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语境下中原根文化的对外大众传播

2015-03-21 02:0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中原价值观

李 亚

(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中原根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血脉之根和精神之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灵魂、精神家园和共同的“记忆”,显示着河南地区文化的根源性和母体性。中原根文化博大精深,但海外输出的效度较低。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在后殖民语境下迎合西方期待视野的对外大众传播理念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传播内容和结构错乱、传播手段单一化造成的。

一、中原根文化对外大众传播的困境

中原根文化对外大众传播无法逃脱后殖民主义国际文化背景的束缚。后殖民主义是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一种关系描述。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资本主义国家于18、19世纪所建立的殖民体系,于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操控经济、干预政治、同化文化、意识渗透等手段把旧有殖民地国家地区继续纳入其影响和控制之下,这便是新的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

在后殖民时代的漩涡中,中国努力实行着社会变革。但是,近代社会变革中对传统文化的过分打压以及后殖民时期西方价值观的浸染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互动传播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在文化交流中,西方强势文化对非西方弱势文化实施文化霸权。在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下,中国文化在文化互动中处于“失语”状态。中原根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价值观的异化与文化身份的错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中心主义。

西方中心主义存在一个不自觉的假设,即西方文化比非西方文化具有优势或占据更高的地位。西方中心主义者认为西方文化代表了一切文化的发展趋势。西方中心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视角,即西方视角。他们采用西方的视角,运用西方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作为标准来衡量非西方文化。西方中心主义者以西方为中心的理论体系评判中原文化、编织中原形象,刻意编造中原发展停滞不前而西方则不断发展进步的故事。据统计,近几年国外主流媒体对河南的相关报道频率有所提高,但是从报道内容上看,更多关心的是安全生产问题和生存环境问题,而这些报道绝大多也都是负面的,对文化的涉及很少。

西方中心主义者对中原形象的重构,严重影响着对外文化传播者的传播理念,造成传播内容缺乏系统性与自主性。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媒体对河南的报道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建设和民生等问题,对中原根文化对外推介内容不平衡、不全面。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以西方为中心,以中原为附庸,使中原根文化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其核心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上述倾向性在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融合进程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中原根文化在西方文化空间的旅行过程中,核心价值观被异化,“在‘反向格义’中‘西化’中国哲学形态现象比比皆是,结果造成了使西方读者进入了一个完全没有陌生感的思辨领域”[1]123-124。这就很容易使西方认为中原没有根文化,即便是有,也不过是和西方文化差不多,没有什么特殊性。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导致中原根文化在域外传播的历程中本土文化身份不清晰,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软实力被削弱。

二、中原根文化对外大众传播中的问题

大众传播是专门的传播机构通过特定的工具和手段向众多分散的受众进行大规模信息传播的活动。从传播媒介上看,大众传播经历了由平面印刷传播到电子视听的单向传播再到网络信息的双向即时互动传播三个时期。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媒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和行为方式。但在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中原根文化对外传播的理念、传播内容、传播目的和传播模式等方面都无法摆脱西方对东方的期待视界,其精髓输出效能一直偏低。

中原根文化的对外传播理念受后殖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导致对外传播的选材满足西方对异国情调和猎奇口味的审美期待,丧失了中原根文化的身份标识。中原根文化输出主体缺乏能动性,认可和追随西方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默认东方文化的落后。除少林武术外,中原根文化中的戏曲文化、医药文化、姓氏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传播相对缺乏。东方文化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探寻新的更加灵活、有效的运作模式。

中原根文化对外传播结构错位、层次混乱。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根据文化受众的不同,将某一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分为两个层次:以城镇为核心的少数社会上层人士参与的大传统文化和以乡村为中心的由多数普通农民和市民参与共建的小传统文化。中原根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包含“大传统”与“小传统”两个方面。中原根文化也可分为以精英文化为代表的大传统文化和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小传统文化。中原根文化的对外传播现状重视大传统、忽视小传统,造成传播层次的错位与结构不平衡。虽有孔子学院等正规输出中国“大传统”文化的组织,但是“大传统”和“小传统”并没有达成一致的价值观。以“小传统”形式输出的中原根文化或层次太低,或有悖于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这样的“小传统”不能代表“大传统”的价值观,大量传播反而会败坏中原根文化的形象。

