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济南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迁徙与城市发展

2015-03-22 03:59
东岳论丛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化娱乐大观园大众文化

马 双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近代济南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迁徙与城市发展

马 双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清末时期的济南是一个封闭的政治型城市,大众文化娱乐空间一直围绕在以大明湖、趵突泉为中心的区域内。随着济南的开埠,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娱乐空间的中心优势随商埠的发展逐渐淡化,随之而来的便是新兴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诞生和发展,并逐渐确立起中心化的地位。近代化过程中济南大众文化娱乐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迁徙,并对城市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济南;大众文化娱乐空间;城市发展

城市不但是政治、经济综合体的集约化产物,而且还是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人们在获得城市物质生活的身心满足感后,休闲娱乐的本能需求亦呼之欲出。所以,城市不仅仅只具有政治、经济功能,其休闲文化娱乐功能也是城市所应具有的基本功能,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后一个功能愈加凸现。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效益和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①城市的形成就是以各种物质产品的集散为先导,伴随着人口的大量聚集,城市逐渐形成为一个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的集合体。在物质生活需求被满足之后,人类本能地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城市文化休闲娱乐空间便随之出现并日益繁盛,进而实现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化功能。所以,帕克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城市空间的发展不仅是一种生态过程,还是经济过程和文化过程”②。“城市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适应或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③。

近代济南休闲文化娱乐空间的迁徙是伴随着城市的近代化过程而出现的。它的兴衰繁盛是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为背景,以中国现代化城市的演进为线索,大致经历了“湖”、“泉”中心时期—过渡时期—大观园商场中心时期的发展历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欣赏水平的提升,文化娱乐业呈现出由粗放到集约的演进过程。

一、清末济南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 “湖”、“泉”时期(1904年以前)

济南自古以来便以地方政治中心著称于世,春秋时即是齐国西部边陲重镇,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济南的自然风景秀丽,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闻名天下。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曾会齐侯于“泺”,“泺”者,趵突泉之古名也,因而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曾有“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④的名句流传于世。大明湖水系与趵突泉相连,都位于济南老城区的中心地区。

济南地处山东中西部,是通往河北、河南、江苏各省的交通枢纽,京津门户,地理位置优越。在1904年开埠之前,济南是一个有着封建封闭色彩的传统型城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济南的历史地位随着行政建置的不断提升而日益提高。“清末的济南城市布局依然服从于清政府的政治统治和军事安全需求,主要还是呈现内向、封闭的结构特征。”⑤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为维护主权和经济利益不被帝国主义再次攫取,做出主动开辟商埠的决定。1904年济南自辟商埠,为济南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和文化娱乐空间的迁徙提供了重要契机。

清末时期,趵突泉、大明湖一带一直是济南广大民众休闲游憩的场所。历下有谚云:“湖光山色与水清”。济南特有的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构成了济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清人刘凤浩赞美济南山水秀丽、美好风景的诗句。由于流动人口大,这里也成了商贩的聚集地。凭借“湖”、“泉”的优美风景,使老城区成为济南城市的中心,

(一)欣赏美景。“汇泉寺北极庙历下亭,四季游人群集”⑥。“自四月至于八月,游人不绝,而最盛于七月间,盖香风袭人,纳凉为妙,夕阳西下,过客尤多”⑦。夏日来大明湖和趵突泉纳凉的人不计其数。《申报》曾有关于大明湖的记载:“尤其是夏天,仅是济南城内商埠,热到一百多度,而一到了大明湖中,立刻是暑气全消,不忍离开,又加省湖水泡的龙井,味甘而冽,真是一抓在手,两肋生风,决计想不到在黄沙遍地的济南府中有这么一个消夏胜地”⑧。《老残游记》中记载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诗句,让济南的泉水声名远扬。“天下之泉出于山,惟山东七十二泉皆出乎平地,而平地之汩汩乎来者又以趵突泉为第一名胜。”⑨

