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枫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生理状态下,体内纤维蛋白溶酶和抑制酶活性保持动态平衡,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序、正常的运行,没有凝血发生,也就没有D-Dimer生成.在病理状态下,发生凝血有血栓形成时,机体内的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α链裂解出FPA,生成纤维蛋白Ⅰ;从β链上裂解出FPB,生成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在血管壁上被Ⅻ作用,经过活化后的纤溶酶裂解产生各种的FDP碎片,随后在r链的作用下产生包含r链相连的两个D片段,即D-Dimer.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平衡失调,凝血功能会随之增强,产生一系列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imer的含量也会增高,尤其是与血栓形成相关的疾病以及生理性凝血平衡失调时均会出现D-Dimer含量升高的现象.因此,D-Dimer反映出的并非某一种疾病的特异性表现,而是与凝血和纤溶过程相关类疾病的共同的病理表现[1].
D-Dimer的检测方法已经种类繁多,但由于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乳胶凝聚法、酶联免疫法(ELISA)和 Latest法(D-Dimer定量检测).乳胶凝聚法是一种半定量的检测方法,虽然出结果快而且操作相对简单,但是由于它的敏感性过低,所以不适合广泛应用;ELISA法因为是一种定量检测的方法,而且结果比较准确,敏感性也比较高,所以常被应用于血栓一类疾病的诊断,但是此种方法操作过程相对复杂;Latest法的操作较为简单,敏感性也比较高,从而得到众多医院的青睐.近些年,国内外对酶联免疫定量检测D-Dimer(VIDAS-DD法)法的研究应用较多.胡云建等报道,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进行酶联免疫定量检测D-Dimer,以494ng/ml为阳性界值,其对肺栓塞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均为100%[2].
DVT是指机体内的血液在深处静脉不正常的凝集,患者初患DVT期间不易察觉症状,只有在按小腿肚或大腿根时,会觉得其深部疼痛即提示DVT的形成,这是由于周围组织中的无菌性炎症所引起的.但是,如若怀疑患有DVT疾病,应及时检测血液D-Dimer水平或者做静脉造影来进一步确定.如此,就可以使大多数的DVT患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传统的检测DVT方法—静脉造影方法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疼痛,而血液D-Dimer水平的检测仅是抽血就可以完成.而且有研究发现,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患者,其血浆D-Dimer水平也会升高,因此,当医生怀疑患者患有DVT疾病时,应及时检测血浆D-Dimer水平,如果结果正常就可完全排除DVT了,这样患者就可以免受创伤且减少财力的消耗[3].
PTE以血栓栓塞较为多见,是一种常见且会危及生命的疾病.血栓形成时,血浆凝血因子V,Ⅷ,Fib等物质的增加,蛋白C的生成会减少,血小板大量聚集并且功能增强,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导致PE[4].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后的产物之一,所以D-Dimer含量的高低可以用来诊断体内血栓的形成或溶解的程度.一直以来临床上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但是由于此法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而且操作费用相对较高.因此,检测血浆D-Dimer的含量来诊断PTE得到诸多医院和患者的青睐.
DIC是一种会出现严重的血栓与出血并存的疾病.就是由于体内凝血和抗凝平衡失衡导致许多小血栓的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以并发许多系统的疾病.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D-Dimer的含量可以用来检测纤溶系统亢进.如果患者患有DIC疾病,则患者在血栓形成的同时继发性纤溶也开始亢进,这个时候就会有大量纤溶酶形成,则D-Dimer的含量也就随之增加,因此,检测D-Dimer的含量可以用来发现早期的DIC患者,对DIC患者的预防、诊断、预后就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据实验证明,恶性肿瘤患者的体内存在一系列的凝血相关系统平衡的失调,使得患者体内有诸多大小不一的血栓形成,而且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十分高的分泌能力,其可以分泌大量的纤维蛋白溶酶激酶,催化局部纤维蛋白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使得纤溶酶原降解为纤溶酶,继发纤溶亢进,此时,患者体内的血浆D-Dimer含量增多.有研究对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浆D-Dimer阳性检出率统计,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imer阳性率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同时发现不同的恶性肿瘤血浆中D-Dimer的阳性率有差别[5].因此,D-Dimer含量的升高与否,对肿瘤的预防、治疗、术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众所周知,肝脏在机体的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抗凝与凝血因子的主要的合成场所.当我们机体的肝脏代谢失常时,抗凝与凝血因子的含量便随之减少,因此就会引起血管堵塞或者出血的现象.而且,如果肝脏的重要组成单位肝细胞有损坏的话,则由其产生的纤溶酶抑制物的含量也会减少,此时,肝脏的各种功能就会迅速衰减,D-Dimer的含量也会升高.所以,D-Dimer的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纤溶亢进指标[6].且其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都有着重要意义.
