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基本问题探讨

2015-03-22 00:21:13秦正为
关键词: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学科

秦正为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基本问题探讨

秦正为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逻辑起点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改变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学科性质仍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研究方法是联系、分析的方法,理论体系包括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基本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改革开放之后与许多学科一样,随着教育的兴盛而迅速发展。无论党校、高校还是研究机构,无论是系、所、室还是专业设置,均蔚为大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样陷入低潮,乃至受到冷落排挤。这种困境,与客观大环境有关,也与学科建设本身有关。如何让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更加鲜活、更加吸引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学科队伍外,更为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还是要厘清学科的基本问题。现就这些基本问题探讨如下,还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逻辑起点

学科的逻辑起点,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因为,逻辑起点,决定问题的提出,决定研究的起始。没有逻辑起点,也就没有研究对象及其相关的理论体系,也就无所谓学科。科学社会主义已经形成学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其逻辑起点说法各异,也是事实。这些说法有代表性的包括:(1)社会化大生产(李君如);(2)社会(王怀超、牛先锋);(3)历史必然性(赵明义、赵曜);(4)物质生产(李道中);(5)人的发展(门晓红、周广坤、袁秉达);(6)劳动异化(易杰雄);(7)唯物史观(金恂);(8)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范若愚、江流);(9)资本主义矛盾(赵曜、高原);(10)资本主义社会(蓝蔚青);(11)空想社会主义(高放、李景治、蒲国良)。[1-5]这些观点,各有长短,但都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同时给人以启发。

综合考虑,笔者赞同“资本主义矛盾说”,并尝试提出“利益说”。因为,要想寻找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就必须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轨迹来分析。综观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孕育准备阶段(1842—1844年至1847年《哲学的贫困》发表)、正式形成阶段(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1871年巴黎公社)、形成体系阶段(1871年巴黎公社至1883年马克思逝世)、捍卫发展阶段(1883年马克思逝世至1895年恩格斯逝世)。[6]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先是主要研究哲学,而后由于对现实的关注才实现了上述两大转变。这种转变,始于马克思办《莱茵报》、恩格斯写作《英国状况》对民众利益的关注。对此,马克思曾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187。因而,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正是基于对人们的基本利益以及资本主义如何违背人们利益的分析,同时基于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为了解决这一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扩大和深化研究范围,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剩余价值论,是从微观的角度深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研究。二者的目的均在于全面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其存在寻求合理依据,为其解决寻找合理途径,从而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由此,利益问题是原点,也贯穿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今天更得到人民的重视,不过这似乎还难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因为,利益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关系,正如利益与商品的关系一样,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而不是利益。同样,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自然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确定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不仅在于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起点和核心,也在于这是此后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起点和核心。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努力都在于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其实质就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只不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工具,物质生产、生产社会化、劳动异化、人的解放等也只不过是两种论证工具的伴生物,空想社会主义只是解决途径的参照物。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相互联系的,正是由于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8]776,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也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9]。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起点和核心仍在于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等。列宁曾说:“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起点和核心仍在于此,革命时代是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建设时代是解决落后农业国与先进工业国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曾说:“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11]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与资本主义的对应参照中建设的(如计划与市场的对立),旨在避免和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四项基本原则,还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旨在保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此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问题及其解决始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旋律。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还在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展望未来社会的趋势,为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明方向,其重要任务也在于分析和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由此,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确定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是合理的,有说服力的。

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研究对象

由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界定不同,因而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的说法也各异。综合考察,目前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也即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进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曰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解放运动包括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三个方面);(2)科学社会主义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或曰是研究资本主义旧世界如何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科学);(4)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资本主义演变为更高社会形态的必然性、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的科学;(5)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或社会形态)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全人类解放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7)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性质、条件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曰人的解放规律的科学);(8)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获得解放,并最终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9)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工人阶级领导人民群众改变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10)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研究无产阶级解放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科学,作为研究和概括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就是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11)把“社会演化”作为研究对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比较好的或比较恰当的选择。[1-5][12-13]这些观点,尽管说法不同,但大多实际上是相通的,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也就是改变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只不过是表述方法或侧重点有所差异,同时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对于如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必须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原始考虑和经典表述;二是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继承者和发展者的经典认定;三是历史时代变迁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演变。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开篇即回答“什么是共产主义”时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7]230同年10月,他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一文中又指出:“在共产主义作为理论的时候,那么它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14]31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具体阐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7]285。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8]3231885年,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指出:“共产主义现在已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14]193这样,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完善完成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明确规定。随着帝国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亦随之形成,因而民族解放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地位日益突出。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只是要消灭人类分为许多小国的现象,消灭一切民族隔绝状态,不只是要使各民族接近,而且要使各民族融合。但是,正如人类只有经过被压迫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才能导致阶级的消灭一样,人类只有经过所有被压迫民族完全解放的过渡时期,即他们有分离自由的过渡时期,才能导致各民族的必然融合。”[15]这样,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展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建立后,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均着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问题。至此,综合三方面的因素,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了无产阶级解放、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逻辑起点的界定,笔者认为对其研究对象可以这样表述: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改变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为:第一,“无产阶级领导”,突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和领导者,蕴含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经典表述。第二,“人民群众”,突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主力和同盟军,蕴含了“被压迫民族解放”、“人的解放”等必要内容。第三,“改变资本主义”,突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目标,“改变”包括“推翻”、“改造”,既体现了过去的“革命”特征,也体现了现时代资本主义的“调整”趋向。第四,“实现社会主义”,突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近期目标,“实现”对于革命时代是目标,对于建设和改革时代也是目标,较之“建设”、“发展”等字眼更为妥帖。第五,“实现共产主义”,突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初衷和良苦用心,也澄清和纠正了当下许多人对“共产主义”的迷茫和谬误。第六,“一般规律”,突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重点。第七,“科学”,突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

