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记者 钟金花
2015年,汉寿县被省安监局列为全省工贸行业安全监管试点县。
“汉寿县近些年工贸企业发展迅猛,拥有规模以上企业98家,微小企业近2000家,大多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潜在的隐患不易查出,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县安监局局长张宏勋说,“这几年,其他省市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事故说明工贸行业并非安全生产的放心之地,不是不出事,也不是不会出大事,而是到了事故易发多发的时期,必须严抓重管。”
在他看来,成为试点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强化对工贸行业的安全监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工贸企业量大面广、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必须敢闯敢试,积极探寻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方法”。
△在工贸企业安全监管现场观摩会,一名企业负责人认真翻看试点企业的安全台账
10月21日,汉寿县安监局举办工贸行业安全监管现场观摩会,全县90多家工贸企业负责人参加。“规模以上企业基本都参加了,这在以前很难看到,过去大部分企业根本不把安全监管当回事。”县安监局分管工贸行业的工会主席刘斌告诉记者。
谈到当初如何打开局面时,张宏勋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拓荒”。“也许,说起来是个笑话,在工贸行业安全监管试点工作开始之前,居然有很多企业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安监局管的。”
这种尴尬并非汉寿独有。在全国范围内来说,由于工贸行业事故发生频率低(事故数与企业数比),全社会的关注度相对高危行业较低,一些地方在思想认识上缺乏警觉,在高危行业重特大事故多发的情况下,投入到工贸行业的人力、物力明显不足,甚至极个别地方放弃了对这些行业的监管。
“说句实话,前些年对于工贸行业的安全监管几乎是处于一种‘抛荒’状态。”张宏勋说,“我调到安监局后,分析了一下,我县的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企业较少,而工贸企业数量庞大,如果再这么放任下去迟早要出事,必须争取工作的主动性,把这块好好监管起来。”
恰逢试点,正是打开局面的有利契机。
2015年年初,汉寿县安监局成立“工贸行业安全监管课题调研组”,分赴各乡镇明查暗访,以摸清底数、找准“病症”,便于对症施治。
“一些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偏低,各类隐患举目可见,随手可抓,成为隐患聚集区。”刘斌说。在某米厂,近百平方米车间内,地上积着一层粉末,空气被粉尘笼罩,进料口附近的墙上挂着1台壁扇。“壁扇不防爆,容易产生火花。粉末在干燥状态一旦遇到明火,一瞬间热量不能迅速释放,极易产生爆炸”。类似的风险与隐患,在其他大米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以及棉麻纺织企业随处可见。
在经过全面的摸底后,调研组归纳总结了三类凸显出的问题:企业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员工安全意识差、生产环节不规范、内部安全制度缺位;“安全第一”停留在口头,招商引资“一路绿灯”、日常监管走过场;安全监管体制有待完善,缺乏刚性执法权限、监管人手短缺及能力不足。
面对困局,汉寿县安监局首先大力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让我们工作起来很得劲的是,所有县领导都十分重视试点工作,‘四大家’领导都出席了动员大会。县长杨昶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财政拨付了专项经费。”张宏勋说,“还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监管的意见》,开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先河。”
副县长呙滨辰就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县站在讲政治、讲大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举措,坚持依法治安,实现工业经济和谐发展。
紧接着,汉寿县委、县政府联合行文制定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区)及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乡镇(区)都建立了责任体系示意图,确保“每个乡镇(区)、每一家规模企业都有一名联点县级领导、有一套班子、有一个工作方案;每个村(居)、每一家小微企业都有乡镇(区)干部包保安全生产”。
从政府监管层面来说,责任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关键是如何督促企业做到“五落实、五到位”,真正承担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一下子让所有企业都转变理念是很难的,必须重点突破。”为此,工作人员先后深入到龙阳镇、高新区、蒋家嘴等工贸企业重点乡镇(区),走访企业20余家,选定了裕兴纺织、汉星机械、金能科技等10家企业试点单位,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改变安全基础薄弱现状,攻克安全隐患突出问题。
作为试点中的试点,10家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主体责任认识到位,明白只有安全生产才是发展的第一要务,企业要有发展的空间就必须要有安全生产环境。裕兴纺织、金江水泥、玉贤耐磨等企业法人亲自参与制度建设。大部分企业成立了组织机构,布置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各项制度已上墙,建立了安全生产台账,在车间等重要位置张贴了警示标志。
在汉寿工贸企业活跃着一支“红袖标”队伍,充当着安全生产宣传员、监督员、管理员、信息员
