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地震局 钱淮云
2012年7月20日,江苏省高邮、宝应交界发生4.9 级地震,造成淮安市普遍有感,引起社会公众恐慌,震后淮安市区居民纷纷跑到室外,不知如何应对。同时,市地震局接到数千个公众咨询电话,从咨询的问题来看,大部分居民真正掌握的地震基本知识较少。为深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2013年,淮安市地震局联合淮安影响最大、江苏省内领军的综合性论坛“淮水安澜”论坛,举办了“淮安市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以下简称“竞赛”)。在总结这次“竞赛”活动的同时,我们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形式、内容及时间把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竞赛”活动时间为2013年5月10日 到2013年7月25日。5月10日,“淮水安澜”公布竞赛试题和竞赛须知。考虑到“网民”上网的特点,试题分为判断题和选择题两种,在竞赛试题内容上,增加了“7·20 地震”社会公众电话咨询中所反映的普遍关心的问题,主要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基本知识、宏观异常识别、谣言判别、本地地震活动、应急避险及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内容。我们利用这次竞赛机会,有针对性地编写了参考资料,附录在“竞赛”试题后面。试题在“淮水安澜”首页置顶一个月,7月25日,“竞赛”活动结束,按竞赛须知约定,从参赛人员中随机抽出一等奖10 名、二等奖20 名、三等奖30 名和纪念奖50 名。
从点击率看,竞赛贴子浏览量达41 余万人次,不仅有淮安本地的网民,还有北京、浙江、福建、天津、河北等省、市的网民,关注或参与“竞赛”活动的人数远远超过以往其他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而真正参加答题的有效人数只有948 人,这个数字远远低于我们预期的目标。
有人说,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和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国上网人数虽不及发达国家,但每年还是以成倍的速度递增,据了解,“淮水安澜”日浏览量达8万人次。这次“竞赛”为有奖竞赛,且在首页置顶,一方面“有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置顶”方便网民关注,这两方面是贴子浏览量达到41 万之多的主要原因。在这41万人中,99%的人只是看看而已,没有耐心去答题,而参加答题的948 人中,绝大部分又是为了拿奖品,剩下的极少数可能是想检验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答题与浏览人数之悬殊,符合当今社会的浮躁心态。
参加“竞赛”答题有效人数为948 人,按照职业分类统计,企业职工参与人数最多,占答题总人数的41.56%,其次为机关干部,占答题总人数的27.32%,其他职业参与答题的比例依次为:其他人员(18.99%)、教师(5.17%)、中小学生(3.27%)、大中专院校学生(2.43%)、农村居民(1.27%),这与我们平时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对象的侧重点不相吻合。究其原因分析:企业职工相对来讲是一个“群聚”人群,有一个人牵头,其他人都会参与,况且又是有奖活动;机关干部上网和互通信息很方便,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其他人员可能是自由职业者,也可能是“网民”;剩下的四类人员主要是时间和兴趣问题,还有农村大部分人员没有网可上。就这次网上“竞赛”来讲,参加答题者职业分类比例与宣传教育侧重对象之间,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不相吻合也属正常现象。
开展“竞赛”活动旨在普及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所以“竞赛”试题更侧重于基础性、实用性和知识技能性,相对而言还是较为简单的。通过分析,有766 人获得90 分以上的成绩,占答题人数的80.8%,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不错的,但可信度值得推敲,主要问题是这766 人是否独立完成答题。从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来看,一人做题,多人共享可能性极大,这一点,可从人群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和机关参赛人数(653 人,占参赛总人数的66.4%)得到佐证。相比较而言,80 分以下的可信度较高,这比较符合目前社会公众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多少的实际情况。
通过“竞赛”结果分析,结合我们平时工作积累的经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在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应加以改进。
“竞赛”活动前,我们对网络“竞赛”形势进行了分析。“竞赛”合作单位淮水安澜论坛是淮安最大的综合性社区网站,95%为淮安本地网民,由此判断,通过网络可扩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面,贴子浏览量统计结果证实我们判断是正确的。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接入互联网已不仅仅局限于电脑,更多的社会公众通过手机上网浏览信息,微博、微信逐渐成为新兴的网络媒体,也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了更广泛、更便捷的平台。另外,从“竞赛”活动中网民回贴情况看,网民对网络知识竞赛形式还是给予肯定和支持的。因此,网络是我们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首选,其次电视、报纸也是我们优先选择的媒体。
2012年4月8日淮安市金湖发生3.6 级地震,7月20日扬州市高邮、宝应发生4.9 级地震,以及之后的四川芦山7.0 级地震,淮水安澜论坛上大部分网民也只是在震后一周内非常关注地震,随后关注度急剧下降,对这一现象,早在几十年前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先生评说:不论古今中外人们对待地震事件的态度,无例外,在地震发生后的时期及其后一段时间内,都要求地震科学在地震之前作出预报,并迫切厚望地震学家进行研究。但是过了这段时期,当灾情趋于缓和,破坏修复,地震的恐慌事件就逐渐被遗忘而不再警惕……。因此,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必须抓住适当时机和重要的时间节点。
抓住适当时机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宣传教育的内容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掌握了解社会公众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从几次有感地震后社会公众电话咨询及新闻媒体采访情况来看,社会公众及媒体关注最多是:哪里发生地震?本地有无地震?房屋是否安全?地震来了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在防震减灾知识内容上,选择有针对性和社会公众需求的知识内容进行宣传教育,不要造成“我说的你不想听、你想听的我没说”。在宣传教育中,对于一些地震基本知识、地震灾害等内容,可以不再宣传或不作为重点;要结合本地地震地质情况、震情形势进行宣传教育;在房屋抗震设防知识宣传方面,城市、农村要区别对待,城市人关心的是自己买的房子是否抗震,而农民要告诉他们如何建抗震的房子;对于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要注重知识内容的科学性,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应急避险知识,今天是否适用,应该很好的推敲,我们不能做“误人子弟”的事情。在宣传内容上,还可以适当增加地震宏观异常知识,这方面宣传要慎重,毕竟地震宏观异常目前还在探索研究中。
对于不同人群对象选择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方式得当,才能收到最佳的宣传教育效果。对于中小学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纳入课堂教学,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教育,同时可组织适当的课外活动,例如,我们今年通过亲子俱乐部的形式,用招募的方式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地震灾害模拟体验活动,许多孩子和家长认为这种活动方式好;对于社区居民,可选用互动加奖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这两年我们搞过类似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于机关干部,通过党校课堂、机关论坛、联合党课等平台,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这种方式对授课人要求高;对于企业职工,有计划地上门宣传教育相对适合一些;对于农村居民,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目前还是一个难解问题。
在少震区、弱震区,如何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一个值得和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