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留明(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
公元2012年
站在了中原的制高点
中原经济区的旗帜迎风飘扬
建设的浪潮漫过了嵩山
从豫北到豫南,从山区到平原
在这波澜壮阔的画卷里
我们还看到了水文的身影
那是建设前沿的哨兵
潮头浪尖上的
帆船
河南水文
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3年投资9万万
一次赛过数十年
一扫陈旧与暮气
旧貌换新颜更把新丁添
16万平方公里很阔
100个水文站太少
要把数字翻番,再翻番
看如今
水文站、巡测站已达500多个
雨量站、遥测站超过4000
还有水质、墒情、地下水
河湖生态、饮水水源
全都设了监测点
它们织成了稠密的水文监测站网
任凭风吹浪打波浪滔天
全面开展水文监测
我自岿然
难忘的“75.8”
注定了防洪史上的黑暗
板桥和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
还有50多座中小型水库
相继垮坝浊浪翻卷
在豫南
驻马店大地一片汪洋
无数农田家园被淹
受灾的人儿何止成千上万
然而,就在那漆黑的夜晚
闪亮着灯光点点
那是水文人的手电筒
在夜幕里划出了一道道新的记录
他们用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记录下了溃坝的全过程
让世人无不惊叹
还有那林庄雨量站
实测到三天降雨量1600毫米
超过了常年的两倍多
6小时降雨836.9毫米
至今还保持着
世界实测记录的顶点
这就是河南水文的骄傲
他们为后来的工程建设
划出了新的起点
也为后人划出了防洪标准新的安全线
哦,河南水文
你这从时空里走来的汉子
生于远古长于近代
公元20世纪5、60年代完成了成人礼
在江河湖边成家立业
那是你第一次展现了人生的精彩
为水利大建设和大江大河的安澜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后来,你仿佛一夜间鬓发斑白了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复苏了大地
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时候
你依然守候着50年代的老土屋
当世界流金,遍地妖娆的时候
你依然珍惜着艰苦奋斗的理念
不甘落后,不断探索
你也曾为之辗转复测,彻夜难眠
不忍衣衫褴褛、举步维艰
你也曾勒紧裤带克服困难
踏遍山水搞创收
以多种经营的收入
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
1998年大洪水
长江抗洪再一次触动了
共和国的中枢神经
防汛减灾不能丝毫松懈
水利建设不能丝毫怠慢
水文情报数据最关键
共和国总理
走进了淮河岸边的淮滨水文站
党中央总书记
登上了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测流船
情系安澜,情系安澜
水文人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春天
尽管有些恨晚,还有倒春寒
可那春天的脚步从没消闲
刚刚安顿好了大江大河
就又遇到了山洪泥石流的泛滥
难忘的2007年,
大暴雨突袭了豫西卢氏山区
转瞬间
桥毁,房塌,路又断
山洪泥石流吞噬了数十条生命
山区的老百姓
叫苦连天
又是三年
同样的大暴雨,同样的深沟和高山
而有了水文防汛的预警系统
山区群众及时转移
从容坦然
更有那水体污染,淮河告急
危及数亿人吃水安全和生产
国家号令:“零点行动”
水文人不分昼夜,连续作战
统一行动,不负众望
查出了污染的根源
水文效益愈加凸显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水利要走现代化
国家要把小康社会来实现
加快水利建设与发展
历史的使命再一次
把水文推上了潮头浪尖
建设“大水文”,树立新理念
服务是根本,操守是奉献
打铁还得自身硬
设备先进,技术领先
ADCP(先进的水文测流仪器)显身手
水文缆道赛飞船
坐在室内,电钮一按
混江蛟龙,原型毕现
站站配上顺风耳
处处安上千里眼
测雨,测水,测水质
跋山涉水责任担
用鼠标召集数据
让信息坐上光纤
把水情送入千家万户
就像看电视那么简单
上至首都北京下至基层测站
图文互动并不遥远
走出固守断面
从水边走进城区
打破流域封闭界限,与行政区划接轨
冲破专业技术的篱笆
变行业水文为社会水文
道路越走越宽
前景更灿烂
水量与水质并重
资料收集与分析评价并肩
水文观测与水资源监测同行
变单一的工程服务
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服务
承载着工程水文向社会水文的转变
把脉河湖健康
肩负饮水安全
力求和谐,以人为本
科学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
水文是经济建设的尖兵
防汛抗旱的耳目
水资源保护的卫士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三条红线”号准水资源、水环境的脉博
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水文的影子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水文的血汗
增加水文站网的密度
追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在县城建起基地中心站
填补县级水文空白
立足水利,面向社会
提高水文监测能力和时效
兴水之利,除水之害
贴近时代最前沿
莫等闲
要食人烟
啊我们的水文,河南的自豪
你的修炼,你的涅槃
让我再次看到了
那条腾飞的巨龙
还有那段——
凤凰涅槃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