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66001)
基于生态效应的沿海城乡空间组织模式探究
杨君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66001)
通过引用了Forman教授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北戴河新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为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北戴河新区城乡空间组织模式,是以生态效应为准则的沿海城乡空间组织模式探究的一次尝试。
生态效应;景观生态学;空间组织模式
当今,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最为严重的当属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绝大多数生态环境破坏具有不可修复性,所以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城乡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北戴河新区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秦皇岛市滨海地区的西侧,与北戴河区隔河相望,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新区拥有河北省内稀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伴随新区旅游开发势头的迅猛趋势,统筹城乡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积极有效地保护新区稀缺宝贵资源和生态环境。
2.1 生态效应含义
生态效应(ecological effect)有两层含义。
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定义为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在其存在或活动过程中,对其所在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定义为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如人为活动排放出的各种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等对大气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生态效应。
2.2 生态效应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保持动态平衡。
积极的生态效应表现为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自然支撑,如农田、草地、湿地、森林、河流湖泊和城市绿化等。
消极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人类不良的生产活动直接破坏生态系统内部稳定性和破坏生态系统所依赖的区域环境,进而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2.3 重视生态效应的影响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性活动的空间载体,生态效应与城乡发展之间存在作用与反作用,城乡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允许或禁止的活动。因此,重视生态效应的影响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对北戴河新区滨海旅游度假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
北戴河新区总体规划以景观生态学研究为基础,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城乡发展过程的控制和影响作用,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安全。景观生态格局对生态过程和特征会产生强烈影响,城市景观结构和空间形态影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途径。城市整体景观格局包括各种景观要素的组合结构,以及由要素组合表现出的城市空间形态[1]。
景观生态网络分析与规划是提高城市开敞空间生态价值的有效手段[2-3]。北戴河新区规划从生态安全格局角度出发,构建理想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构网络,城乡发展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提高土地的优化利用,进而形成北戴河新区特有的空间组织模式。
3.1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3.1.1 生态敏感性分析
北戴河新区规划综合多种生态敏感性分析手段,确定低敏感、较低敏感、中敏感、较高敏感、高敏感等5个级别的生态敏感区。总体来看,从沿海往内陆推进依次为高敏感区、较高敏感区、中敏感区。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为低敏感和较低敏感区,中敏感和较高敏感区零星分布于其中。
3.1.2 理想生态安全格局建构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也是土地和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基本格局[4-6]。规划以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基础,梳理生态基质、生态廊道、生态斑块。通过沿水系景观林带、交通防护林等线性人工生态廊道的建设,沟通农田、林地、海洋,联系乡村和旅游区,形成自然与人工环境相融合,“生态基底、网络联系”的理想生态安全格局。
3.2 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是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被Forman教授认为生态学上最优的景观格局[4-6]。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强调集中使用土地,保持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北戴河新区总体规划在理想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采用组团发展的空间拓展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基础和增强生态服务。规划将北戴河新区划分为三大类生态发展单元,即生态涵养单元、生态建设单元和生态乡村单元,并进一步明确每类单元相应的目标、重点保护对象、发展策略及实施措施等内容。其中,生态涵养单元以保护和恢复主题为主;生态建设单元又分为生态服务建设单元和滨海旅游建设单元,其中生态服务建设单元以低碳和共生主题为主,滨海旅游建设单元以保护与融入主题为主;生态乡村建设单元以整合和优化主题为主。
3.3 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优化方法
3.3.1 总体布局
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Forman教授认为景观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考虑保护和建设的格局应该是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并且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涵养所必需的自然栖息环境,这些斑块应有足够宽度和一定数目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活动的需要[7]。
北戴河新区规划总体空间结构是“一带、两区、四片、多点”。
1)一带是指滨海旅游度假带。通过对滨海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形成若干旅游度假区。通过沿海主干道和沿海慢行路,将各个旅游区衔接起来。
2)两区包括森林公园和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四片分别是南戴河片区、中心片区、赤洋口片区和七里海片区。
3.3.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在城市生态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绿色空间的比例是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参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力循环等方面。
北戴河新区生态绿地系统保护新区的生态绿地资源,通过滨河景观林带和沿路防护林带,连通滨海旅游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区内部的公共绿地与生态乡村功能区的生态林地、农田,合理确定各类各级绿地分布,方便服务游客和居民。规划将滨海旅游功能区、综合服务功能区内部的公共绿地与生态乡村功能区的休闲农业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林地、滨河景观林带和沿路防护林带相结合,形成覆盖全区的生态绿地系统。
3.4 生态恢复
北戴河新区总体规划在景观生态规划的同时,将生态恢复也作为生态效应准则内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恢复策略包括退塘还海、保护和恢复湿地河流水系、保护和恢复鸟类栖息地区和保护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在积极保护和改善现有的海湾、湿地、森林等多样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恢复滨水生态空间,建立人与自然共处的关系,建立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生态协调的关系,从而提高北戴河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具体的生态恢复措施有:节约淡水资源、增加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发展循环经济,减轻湿地的水质污染。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北戴河新区规划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生活质量,尤其对保护新区内具有重要的生态、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生态资源,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城乡建设规划的实施将构建海洋、沙丘、滩涂、森林等多样化的自然特色,彰显蓝天、碧海、黄沙、绿林的风采和魅力,将北戴河新区打造为河北环渤海片区海文化载体和经济动脉。
为保护北戴河新区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针对敏感片区如生态涵养单元等还要进行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利用GIS等专业技术,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真正做到对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和恢复。
[1]宋治清.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
[2]Cook,E.A..Urban Landscape networks an ecological planning framework.Landsc.Res,1991.
[3]Cook,E.A.,van Lier.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o Networks.Elsevier,Amsterdam,1994.
[4]Forman R T T.Land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5]Forman R T T,Godronm.patches and structural compotent for a landscape ecology[J].BioScience,1981.
[6]Forman R T T,Godronm.Landscape ecology[M].New York: John Wiley&Sons,1986.
[7]陈波,包志毅.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规划师,2004.基于生态效应的沿海城乡空间组织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