(二)喝茶会友。清末,趵突泉、大明湖周围开设了很多茶馆。这些茶馆只是一些遍布大街小巷的卖开水的小茶炉。相比较而言,名泉周围的茶馆档次比较高,但也仅仅是卖茶水,并无其他生意。这类茶馆的高级之处在于它们不仅采用高档的茶具,还给客人提供了高雅的休闲娱乐空间。茶馆“用小紫砂壶或大一些的瓷壶、紫砂壶待客。客人在这里一边品茶,一边下棋,或者聚三五好友聊天、逗鸟、赏泉。”⑩“在大明湖饮茶尤为宜人。昔年春去夏来之时,遐园外的老树下,散置着八九张藤桌、藤椅,卖茶供客,人称‘雨来散茶社’”。古人云:“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就是描写品尝趵突泉清冽的泉水冲泡出来的茶水,与众不同。但也只有有钱有闲阶层才是享用这种奢侈品的专属人群,普通下层民众“只能提个紫沙泥壶,坐在垂柳树荫下休闲的嚷饮”。

当时的曲水亭茶社和赵家茶社都很出名,在严薇青所著《济南掌故》中有这样的描写:“‘亭’(曲水亭)内有茶社,可供人品茗息足,……四面开窗,亭下流水,除供游人品茶外,仍旧备有围棋棋枰。……忙里偷闲,下盘棋去;闹中取静,泡碗茶来!”

(三)观看表演。茶馆、茶园、戏园这三个名称出现在众多文献中。然而因地域的差异、文化的不同,这三者又有细微的差别。当时济南的茶馆只是喝茶聊天的地方,而品茗和演出兼而有之的地方,在当时称之为茶园或戏园。只不过茶园以品茗为主,听戏为辅;戏园反之,听戏为主,品茗为次。“如早年大明湖畔的‘富贵茶园’、商埠纬五路的‘庆商茶园’、纬三路的‘兴华茶园’、升平街的‘咏仙茶园’等,虽具‘茶’名,人们去那里却意不在茶。再说咚咚喤喤的锣鼓声,在‘武把子’跳跃蹦跶震起的尘土里,就是有好茶,也难以让人品味。”去戏院听戏的“茶客们细品着热茶,听着曲艺中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美人的故事”在当时看来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享受。济南最初没有专门的戏曲、曲艺演出场所,艺人演出只是在品茗的茶园里作为吸引客人的辅助性消遣工具而存在的。如趵突泉“望鹤亭茶社”、“观澜亭茶社”等。

这类相对高雅的茶园在清末民初时还不多,大多数的民众更多的选择在湖边和泉边欣赏撂地艺人的演出。演出的内容多为山东快书、山东花鼓、山东柳琴、山东渔鼓、山东落子等。很多从乡镇来到济南的流散艺人在趵突泉边表演,他们通常用“石灰画个圆圈权作场地”,名为“画锅”演出;“场子定好之后,撂地艺人各以其乐器敲打弹拉招揽听众,唱到热闹处挽下书扣停下来要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有杂技、皮影戏、木偶戏、耍猴等等,引来了大批游人驻足。在这里既有高雅的娱乐活动,也有适合平民大众的休闲娱乐项目,雅俗共赏,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湖”、“泉”地区成为明清时期济南老城区的中心并非偶然。它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吸引了大批民众来此聚集。所以,“湖”、“泉”地区自然成为济南开埠之前最繁华的地区,也是济南民众唯一的休闲娱乐空间。

二、济南开埠,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阶段

和文化娱乐空间结构过渡阶段(1904-1911)

济南自古便是华北地区非常重要的城市,在整个封建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济南的城市空间格局始终囿于以“湖”、“泉”为中心的老城区中。老城区是多种城市功能的复合体,“湖”、“泉”亦是复合体的中心区。这一传统的封闭式的空间格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而被打破。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被迫开辟多个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开辟,不仅大量国内资源被西方掠夺,并且口岸城市的主权亦受到威胁。19世纪末,清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为了主权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自辟商埠。济南便是这一举措的受益者。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于老城区外的西部地区。

开埠之后,由于济南北通京津,南接沪宁,又是津浦和胶济铁路的交汇点。无论是国内的商品出口国外,还是国外的商品运进国内,都要经过济南这个中转中心。于是,济南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商品、资金、人口。一时间,济南的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广大民众的生活也逐渐改善。并且,山东省内以及周边省市的人们都被济南巨大的商机所吸引,纷纷来济。外来人口的到来不仅进一步加速了工商业的繁荣,也使济南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业态。

商埠开辟的前十年间,百业待兴,一切设施还不完备。这一时期虽然济南的工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很多艺人被商埠区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资源所吸引,但是此时济南的文化娱乐空间的中心仍在老城区的“湖”、“泉”地区,但已经出现文化娱乐活动的分散化发展趋势。