肾病综合征也会导致机体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平衡的失调,使得机体微循环很差,血小板无序活跃聚集,凝血功能大大增强,血流速度变得极度缓慢,从而引发患者血浆D-Dimer的含量升高,可并发不同程度的高凝危险,尤其是血栓的形成,会严重的影响预后,这也是此病最常见的致残和死亡的原因.因此,简单、准确、有效的D-Dimer含量的检测在没有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明显的儿童肾脏疾病中,可以间接对血液高度凝集情况的预后和抗凝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判断.
有研究显示:血浆D-Dimer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P)[7].因此血浆D-Dimer含量可以用于冠心病早期发现和临床分型.还有一些研究者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D-Dimer含量也是明显升高的[8].若用溶栓药物后,D-Dimer的含量先是呈升高曲线随后立即呈下滑曲线,则表明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给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各种大小型血栓的形成,此时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各种脑部的疾病.在急性发病时,机体会对凝血的变化和血栓的形成非常的敏感,血浆D-Dimer的含量就会升高;在其缓解期的时候,由于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缘故,血浆D-Dimer的含量会降低,但还是比正常时候高.有很多研究表明:脑梗死的患者其血液中血凝平衡失调,有很大的凝血倾向,然后就使得身体内的纤溶亢进.因此,此时测定D-Dimer含量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意义[9].
王克俊等[10]检测46例AMI患者溶栓前后的D-Dimer水平,结果显示:溶栓后1小时逐步升高,6小时达到高峰,12小时逐渐下降,D-Dimer峰值前移是溶栓成功的标志.因此,D-Dimer的变化可作为溶栓治疗监测、指导溶栓药物用药的指标[11].若使用了溶栓相关的药物后检测D-Dimer含量呈曲线呈上升趋势的话,说明该药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若D-Dimer的含量出现其他情况则说明该药物摄入剂量过低,若检测D-Dimer的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此时就可以停止溶栓了.
有研究表明通过检测未妊娠的妇女、健康临产妇女和子痫前期的D-Dimer血浆含量,子痫前期患者的D-Dimer水平高于健康临产妇女及非妊娠妇女,这说明在生产之前做血浆D-Dimer的水平监测对预防、诊断和治疗妊高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伴有微血栓形成的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都会升高.
综上所述,D-Dimer含量的升高适用于检测多种疾病,血浆D-Dime水平的升高与否是用于判断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调准确、灵敏的指标,准确的血液D-Dimer含量结果对很多有血栓形成性的疾病和原发、继发性纤溶亢进方面的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作用.且根据临床的现实需求,考虑到患者的一些病情和财力情况,简单、有效、便宜的血浆D-Dimer检测方法在医院及患者中均会受到广泛欢迎.
〔1〕崔树名.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896-898.
〔2〕胡云建,陶凤荣,王厚东,等.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检验杂志,2002,25(2):95-97.
〔3〕王梅,王金良.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84.
〔4〕Ahuced K,Saced E.Nephrotic syndrome and pulmonary artery thombosis[J].Am J Nephrol,1995,15:274-276.
〔5〕胡志德,于璐璐.5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比较[J].血栓与止血,2006,12(6):262-263.
〔6〕钟洪明,朱顺强.肝脏疾病患者组织因子抑制物检测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9):795-796.
〔7〕徐希国.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23):42-43.
〔8〕Derhaschnig U.Laggner AN.Roggla M.et al.Evaluation of coagulation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the emergency room [J].Clin Chem.2002.48:1924-1930.
〔9〕杨栋梁,杨晋荣.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临床血栓性疾病阴性预测值的意义评价 [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3):274-275.
〔10〕王克俊,剂蕊平,耿海燕,等.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AMI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杂志,2007,20(1):30-31.
〔11〕樊启光,张嫒嫒.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