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嫒
(甘肃省肃南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 肃南 734 400)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牧业县,畜牧业在自治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全县农牧民生存发展、增收致富的基础产业。全县有可利用草原面积142.2万公顷,理论载畜量120万羊单位,为发展畜牧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畜牧业基地和羊产业大县。2014年全县共饲养各类牲畜118.04万头只。目前,全县已基本建成70万只高山细毛羊基地、15万只羔羊育肥基地、5万头牦牛养殖基地、800头马鹿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细毛羊、牦牛为主的生产经营格局。农牧民人均收入过万元,其中70%的收入源自畜牧业生产。
全县饲养的家畜品种以甘肃高山细毛羊、藏羊、牦牛为主。细毛羊以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为主;藏羊、牦牛以完全放牧为主。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可以保证家畜营养相对均衡,冬春季掉膘率不超过20%,确保生产母羊有一个较好的体况。同时保证了草原利用率不超过70%。是目前全县推广最好、农牧民最乐意接受的饲养模式。完全放牧为主的饲养模式主要集中在藏羊和牦牛,也符合这两个品种的生态习性,但是随着饲养量无序增加,对草原采食和践踏的破坏日益加剧,在租赁放牧的草原尤为突出。
根据调研,放牧+补饲和放牧+舍饲的模式,因饲养成本低,适合单胎畜种的繁育,全舍饲适合多胎畜种和短期育肥。经综合2013和2014两个牧业年度调研结果,羔羊的育肥效益是220元;老绵羊的育肥效益是120元;牦牛的育肥效益是400元。羊的育肥期控制在90d以内,牦牛的育肥期控制在120d以内。农区茬地借牧繁育是农牧民自我探索和首创的养殖方式,也是近年肃南县发展最快的养殖方式,在全县的各个乡镇都较为普及。
肃南县的优势家畜品种细毛羊和牦牛,通过多年的改良、复壮,综合品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细毛羊只均产毛量达到4.2kg;屠宰率达到49%;产肉量达到21 kg。牦牛只均屠宰率达到47%;产肉量达到95 kg。
农牧民习惯于马牛羊齐全的养殖模式,导致主养畜种的数量难以扩大,规模效益无法彰显,同时造成劳动力资源隐形浪费。
随着养殖户的增加,家畜数量在不断扩大,但是饲草料的投入严重不足,大家习惯于完全依赖天然草地放牧的生产方式,草地处于过载水平,家畜营养不足,生产力水平下降。特别是秋季饲草储备不足,冬春高价采购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饲养成本上升。
随着全县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草地面积小,不适合放牧饲养的养殖小户,拥有的草地往往成为“鸡肋”,不能及时转型,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而这些小户我们认为是最适合开展舍饲养殖的人群。
租赁是肃南县草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在调研中发现,租赁期越短,对草地的过度利用越明显,尤其在租赁期的最后一年,几乎是掠夺式的利用,导致租赁双方的矛盾也比较多。加强草地流转的管理和草原监理是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有效的手段。
2.5.1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全县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全依靠公共服务机构,协会和合作社没有成为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为农牧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无法与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相结合。
2.5.2 产业链缺失 草食畜牧业必须依靠大量廉价的优质牧草,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饲草生产环节专业化不强,这个环节成为该县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
2.5.3 专业化程度 在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的过程中不注重规模化、专业化。
积极开展农牧民培训工作,培训要做到有的放矢;在舍饲水平较高的区域、牧户、合作社,大力推广两年三胎、选育和引入多胎种羊(布鲁拉等);在放牧区推广18月龄母羊繁殖、羔羊早期补饲断奶、羔羊直线育肥等措施。开发水源,贮草备料,改善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生产,如羔羊当年育肥上市,牦牛早期育肥屠宰,扬夏饱秋肥之长,避冬瘦春乏之短;采取适用技术,加速技术改造。
利益机制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肃南县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一切矛盾的焦点。畜牧业不仅是肃南的传统产业,更是富民安民的基础产业。抓紧研究制定新形势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尽快跟进后续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相关政策规定的落实,妥善解决好补奖政策落实中出现的各种共性和个性问题,确保这一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突出甘肃高山细毛羊主导地位,全面落实产业扶持奖励措施,把转变养殖方式、改进羊毛品质、提高繁殖率、培育新品种作为关键措施,坚持不懈地做好细毛羊改良、补舍饲养殖、标准化生产、科技推广、农牧民培训等工作,着力提升质量、打响品牌、提高效益。进一步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和带领农牧民参与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统一组织畜产品销售,形成规模优势。支持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科研单位投资绿色畜牧业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进一步提高肃南绿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护农政策,积极引导农牧民通过发展旅游等三产服务业,拓宽增收渠道,确保群众收入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