三、北洋政府时期,城市文化娱乐空间结构转型阶段(1912-1928)

民国政府建立之后,济南作为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处,工商业发展日趋繁荣。铁路沿线形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新的增长点。当局决定在老城区外面以火车站为中心建立商埠区,济南的工商业厂址都建立在商埠区内。这样,城市的经济中心从老城区转移到了商埠区内,商埠成为独立于老城之外的新的城市发展空间。至此,商埠的开辟与发展,将济南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分为商埠的经济中心区和老城区的文化中心区。整座城市的布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着济南“城市化的展开,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居民异质性增强,大众文化空间的聚集失去根基,随之步入离散时代。”

(一)济南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无中心化。随着济南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逐渐明晰。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与运输工具以及交通条件有关。济南的城市布局“逐步发展成为以火车站为圆心,向东、西、南三方向辐射发展的城市中心区域。该中心工商业十分繁荣,经济中心的职能更加突出。逐渐形成以经二路为东西向发展主线,纬二路及纬十二路为南北发展支架的商埠区城市空间格局。”铁路的兴建成为济南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助推剂。济南由一座封闭性的内陆型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了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由于济南作为重要的物资中转集散中心,又有外商、外资的涌入,巨大的商机吸引了众多的外来人口来此经商,这就为文化娱乐空间在商埠区内的发展积累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此时,远在老城区的“湖”、“泉”文化娱乐中心虽然也兴建了新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但是随着济南城市化的进程,经济中心的转移,原来“湖”、“泉”地区文化娱乐空间的中心优势地位逐渐减弱。

(二)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分散化布局。20世纪20年代,济南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开放性程度亦逐渐增强。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各种艺术样式亦推陈出新,在新建的不同文化娱乐空间中大放异彩,满足异质化受众的多样化欣赏需求。

1.街头文化娱乐场所。沿袭了济南传统文化娱乐空间的旧俗,每逢新的商铺开业,店家都会搭起临时戏台,请来戏班子在门前庆祝,以吸引顾客前来消费。或是赶上坊间嫁娶,街头巷尾更是热热闹闹。在每年的大节日,如春节、元宵、中秋,满街的卖艺人、小贩和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街头作为传统公共文化娱乐空间,虽然形式简单,设施简陋,但却是最受广大民众欢迎的娱乐场所。不仅仅是因为街头看戏无需支付门票,更重要的是街头艺术是最贴近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娱乐形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和美好回忆。

2.传统文化娱乐场所。由于固有传统习俗的影响,广大民众的娱乐活动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娱乐场所中。此时的戏园、茶园、戏院,都把说书唱戏作为主要招牌来吸引顾客,而喝茶聊天功能已在这些娱乐场所中退居次要位置。如“1919年建成砖瓦结构的凤顺茶园,接待五音戏、吕剧等地方戏班演出”;萃卖场中有可容纳600多人的聆音戏院以及很多经营坤书馆的书场等等。这些娱乐场所不仅分布在火车站附近地区,而且在商埠的最西面,经二路的最西端也有分布,如同乐、玉生两个小戏院。此外还有许多商贩也来此出摊。

3.新式文化娱乐场所。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新式娱乐形式应运而生,激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兴趣。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赶去电影院、俱乐部、西餐厅等娱乐场所,一睹西方娱乐形式的风采。每逢新电影到来,报刊、杂志等媒介都极力用巨大的篇幅进行宣传。并且宣传的方式也日渐成熟,不但采取了差别定价策略,而且还在报纸上跟踪报道电影明星的花边新闻,在整个社会制造一种大众流行娱乐氛围,以追求更高的上座率。出于好奇心,俱乐部和西餐厅也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这里不但有娱乐项目可以欣赏,还是商人们的社交场所。一时间,新兴的西式娱乐场所人头攒动、客人络绎不绝。

四、国民政府时期,城市化发展日臻完善

和大型综合娱乐空间的形成(1929-1949)

随着近代济南建制逐渐升级,经济基础日渐雄厚,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杂糅交融,社会审美旨趣的整体提升,新的文化娱乐空间必将再次集聚。大观园商场即是近代化过程中济南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新中心。这种格局的确立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推动力,以综合性商场的建立为标志,以文化艺术娱乐表演为号召,以艺人的规模性聚集为表现形式,从而实现了济南大众文化娱乐空间中心化格局的再次形成。“中西城市现代化历程显示,当城市经济功能与空间拓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市民综合性的文娱休闲需求达到一定水平,一个现代化的一站式娱乐集大成者即呼之欲出。”

