有50cm的水深,而水温升高后,就慢慢的开始将水位调高;到了水稻返青的7月,田面水深在5~6cm深,这时甲鱼可以进入稻田中寻找食物;到了拔节期的8月份,将水位上抬到最大水位,一般田面水深控制在15~20cm;当水稻成熟即将要收割时,再进行水位的下调,将田面露出即可。
为了保持水质良好,使甲鱼健康成长,每半个月要用生石灰7.5~10kg/亩化浆泼洒。生石灰的作用不但能够杀毒灭菌,还能够调节水质的酸碱度,增加田水含钙量,使甲鱼的钙元素得到补充。
3.3.4 病害防治
稻田生态养殖甲鱼,一般甲鱼不易生病,但在水质恶化、水质过肥、饲养管理不当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生疾病。为了使水稻和甲鱼都能够健康的成长,病害的防治工作是实现双赢的又一重要措施。在进行病害防治时,要遵循十六字方针,即:“预防为主,治防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进行病害预防时,将病原的途径切断是重点,主要体现在进行养殖环境改良和甲鱼自身抗病能力增强这两个方面。将稻田的环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始终坚持生态和健康养殖,提升甲鱼的质量,减少发病率。为了提高甲鱼的活力,增强体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可口,搭配合理,营养全面。发现有污染物和残饵要及时捞除。保持田水呈微流状,保证田水新鲜。当甲鱼发病后,要降低投喂饲料的数量,及时调水。在进行甲鱼的治疗时,要对症下药,选择高效低残留的非禁用渔药。
3.3.5 巡塘检查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巡塘检查要做到五看:一看甲鱼活动状态,了解甲鱼每天摄食、活动情况,据此制定当天的饲料投喂量;二看水质变化,看到水质有异样发生,就要尽快进行水质的调控和处理;三看是否有敌害生物,发现池中有水蛇、水老鼠等,应立即采取诱、吓、捕等措施驱赶或捕杀,同时铲除田边及埂外的杂草,不让敌害生物有隐藏之地,防止敌害入田;四看是否存在同类残食现象及有无死甲鱼,发现同类残食现象等应加喂适口性饲料,发现死甲鱼则应捞出查看,并根据病情适时用药;五看防逃设施,出现防逃设施破损应及时修补,特别是气候闷热、水质变坏、暴冷暴热、雷雨大风天气更应加强巡视检查,注意进排水口,田埂有无漏水、鼠洞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甲鱼的捕获
在稻田内养殖的大规格甲鱼当达到600g/只以上时,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捕获上市销售。
综上所述,在稻田中养殖大规格甲鱼的这一生态养殖模式,不但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水质,改善了土壤的环境,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这种“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种养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发展缓慢的传统模式,提高了稻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该养殖模式非常符合当前的养殖发展,推广该技术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较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