康利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试点以来,主动整章建制、严抓日常巡查、狠抓隐患整改、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公司负责人付爱明告诉记者:“2013年3月我们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损失60多万,幸亏没死人。有了这次教训,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企业安全管理的面貌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裕兴纺织的生产车间,一些佩戴“红袖标”的职工特别引人注目,每当员工出现违章行为,“红袖标”都会主动上前提醒纠正。而且,企业按照生产流程,在不同的责任区域,都张贴了“红袖标”岗位责任牌。
从排斥管理,到接受管理,再到主动管理,这种变化是惊人的。今年,汉寿许多工贸企业都活跃着这样一支“红袖标”队伍,享有企业赋予的安全监督、检查、考核权利。每个作业区域、每个班组、每个时段都有“红袖标”在履行职责,可谓是流动的安全防线。半年多来,全县近600名“红袖标”进班组,先后纠正习惯性违章操作近千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上百处。
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已渐成熟。
“隐患就是事故”,是汉寿县安监局的安全监管理念。
“必须做好隐患治理的‘加减法’这道算术题。”张宏勋说,“所谓加法,就是将所有隐患排查出来。所谓减法,就是将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逐一剪除。”
为了做好“加法”,汉寿县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模式,借力第三方服务平台,采取“政府买服务、专家查隐患”方式,争取县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请“医生”为企业“看病”。
今年5月,县安监局聘请湖南金泰安全评价公司5名资深专家进驻汉寿,深入全县10家试点企业查隐患,并及时开出“药方”,指导帮助企业予以消除。同时,从县内企业退休的专家中遴选出4名高级工程师,组建志愿者队伍,打造一支不走的本土专家团队,对全县工贸企业进行安全巡查。
在湖南正邦立成饲料有限公司,“医生”们进车间、到班组,对粉尘爆炸危险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及其它安全生产要件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其照明装置非粉尘防爆型、插座开口朝上,金属设备、装置未采取防静电接地等6大安全隐患。县安监局执法人员当场对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公司负责人表示全盘接收,立即整改,“专家就是专家,打铁识金。我们经常查,就是发现不了这些隐患”。
通过这样的方式,全县共排查出安全隐患624处,由县安委办统一登记,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便于接下来做“减法”。对一般安全隐患,向责任单位集中交办,到期后由县安委会督查组进行现场验收,打分排名,进行通报;对重大隐患则进行重点督办,必要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
截至目前,汉寿县一般安全隐患整改到位618处。县安委会对23处重点隐患进行了一对一的督办,整改到位20处。对整改不到位又不能保障安全生产的银阳纺织、鑫源纺织、五星木业等企业已责令其停产整改。
而汉寿县做得最出色的一道“减法”则是啃掉了一块“硬骨头”——自2011年以来被省级挂牌督办的西套大市场安全隐患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西套大市场是汉寿县城一个集工贸、农贸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市场,占地面积13952.4平方米,现有经营户503户,从业人员近2000人。旺季日上市万余人次,年成交额近3亿元。然而,这个兴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全省县级一流市场,其设计理念已经十分滞后,且潜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西套市场是在低洼的污水塘上架空建设起来的,现在地下聚积大量沼气,一旦沼气喷井自燃,后果不堪设想。”张宏勋告诉记者,在2001年7月,市场曾发生过沼气火灾,因处置及时,才未酿成大祸。
此外,市场建筑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消防通道狭窄,主道架空,紧急状态下疏散救援困难;采用的是TN-C系统配电制式,随着耗电设备增多,用电超负荷,故障频繁。可谓是险象环生。
过去几年,虽然汉寿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对策,相关职能部门也做出了积极努力,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但那些打补丁式的小型整改犹如隔靴搔痒,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借着这次试点,县里下决心彻底拔掉这颗钉子。县委、县政府相继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作出了年底前关闭西套市场的决定,实施拆除重建。”张宏勋说。
“虽然目前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认识上还有差距、管理上严重滞后、隐患整改上欠力度。下阶段要进一步强化各方责任,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工作再上台阶、再出成效。”县委常委彭仔明说,“我们的态度是: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决不容许企业冒险蛮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决不容许企业以牺牲生命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