(一)现代化的城市和新的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出现

1.城市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和人脉资源。开埠之后,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促使人口激增,各种经济活动进一步集聚,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性的发展政策为济南汇集了大量的消费群体。这些都为济南新的文化娱乐空间中心的诞生储备了丰厚物质和人脉资源。

2.中心娱乐空间的区位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埠空间不断拓展, 环绕火车站核心区,形成了2个圈层:商业、居住混合的第二圈层;棚户区、工业区、仓储区混合的第三圈层;并且形成了北郊工业区与南郊新市区的空间格局。大观园商场正处在核心区的位置,这一区域“生产资料集中、金融资本集约、服务产业发达、市民数量集聚和游客人数庞大”,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为新的文化娱乐空间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

3.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和审美需求增加。近代化的济南开放程度逐渐加大,在融合西方艺术的同时,也将随外来人口来到济南的乡村艺术本土化。为了迎合城市化受众的审美旨趣,艺人们将各种艺术形式推陈出新,逐渐提升了整个社会受众的欣赏水平。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旺盛,众多小型娱乐场所逐渐不能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建立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大型娱乐场所势在必行。

(二)济南大观园商场:近代济南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标志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埠区的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不但有宽阔的马路,明亮的电灯,而且还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和通讯工具。商埠区的文化娱乐空间就是凭借这雄厚的物质基础建立起了一座集游乐、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场。文化娱乐空间的不断完善使文化娱乐业实现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大观园的兴建即是民国时期济南文化娱乐空间集约式发展的标志,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并最终成为新的大众文化娱乐中心。

1.娱乐种类多样化。大观园商场,最早开业于1931年,坐落在商埠的东半部,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商场的命名源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用来表达这里是以游乐为主体的商场。设计者本想仿照上海大世界将大观园建成一个供有钱人吃喝玩乐的“销金窝”,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黑暗势力猖獗而未能如愿。但是大观园却发展成为一个平民消闲的娱乐场所。

大观园从兴建伊始便以经营娱乐场所为主,且以娱乐项目种类众多而闻名。大观园的游乐种类“不仅融合了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也体现了本土地域文化的多元性”,“艺术越来越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商场中除了大大小小的书场、茶社、茶园、戏园、戏院、剧场、杂耍场,还有舞厅、咖啡厅、中西餐厅、游戏室、酒巴间、台球社、俱乐部、马戏团、影剧院、赌场等等。并且每个场所的游乐内容都非常的丰富多彩。商家们和艺人们也暗地里竞争,不断上演新剧种、新书词,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除此之外,商店里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绸布、化妆品、鞋帽、书画古玩、烟酒糖茶、干鲜果等等;饭馆、理发店、照相馆、中西医药、图书文具、掌鞋铺、修表铺、镶牙以及小修理的店铺摊点,以及卖野药的膏药店、专治花柳病的诊所等服务性行业在商场内也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七八家大烟馆、土膏店、花烟馆,竟挂起龙云阁、洞天福、一品香等牌号公开营业。走进商场就好像真的来到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群众娱乐场所有:大小剧院6所、影院2所、茶社3所、明地书曲杂耍场4块。戏剧上演为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机关布景连台本戏和地方戏,有京剧、评剧、豫剧、五音戏等;曲艺演出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快书、相声等,还有撂地摊的摔跤、飞叉、盘杠子、变戏法等。最吸引人者为晨光茶社的相声大会,时与北京西单商场的启明茶社齐名。”1937年7月20日《申报》载有《济南一平民娱乐场大观园暮晚的动态》一篇文章:“夏日的暮晚,劳动了一天的市民,除昼伏夜动的报馆编辑,风雨不休的警察们和夜晚工作的艺人外,都要找个地方娱乐娱乐。大观园遂成了一般平民和少数有钱阶级的消夏场所。每到暮晚,有千百的男男女女来此闲逛,大观园立即活跃起来。直到深夜十二时许,才渐渐沉寂了。”可见,当时来大观园游玩者众多,场面蔚为壮观,游客大都流连忘返。

2.娱乐文化旨趣的多层次性。大观园商场既有平民百姓的娱乐项目,又有贵族绅士的游玩场所。这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欣赏需求。大观园是一个雅俗共赏、包容性强的综合性商场。

