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芸芳
摘 要: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和反复思考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并给出了精辟的论述,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相关理论问题的提出,消除了全世界对社会主义的误解和偏见,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对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 科学内涵 解读 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a)-0246-0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曲折和困惑,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大家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反之总是屡屡陷入各种路线和思想的争论当中去,而耽误了经济建设的进度。
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在19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直接提出:“社会主义本身它是个好词,但是如果我们做的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应该的措施,它就反而无法去体现社会主义的优势。这是邓小平同志在生平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并提出了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作为判断社会主义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事实上在这里他已经提出了把经济建设作为今后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1980年代中期,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原则有两点,他说:“社会主义要成功,第一是提高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对于两个原则的概括凝结了邓小平理论的最精华内容,也可以说是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原型。在198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邓小平的思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学术界认为从理论上讲,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学说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精炼概括,而之前被大家所误解的关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观点也自然站不住脚了;另一方面也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只让少数人富,而其他人都很穷,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心里都不是这样认为的。共同富裕从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优势。”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发表了重要的演讲,时间就在1992年,中国南部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完整性,并符合之前大家所认同的结论,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让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繁荣。”在邓小平坚持社会均等的前提下,大胆地解放思想,强调实事求是的观念,强调过去忽略了社会主义的内容,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用新的实践路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内容,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主义本质方面的内容,给予其新的含义和时代特征。
2 对社会主义本质论内涵的解读
2.1 强调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不断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地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在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后才产生的,邓小平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让人民的生活状况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邓小平同志对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现实情况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历史时期,人民对物质文化的渴求比发达国家而言来的更为强烈一点,因此,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要求也就更加迫切。
时代的和平让经济发展得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展开,结束了冷战状态的世界,开放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与此同时新的科技也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国际生态与政治大环境下,只有摒弃以往的政治路线斗争的传统作法,并不断地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不断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主线,持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才能让社会主义在较短的时间内追赶资本主义,并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来。
2.2 强调避免两极分化
在改革开放一段时间之后,我国社会明显在部分地区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尤其是某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这里人民看到的一边富人的收入不断地提高,而穷人的生活水平却维持原地不动,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级分化是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也就是说正因为社会劳动分配过程中,资本方从劳动者身上赚取了大量的剩余价值,因此,双方在经济上必然存在不对等的状态,而要减轻这种差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财税手段来实现财富的二次分配。
虽然在现有的环境里,很难避免两极化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持续的出现,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看到,如果不是坚定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将会更严重,分化虽然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社会不稳定,我们有信心在一定程度内加以控制和解决。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依靠公众的努力齐心协力共同来积极的发展经济,不断地提高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同时还果断地采取财富二次分配的措施,如,打击逃税、严防侵吞国有资产,贿赂和其他非法行为。其次,还要通过不断地提高中低阶级的个人收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等辅助手段来缩小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
发展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除私有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和集体繁荣。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程中,剥贫富差距现象还依然存在,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改善民生,随着政府采取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让财税政策向再分配领域延伸,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共产主义的优势。事实上,共同富裕才是共产党的追求正义的目标和象征,民众们应该意识到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差别,将自己的精力用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相信在将来最终会消除私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
2.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根本目标上的体现
共同富裕只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而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社会本质理论认为,如果离开公有制,就无法谈共同富裕。因此,通过强化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才能让民众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3 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的指导意义
随着人们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地加深,人们对于经济现代化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看法,理论不仅开拓了民众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对建设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理论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打破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的框架,转而建立起社会发展的科学观。它揭示了传统社会主义在苏联模式下形成的传统观念所存在的弊端,突破了以往只能从外界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狭隘做法,让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从而真正意义上解放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尝试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设问,并以具体回答形成了完整的基本理论支点。
实践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总结、用独特的角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发展。他在科学总结过往的历史经验的同时,又指引我们消除贫困与两极分化,最终带领大众奔向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真是出于以上考虑,才要坚定不移的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公有制和分配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本质论这一科学结论,打破了传统观念的长期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的桎梏,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为将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一种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时期又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在7月1日发表讲话时表示:“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地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于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理论发自内心的认同,客观的反应邓小平理论是经得起时间的考核,有着内在的正确性,它是和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发展的诸多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的基本要求。 2012年冬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考察时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努力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打赢消除贫困的攻坚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与我国各阶段建设的实际紧密相连,只有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孙健锋.“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突出特点与科学内涵[J].求实,1995(1):23-24.
[3] 马东郊.周玉梅.浅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6):30-31.
[4] 葛宁.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依据和科学内涵[J].魅力中国,2013(25):60.
[5] 周新城.我国社会主要初级阶段分配问题研究[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729/c189053-2236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