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晖
以资本为纽带构成的委托代理关系是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产生的基础。资本层级结构在逐步延伸,集团公司对下属成员单位的约束力却在不断减弱。保持集团整体目标一致,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是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目标。
由于集团企业中没有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使得预算管理的控制权与监督权大部分都落到了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手里,相反董事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权限无法实现。且企业集团预算没有体现全局性和适应市场变化的特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与有效预测,使得预算体系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生产与销售决策的正确性受到质疑,导致预算调整频繁,从而冲击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在众多的集团中,成员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银行账户,集团难以监控成员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并且资金流向没有合理的预算与控制,资金无法落实。集团部分成员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现金充裕,造成部分资金闲置。而部分成员企业缺乏经营资金,不得以向银行举债,导致集团公司整体在收取微薄存款利息的同时支付金额较大的贷款利息,集团整体财务费用较高,集团公司未能在各成员之间合理调配资金。随着集团的发展和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集团公司内新的成员企业不断加入,但很多成员企业全部或部分依靠母公司的资金经营,影响了母公司的资金周转。
一是财务信息舞弊严重。由于财务控制力和管理手段的落后,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及时、不对称、不透明。各下属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愿提供真实的相关信息,从各个层面截留财务信息,使得集团整体的资产与负债、收益与支出脱离实际情况,导致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真实。二是财务信息披露滞后。集团内部下属企业之间大量的内部交易,信息不能及时汇总传递,大大影响了合并报表的抵消工作和对外关联交易的披露。
一是缺乏贯通母子公司的财务监督机制。企业集团本身没有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的财务监督机制,财务监督往往各自为政。子公司因为具有相对独立的投资决策权、资金调度权,在经营过程中,有时会偏离母公司的要求,又因内部财务监督缺少力度,会导致母公司对子公司监督失控;并且企业集团财务监督主要集中在事后的反馈性控制,缺乏事前的预防性控制和事中的实时性控制。二是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一方面是由于集团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审计部门权威性较差。另一方面是审计方法和手段落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在企业集团中,对子公司的预算控制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以资本预算为核心,采取“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确定集团的管理目标与发展战略,并按照责任进行划分,确定成员企业财务预算的基础和所要实现的经营目标。一旦目标确立,并层层分解下去,责任预算具体落实之时,具有强制约束力,易为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调整与评价。
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资本结算中心是集权治理下的基本模式,能够使交易费用最小化,集团资金流动最优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集团实时掌握子公司的财政状况,并及时掌控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实行资金结算中心的集中式资金管理,即集团公司资本集中管理和子公司资金自主管理相结合、集团成员资金核算与财务公司金融服务相结合、资金占用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资金信息化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鉴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会选择各种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行为,因此对公司进行财务控制最好的手段不是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而是利用有效的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激从而达到内部约束的目标。没有了激励的依托,单纯地控制势必造成子公司的缺乏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得整个集团效率低下。因此集团财务控制需要明确并落实对子公司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与具体方案。整体思路是将子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业绩、子公司发展规划和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协调一致,运用年薪、奖金、股票和期权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经营者的以未来收益激励现在奋斗,以长远发展约束短期行为的目的。
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处理得当可以增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约束力,最终达成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由总经理主持日常工作,保证在企业集团中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此外,内审部门应定期进入子公司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问题。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实现集团财务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要在企业集团外部实行权力监督、监察机关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为一体的有效的社会公众监督体系,以保证企业集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