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中庆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铁路和高速公路跨越河谷、深沟常用的一种大跨径桥梁,其跨越能力大,梁墩固结,受力合理,结构整体性能好,抗震能力强,抗扭潜力大,连续梁无伸缩、造型简单,行车行车平顺舒适,养护简便,造价低。施工时不需临时固结,施工难度小,便于悬臂施工。
1998年挪威建成了主跨301 m 的世界第一桥,同年建成了主跨298 m 的世界第二的拉夫特桥。我国在1988年我国在广东建成主跨180 m 的洛溪大桥,1997年建成了主跨270 m 的虎门大桥副航道桥,2013年建成通车的贵州省北盘江大桥为主跨290 m 的空腹式连续刚构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技术及设计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1)箱梁顶板纵向裂缝
箱梁顶板产生纵向裂缝,开裂的主要原因有纵向预应力筋张拉过大、防裂钢筋过少、混凝土养生差引起混凝土收缩过大、混凝土与大气温差过大、横向有效预应力不足、后浇混凝土受先浇节段约束、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强度提前张拉等产生开裂。箱梁横向跨径过大没有设横向预应力筋,也会引起开裂。
为了防止产生顶板纵向裂缝,是否设置横向预应筋,设计单位要认真计算,在施工上要防止预应力损失,严格控制顶板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值,尽量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混凝,避免节段间浇筑龄期过长,按设计安装防裂钢筋。
(2)箱梁腹板斜向裂缝
箱梁腹板斜向裂缝,经过对几条高速公路的检查该类裂缝都是沿下弯束方向产生,有一到多条,在某高速公路白水冲特大桥发生时,腹板内沿下弯束方向增加防裂箍筋,监控单位在腹板内预埋应力应变片测试,结果是腹板内主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极限拉应力而引起开裂。
为了防止该类裂缝产生,设计单位对下弯束产生的局部主拉应力应按三维模式计算,设计合理的腹板厚度,施工中先对竖向预应筋施加50%的应力,再张拉下弯束,然后再按设计要求顺序补足竖向预应力筋张拉力,最后用测力扳手检查,防止预应力损失,对预应力管道采用真空压浆技术,严格监控饱满度,
(3)箱梁底板纵向裂缝
梁底板在纵向呈曲线形,纵向预应力筋也呈曲线布设,张拉时会产生向下的径向分力。底板纵向裂缝是预应力产生的径向分力而引起,严重时可能产生底板混凝土劈裂破坏,造成严重事故。
设计原因是底板预应力筋束管道下方设计尺寸偏小,没有设计足够数量的防裂钢筋,底板横向钢筋偏小偏稀。施工原因是实际施工的尺寸小于设计值,防裂钢筋没有按设计数量和位置安装。
为了防止底板产生纵向裂缝或造成底板劈裂破坏,底板纵向预应力管道下方应有足够尺寸,底板内应布置足够的收缩钢筋将底板上下层主筋连成整体,收缩钢筋必须设计为闭合箍筋。
(4)跨中合龙段纵向裂缝
跨中合龙段顶、底板各有数条纵向裂缝,一般不向相邻节段扩散。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纵向钢束张拉应力影响,合龙温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合龙段劲性骨架未按设计施工或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防裂钢筋过少。防止措施为合龙段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混凝土,尽量缩短合龙段与相邻节段的龄期差,加强养生,在合龙段前的两对称节段增设横隔板。
(5)齿板纵向裂缝
张拉齿板时,弯道内预应力筋束对混凝土产生径向冲切力,导致齿板产生纵向裂缝或造成齿板尾部混凝土崩落,尾部及与之相连的顶板底板出现裂缝。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施工质量差,齿板混凝土密实度不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安装,齿板要使用特制模板,浇筑齿板混凝土时要注意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加强对齿板混凝土养生。
(6)锚垫板周围发生开裂
锚垫板周围混凝土开裂,锚垫板内凹。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不密实和混凝土强度不够。加强对锚垫板后混凝土的振捣,确保密实度达到要求,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强度后再行张拉,严格按设计图安装锚垫板后的钢筋。
总之,在施工阶段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箱梁裂缝主要是施工原因造成的,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施工工序,保证施工质量,是完全可以避免裂缝产生的。
[1]范立础.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严永中.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崩裂原因及预防措施[J].公路交通技术,2006,(6).
[3]姜海波,赵人达.富力园大桥箱梁合拢区域裂缝成因分析及加固[J]. 桥梁建设,2007,(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