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5-03-21 19:22杨冬冬杨允霞虞城县水务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永城市农田水利节水

□杨冬冬 □杨允霞(虞城县水务局)

1 基本现状

永城市地处河南省东部边陲,其北、东、南三面与安徽省毗邻。永城市辖29个乡镇,总人口151.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0.70万人,耕地面积11.8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0.89万hm2,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345.70亿元,农业总产值90.60亿元,财政总收入71.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01亿元。粮食总产量113.70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6577元。永城市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果树为主。永城市的优势产业为一黑(煤炭)一白(面粉加工)。截止到2012年底,永城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20万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3万hm2,粮食单产410kg,总产量113.70万t。

永城市属淮河流域,有沱河、浍河、包河、王引河四条骨干河道均汇入洪泽湖,流域面积在10 km2以上的沟河共92条,其中100 km2以上的14条,30~100 km2的25条,10~30 km2的53条,现有节制闸24座,设计蓄水量0.30亿m3,大小桥梁11246座,涵洞136座,到2012年底,永城市机井拥有量37096眼,分布在永城市29乡镇,井深30~35m,出水量35m3/h左右,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

永城市主要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部分地区采用管灌,灌溉方式落后,浪费水的现象严重,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达不到高效节水灌溉的要求。

2 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建设的必要性

2.1.1 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需要

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项目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长时间运行,已老化失修,满足不了农田作物的需求,特别是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标准低,井深多数在25~35m,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出水量已无法满足正常的灌溉要求。近几年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现有设施不能完全抵御这些自然灾害,进而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农业的发展。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能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使各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发挥应有作用,保证农田作物的正常灌溉,同期疏浚开挖的排水沟渠也能解决内涝问题,从而促进粮食和经济作物稳定增产。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成为解决旱涝灾害,促进农业增产的最有效途径。

2.1.2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效节水工程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而当地农民对于发展经济作物的要求迫切,积极性高。随着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不断发展,可以明显缩短农民在农田抗旱、排涝及生产等需要时间,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因此,高效节水工程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产量,将大幅提高当地农业的收入。

2.1.3 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需要

永城市的经济作物主要是大豆、水果。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些农作物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小污染,很多地方因为水利设施不到位无法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及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达到节水的目的,扩大植被面积,发展的林网工程和庭院经济,改善空气和环境质量,优化生态环境,从而使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4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可以以水利为基础,对农民进行各种先进技术培训,拓宽知识面,增强农民对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从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打下知识基础。灌溉条件改善和当地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后,可按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各种高效农业,从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都将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

2.2 建设的可行性

2.2.1 工程投入有保障

永城市财政统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由国家补助专项资金支持,确保工程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整合资金方案,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电业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永城市财政统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建设工程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群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迫切,积极性高,愿意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出资投劳。村委会组织健全,按照“4+2”工作法,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另外在项目区选择上,选择对项目建设积极性高、愿意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出资投劳的地区作为项目区,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项目建设。

2.2.2 设计与施工技术力量强

永城市水利部门通过长期以来的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的设计、施工经验,锻炼和造就了一批水利建设人才,具有较强的设计施工能力,并且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目前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水利建设队伍,能够组织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勘测、规划与设计,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同时在施工设计中,能够坚定不移的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政府采购制度”、“县级报账制”等有关制度,为开展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2.3 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健全

永城市通过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研究,已初步建立了适合自身的一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为确保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市政府出台了“永城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以明晰工程产权为核心,放开建设权,出让资产权,转换经营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

在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灌溉供水产权移交。主要是在改造和完善农业灌溉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移交,完善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下,逐步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在分类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或经营管理权的基础上,可采取承包、租赁、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专人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灵活转换工程运行管护体制。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3.1.1 灌溉增产效益

项目区内主要种植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复种指数180%,本项目采用有、无该项目的增量效益进行分析计算。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8.60 hm2。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759万kg,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6.592万元。依照《水利经济计算规范》,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平均取0.40,则:年平均农作物增产水利分摊效益为65.65万元。

3.1.2 省工效益

半固定喷灌可有效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避免年年修筑田埂和田间沟渠的重复劳动,可以提高劳动效率20~30倍。项目实施后,减少了农民灌水期间的投工,使每亩次灌溉减少农民投工0.10个,按每年灌水4次计算,则劳动力日工资按100元计算,省工效益120.74万元。

3.1.3 节水效益

半固定喷灌的田间灌溉采用喷头喷洒完成,一般不会产生径流和深层渗漏,田间水利用系数高,较地面灌溉节水40%左右。项目实施后,新增半固定喷灌面积1.18万hm2,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70提高到0.85以上,新增节水能力395.92万m3。水价按0.15元/m3计算,节水效益59.39万元。

3.1.4 节地效益

半固定喷灌输水多采用地埋的形式,可以减少沟渠田埂占地,提高耕地利用率5%~7%,从而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项目利用管道输水进行半固定喷灌,较原来沟畦灌可节约工程占地15.73 hm2,按每公顷地2.25万元计,节地效益可达35.40万元。

3.2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较大地改善当地的农业基础条件,以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项目区农业灌溉保证率。通过采取节水措施,可减少亩均灌溉用水量,扩大灌溉面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项目的实施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使永城市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节水、增产型农业发展,同时引导永城市广大农民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灌溉和生产模式,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改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用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城市发展服务。

3.3 环境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促进项目区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并回补地下水,遏制水资源紧缺地区地下水日益下降的趋势,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改善区内小气侯,降低大风中的风沙携带量,减少空气中浮尘含量,从而改善该地区的水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永城市农田水利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永城市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以永城市为例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