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兴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支撑、重要保障,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也是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没有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水利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民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利抗灾减灾取得显著成绩,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行业能力得到增强,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重大部署,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也是有效破解新老水问题、根本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对水利的新要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五大规划”发展战略、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设计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水安全问题和严峻形势,系统阐释了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了事关国家水安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也在水。2014 年5 月21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会议认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四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水利设施薄弱仍是明显掣肘。在继续抓好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十分紧迫和必要。会议确定,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分步纳入规划的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我省共有14 个项目列入国家规划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是建设项目较多的省份之一。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黑土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该区域农业资源富集,耕地面积占全省的8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8.8%,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出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农业的加速推进,使得人口和社会财富更加集聚,‘洪旱涝’灾害对人民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威胁越来越大,防治任务更加繁重而迫切。必须加快防洪除涝等防灾减灾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抗御‘洪旱涝’灾害的能力。
随着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和社会持续转型,目前水利体制机制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水资源要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水价在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中的杠杆作用没有发挥,全社会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有效保护水生态水环境的社会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农业经营方式变化还不相适应。
3.1.1 防灾抗旱减灾目标
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基本建成防灾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到20 ~100 a一遇防洪标准,主要支流及重要中小河流达到10 ~30 a一遇防洪标准;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大庆市、伊春市等重点防洪城市均达到规划防洪标准。
初步建立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两大平原重点大中型涝区达到5 ~10 a一遇除涝标准;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
3.1.2 节水目标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地表水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工程性缺水的局面得到改善,水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53.33 亿m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20 年比2015 年下降25%。
3.1.3 城乡供水目标
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逐步增强,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3.1.4 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优化全省灌溉布局,调整用水结构,对原有大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挖潜、提档升级,提高地表水利用效率,确保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400 万hm2,旱田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77 万hm2。地表水灌溉面积逐步提高,地表水与地下水灌溉面积比例由现状的1:2 力争调整为2∶1;大中型灌区与小型灌区控制面积比例由现状1∶3力争调整为2∶1,逐步实现全省灌溉布局和用水结构的优化调整目标。
3.1.5 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目标: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
2)水生态目标:重点治理该区域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渡造成的沙化、次生盐渍化、河流断流问题;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范围及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趋势的扩展;使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得到基本遏制。
3)水土保持目标: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进一步趋向好转。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
基本原则包括以下6 项:
1)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饮水等问题,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坚持水资源高效利用。牢固树立全社会节水观念,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用水方式的根本转变。
3)坚持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按照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理念,强化需求管理,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4)坚持江河湖泊系统治理。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综合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农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
5)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发力。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使水利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6)坚持依法治水科学兴水。加快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监督执法,强化对水资源水环境依法管控,依法保护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措施。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着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力争在水利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
3.3.1 整体规划思路
围绕建设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坚持把法治思维、法治途径、法治方式贯穿到规划、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通过依法治理、规划管控、政策调节等手段,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制保障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抓住委省政府正在实施“五大规划”战略、“陆海丝绸经济带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以节水供水重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水利基础保障能力;以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等民生水利为基础,努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黑龙江省“五大规划”的顺利实施;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以江河湖泊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深化水利改革和强化依法治水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治理机制,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3.3.2 西部地区规划思路
规划思路水利发展是以保障哈大齐老工业基地振兴区、松嫩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点,在松嫩低平原区构建以引嫩工程体系为骨干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加快推进引嫩扩建工程,以保障城市及工业用水;松嫩高平原构建以山口引水和兴建大型蓄水工程相结合的调蓄工程布局为目标,推进阁山水库、花园水库等大型蓄水工程建设,增加径流调蓄能力,提高重点商品粮主产区的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嫩江干流、支流综合整治工程,完善防洪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加快建设以哈尔滨、大庆为主的城市河湖连通水生态体系,改善扎龙湿地等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条件,遏制草原退化、沙化和湿地萎缩等生态环境恶化,改善生态环境。
3.3.3 中部地区规划思路
规划思路水利发展是积极保护生态,合理布局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综合防治山洪灾害。重点推进林海水库、塔林西水利枢纽等一批水源枢纽和水电工程建设;针对中小河流洪涝灾害较重,山洪灾害易发等特点,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保障城乡防洪安全和山洪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黑龙江中上游为重点的界河防护体系建设。
3.3.4 东部地区规划思路
规划思路水利发展是以保障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重点,积极推进区域内干支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发利用过境水资源,通过三江连通的引调水工程体系,逐步形成江河治理、防洪除涝、湖泊湿地保护措施相协调,工程相互贯通的水资源调配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三江平原灌区工程和奋斗水库、关门嘴子水库;建成鸡西、七台河引水工程;加快建设松花江、黑龙江干支流综合整治;推进三江平原低洼易涝区除涝工程建设;保护、改善现有湿地保护区水源条件;加快界河防护体系建设[2]。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1)全面完成大江大河的治理工作。完成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以及胖头泡蓄滞洪区工程。
2)完成流域面积3 000 km2以上包括倭肯河、穆棱河、挠力河(含七星河)、拉林河、汤旺河、呼玛河、呼兰河、牡丹江等,及流域面积200 ~3 000 km2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
3)完成国境界河近期规划建设项目。
4)争取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内重点山洪沟工程措施治理,对各个县(市、区、局)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系统升级改造。
5)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7)续建配套重点是两大平原,主要在乌双流域、挠力河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的重度涝区。使两大平原重点大中型涝区达到5 ~10 a一遇除涝标准。
经过一系列的治理工程,全省基本形成以重要城市和工业基地、粮食生产基地为保护对象的防灾减灾工程总体格局,进一步提高‘洪旱涝’灾害的防治标准,筑牢安全保护屏障。
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加强需水管理,形成“倒逼机制”,使水资源条件成为城镇发展、产业布局的先导性因素,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全力推进节水农业。加强灌区骨干渠系节水改造、末级渠系建设、田间工程配套和农业用水管理,实现输水、用水全过程节水,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优化用水结构。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积极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加强灌区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控制灌溉。
加快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我省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高效冷却、热力系统节水、洗涤节水等通用节水工艺和技术。开展节水型企业建设,鼓励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
切实做好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开展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居民小区。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使爱护水、节约水成为社会的良好风尚和自觉行动。
1)完成列入172 项重大节水供水项目的三江治理工程。
2)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强化农业节水。建设完成旱改水、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收入等任务。完成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配套灌区建设,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及三江平原灌区建设。
3)加快实施水源工程建设,建成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鸡西、七台河供水等一批引水工程。基本建成穆棱奋斗、绥化阁山等大型水库工程和通河二甲沟等一批中型水库。开工建设花园、关门嘴子、林海、塔林西水利枢纽等水库。
4)开展区域性水资源配置项目,开工建设三江连通工程、积极推进沾河引水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
加强直接惠及民生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大型农田水利,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水利保障能力,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
1)继续实施和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加快新建、扩建、增效扩容改造水电站建设。
加快生态补水连通工程建设,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加强对扎龙、洪河等国家级湿地重点生态区和城乡水源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保持河湖湿地面积不萎缩。
1)开展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治理工程。
2)继续对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入河排污口等水资源保护工程进行整治。
3)加强地下水超采区的综合治理。
新形势下,水利被放在生态文明的突出位置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高度。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确有需求,提供保障的要求,如期完成“十三五”水利建设任务。深化水利改革,坚持依法治水,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防洪除涝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1]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R].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报告(征求意见稿)[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