三、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学科性质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有的学者持否定意见,但大多数还都是予以肯定的。现在,科社界普遍承认,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单一性质的一个科学,它既不是历史学、社会学,也不是政治学,而是一门综合性的政治理论学科,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其综合性显现得越来越突出。[16]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澄清。

科学社会主义属于什么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性质是由研究对象来决定的,如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就应该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为此,有学者主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按照惯例应该命名为“科学社会主义学”、“社会主义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共产主义学”等。笔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在前在后,或者加不加“学”,都不影响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因为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许多学科也并没有带“学”,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同时,尽管科学社会主义带有综合性,但也不能说其既不是历史学、社会学,也不是政治学。实际上,许多学科都具有综合性,但它们毕竟还是属于某一个特定的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的。同样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赫然在列政治学一级学科,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政治学。因此,不能强调一点不及其余,乃至丢掉了大的前提。

是否可以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所处的地位确定其学科性?在认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时,许多学者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证的。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独立学科,因而科学社会主义也是独立学科;有的学者认为,那两个属于独立学科,并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独立学科;还有学者认为,即使那两个也不是独立学科,科学社会主义同样也不是。这些说法都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学科性质是由研究对象决定,但也还有基本范畴、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因素影响其是否能成为学科,是成为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同样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属于哲学一级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二级学科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是属于政治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专业。原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后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调整为一级学科,就在于其研究对象、基本范畴、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因素的变化。当然,学科会变化,但有些共识的东西还是需要承认和正视的。

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基本范畴

任何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学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有着自己独有的基本范畴。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关系的高度概括,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理论凝练。范畴好比是理论体系“之网的网上的纽结”(列宁语),起着把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原理、规律联结起来的作用。[17]综合考虑,笔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应该有这样一些基本范畴。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化生产与社会发展规律,私有制与公有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自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化生产与社会发展规律、私有制与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证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出发点、主线索和落脚点,因而自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

(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规律和前途命运,研究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基本规律和发展经验,研究共产主义的美好蓝图、基本条件和必要准备,自然也会将其纳入基本范畴。

(3)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由传统到特色的发展路线,因而这些基本范畴是必不可少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物、参照物和源头;苏联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典型表现和鉴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实践、时代表现和启示。

(4)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农民,政党与群众。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是社会变迁,而社会变迁离不开人。社会主义社会要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相应的阶级自然会粉墨登场。资产阶级如何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如何应对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区别、在革命和建设与改革中的地位及表现,农民的地位、内部阶层及其表现,政党的作用、与群众的关系,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而这些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范畴。

(5)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革命与改革,专政与民主,解放与发展。社会变迁,是因为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自然会产生革命和改革;革命是要推翻资本主义,改革是要发展社会主义,自然资本主义中也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也是革命;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经济、文化等,均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因而这些也必然是其基本范畴。

当然,对于基本范畴的界定并非易事,也会仁者见仁,其他如劳动、异化、世界革命、和平改良、过渡、模式、计划、市场、改革开放等也可能是基本范畴,但要注意的是基本范畴在于基本,不宜过大过小,也不易过多过少。

五、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研究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方法,应该与其逻辑起点、学科性质高度一致。截至目前,由于对逻辑起点、学科性质的界定不同,因而对研究方法的选定也存在较大差异。对此,笔者也提出两点管见。

其一,要坚持联系的方法。这些方法,即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当代联系未来、世界联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是运动,也是制度,因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社会主义有其发展历史,更有发展现状和未来,因而必须坚持历史联系现实、当代联系未来;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性的事业,也有中国的实践,因而必须坚持世界联系中国。在此过程中,要坚持联系原著表述,联系历史背景,联系世界大势,以为现实服务,为中国服务,对未来负责。

其二,要坚持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即社会分析、阶级分析、阶段分析、规律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社会学属性,因而必须进行社会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也是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学问,因而必须进行阶级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而必须进行阶段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发展规律,因而必须进行规律分析。在此过程中,要坚持矛盾分析,分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分析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矛盾,分析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供鉴戒。

六、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理论体系

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理论体系,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渐趋成型,也已达成了很多共识,如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为基本线索,要关注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要着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但是,由于对逻辑起点、研究对象等的认定不同,因而学科体系仍存在分歧,仍处于探索之中。笔者认为逻辑起点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改变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由此也尝试构建如下理论体系:

导论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方法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意义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发展

五、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列宁主义的创立

二、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建立

三、列宁的社会主义探索

四、苏联模式的形成和扩张

五、苏联东欧国家改革及其失败

第三章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

五、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章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四、原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

五、亚非拉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

一、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调整与创新途径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势

终论

[1]孟鑫,王勇.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2(6):41-45.

[2]王怀超,牛先锋.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978年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状况述评[J].科学社会主义,2013(1):27-30.

[3]袁秉达.当前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3(1):31-33.

[4]王怀超,牛先锋.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新时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新进展[J].教学与研究,2013(2):22-30.

[5]李道中.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逻辑起点和理论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14(4):33-41.

[6]赵曜,王伟光,鲁从明,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6.

[10]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6-137.

[11]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

[12]贺瑞.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再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60-66.

[13]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重新认识[J].前沿,2011(15):23-26.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5]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16]王怀超,牛先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1978年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状况述评[J].科学社会主义,2012(6):37.

[17]严书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范畴解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4):75.

2015-05-21

秦正为(1973-),男,博士,副教授;E-mail:qinzhw@sina.com

1671-7031(2015)05-0097-06

D0-0

A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学科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学科新书导览】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探索(2013年1期)2013-04-17 0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