中原根文化对外传播目标受众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目前中原根文化对外传播受众定位的趋同倾向较明显,大致分为以外国人和华侨为代表的境外受众和以外语学习者为主的境内受众。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定位造成中原根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目标受众不具体、不明确。中原根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单一,传播手段滞后。诚然,少林文化作为中原根文化的代表对提升河南地区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的影响。但除了电影和电视的虚构影音传播路径外,对反映小人物真实生活写照的纪录片相对较少。由于缺乏全方位、多元化的国际传播平台和传播手段,地方媒体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缺乏国际竞争力。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实质上是主动性小,被动性大;说得再清楚一些,就是中国文化并没有能够把自己的精品主动地奉献给世界,而是不由自主地任凭别人来挑挑拣拣。”[2]83也就是说,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对外输出者很少主动选择输出的内容、规划输出的选目并加以宏观的指导。

总之,中原根文化的输出缺乏整体性把握,使中原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很难得到有效传播,影响了中原地区良好形象的塑造和中原经济区区域软实力的提升。

三、中原根文化跨国大众传播策略

要突破中原根文化海外输出的困境,促进中原根文化在海外的有效输出,一方面要围绕中原根文化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输出内容,另一方面要在把握大众文化传播潮流的基础上以代表中原根文化内涵的传媒形式传播中原根文化。

(一)弘扬文化自觉理念,抵抗西方中心主义

弘扬文化自主意识,即在输出过程中既能理性把握中原根文化的特质及其承载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立特质,又能使之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经济全球化引领而至的文化全球化使中原根文化对外传播和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置的语境。西方霸权主义者不仅规定着文化贸易的形式和内容,而且浸染着非西方弱势区域群体的意识形态。面对这一挑战,区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要在抵抗西方霸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同时,利用先进的传播理念来指导自己的传播行为,凸显区域文化发展的特质和差异性。文化全球化为不同区域间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交流、冲突、融合的场域,这也是中原根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全球化进程中,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的理论,他认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指的是世界范围文化关系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建立,即全球范围内实行和确定‘和而不同’的文化关系。”[3]5我们可以将文化自觉理解为一种立足于多元文化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觉意识指导我们对文化具备“自知”的能力,具备以加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为目的的“自知”,使自身的文化能够适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文化空间的碰撞中取得自主地位。当然,文化自觉意识同时也强调了不同文化间的关系,要求我们处理好自身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在自知的基础上提炼自身文化的灵魂、把握自身文化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原根文化的有效传播。

国际化背景下,中原根文化的发展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的要求。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引进与后殖民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合的公民文化和法治文化,以自主意识和自主地位促进中原根文化与区域外文化的良性互动。“中原传统的文化自觉是要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点……真正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由低级到高级的嬗变。”[4]167同时,文化自觉要求我们不断充实中原文化,加强公民文化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

(二)调整传播结构、借力大众传媒

中原根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梳理中原根文化资源,归纳其特点,挖掘和提炼其精华,确定文化输出内容的范围和方向;提升文化输出的层次,围绕中原根文化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把最有代表性的中原特色文化作为海外输出的主要内容,注重传输中原根文化中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给海外接受者一个清晰的整体框架。既要有“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还要用“大传统”统领“小传统”的思想内涵。

此外,要考虑在大众文化发达的今天如何传播中原根文化。大众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崭新现象,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微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业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其日常生活方式中的日常文化形态”[5]11。可以说,大众文化更侧重于“小传统”,而“小传统”的传播形式就是大众传媒的各种形式,包括“叫座的电影和电视、畅销的通俗小说与流行杂志、不断更新的流行音乐与时尚服饰、充满诱惑的精致广告与街头小报,让人废寝忘食的网络游戏……”[5]11所以,必须大胆尝试各种新的“小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构建多元化的国际传播路径和平台,通过网络、电视、电影等现代传媒手段传播中原根文化。同时,加强中原地区文化传播集团的产业化进程,加大政府在经济、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河南地区传媒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地区传媒集团对中原根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的责任与意识,为中原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媒体支撑。

四、结语

受西方中心主义以及文化霸权主义思想意识的渗透与影响,中原根文化输出者习惯性地认可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以西方中心主义理论为准则,以西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来考察中原根文化,用西方话语来归化中原根文化话语。中原根文化对外传播者需要抵抗西方中心主义,倡导文化自主,科学规划文化输出结构,改善中原海外形象,提升中原经济区文化软实力。

[1]包通法.论汉典籍哲学形态身份标识的跨文化传输[J].外语学刊,2008(2):120-126.

[2]曹卫东:中国文学在德国[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10.

[3]费孝通.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在“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厦门大学学报,2000(7):5-11.

[4]刘新芬.中原文化对中原崛起的阻滞及其自身超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165-167.

[5]陈灵强.多维视野中的大众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1.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中原价值观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我的价值观
沁园春·赞中原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御中原 画饼充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