到大观园商场游玩的人,绝大多数是平民百姓,所以大多数游乐项目的价格都不高。“平民娱乐场所便是说书棚了,……听书的都是苦力,听一回要钱时抛一分钱。”早期的大观园收取门票,后来取消了,这更刺激了广大民众前来游玩的积极性。富裕阶层有的会选择较为雅致的地方听戏听书,“在这里有贵族化绅士阶级的娱乐场,共和厅书场”。当时书场以鼓姬叫绝,唱大鼓书,以当时著名的“鼓后”鹿巧玲领衔。客人在此可以点曲,加上茶钱每位要收半块现大洋,一般人消费不起;马三立、刘宝瑞、郭全宝等著名相声艺人都曾来此演艺,场面非常火爆。据当时报载,“夏日在厅后扎了高高的天棚,南花墙下,扎着彩台,前后摆着百十张小茶桌,白桌布藤椅子,布置倒也清雅。……连要钱带茶资,每人约在半元上下。所以劳动阶级者,是裹足不前的”。

大观园是一座“集购物、娱乐和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老辈人都说“北京学艺,天津练活,大观园里提门槛”。意思是说在北京、天津学好技艺,必须到大观园来闯荡,如果能在大观园演出名了,在全国也就能叫响了。“那时,济南大观园烟柳繁华,不单是华东第一流的大商场,也是全国知名的曲艺表演的码头,跟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劝业场齐名儿。老一辈艺术家骆玉笙、马三立等曾在此献艺。”可见,当时大观园对于艺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出阵地。对于游客来说,在大观园,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和娱乐项目,来过大观园的人都对这里记忆犹新,钟情于此。大观园在当时对全国的文化娱乐业都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结 语

济南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使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城市发生了深刻的空间结构变革,文化娱乐空间的结构布局也随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变迁而发生了中心区位迁移。这充分证明了,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娱乐空间的迁徙历史对城市空间布局演变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的城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人类吃饱穿暖低水平的基本生活需要问题,而是一种符号和象征,是一种代表着更高精神境界、更多文化内涵的新生活的符号和象征。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的愈加发展,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相适应的大众休闲文化娱乐方式也会应运而生,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形成亦是必然的选择。“城市与人类其他聚落形态的根本差异,并不在于人口、空间与经济规模,而因其始终是一种精神含量更高的生活方式的中心与象征。这既是城市总是吸引大量人口与各种资源,也是城市生活具有永恒魅力与诱惑的根源。”

娱乐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天性。城市是人类的聚居之地,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中的人口规模会越来越大。所以,“城市作为人居环境必然要支持各类游憩活动,也就必然在物质形态上有所反映,如何更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城市游憩场所在城市空间重组与拓展中的宏观区位和单体的微观形态,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重要课题。”城市的发展必将越来越人性化,合理规划娱乐空间即是人性化空间设计的应有之义。而忽视大众文化娱乐空间,单方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规模的提升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将使城市宜居化方向的发展出现偏颇。

上海世博会的主体即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不仅代表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求的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当前,济南东部的奥体中心、全运村、文博中心、新博物馆、美术馆等近几年刚刚新建的现代化文化娱乐设施,将济南的城市版图进一步向东拓展,从而又形成了一个体现济南文化传统特色的新城区。老城区和商埠区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继续展示着它独特的传统魅力,而东部新城区在秉承着传统文化历史积淀的基础上,融合新时代的文化特色,再一次实现城市文化娱乐空间的迁徙。可见,城市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变换着空间格局,以适应人类社会演进的现代化过程。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迁徙和拓展,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城市不断发展,大众文化娱乐空间也随之拓展;大众文化娱乐空间的变迁与拓展也促进了城市的进步。

[注释]

②张鸿雁:《城市·空间·人际 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1页。

③于海:《城市社会学文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④严阵:《济南探泉》,《山东文学》,1981年第4期。

⑥李厚基编:《济南大观》,济南:济南大观出版社,1934年版,第14页。

⑧《申报》,1934年8月21日。

[责任编辑:公 羽]

马双(1981-),女,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K25

A

1003-8353(2015)02-0112-06

猜你喜欢
文化娱乐大观园大众文化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状况调查——以河南省S村为例
文化娱乐新闻要向“文化垃圾”宣战
浅论新型媒介对文化娱乐新闻报道的几点影响
大观园
大观园
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