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5-03-21 02:58:30孙晓敏管大为吕健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007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0050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005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毕业生评估

孙晓敏 管大为 吕健(.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007;.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0050;.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00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孙晓敏1管大为2吕健3
(1.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1;
2.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系统、各部门、各项工作、各方人员之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和影响,反映学校办学客观状态的数据十分庞大。为此,迫切需要基于数据平台研究开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从理论上厘清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形成规律,并为质量评价提供实际的参照系。

人才质量;评估指标;高职院校

教育部2006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等职业院校强化质量意识,重视过程监控,完善质量评价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督导评估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职业院校生存的根本,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客观、科学地评估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主要从学校内部研究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

1.1 领导作用

校领导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视程度、对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办学目标与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匹配度等都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教育教学基本条件

教育教学基本条件分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两方面,其中硬件条件主要指的是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包括教学用房、办学经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仪器配置等方面;软件条件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教育教学基本条件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和保障。

1.3 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强调“双师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两方面要求:一是对于教师个体要具备“双师素质”,既是教师,又要能从事实际技术工作;二是对于教师团队,要具有“双师结构”,团队中,既有专任教师,又有从生产一线聘请的能工巧匠和工程技术人员。

1.4 专业设置规划

专业设置规划体现了一个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各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自身资源和条件优势,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有关行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制定本校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规划,通过专业设置规划以推动学校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内涵发展之路。

1.5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师资配备、实训条件建设等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财政部拨付专项经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系列举措和文件,都说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突出其定向性;应以岗位能力为参考,突出其直接性。高职教育与生产的关系具有直接性;应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其兼容性。

1.6 人才培养模式

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发文提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文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方式。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不同部门有不同解释,如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将其界定为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教育部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将工学结合的本质界定为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提出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主要评估指标研究

2.1 已有评估指标研究

2.1.1 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

2008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提出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研究分析,全面了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情况,以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引导学校不断自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围绕学校的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社会评价等七个方面开展评估。

2.1.2 兄弟省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根据《意见》和《部评估方案》精神,各省结合实际,制定了本省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对《部指标体系》中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社会评价等七个主要评估指标的22项关键评估要素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细化了重点考察内容。

2.1.3 湖北省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湖北省2009年印发了《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鄂教高[2009]8号),对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进行了细化:评估工作由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项主要评估指标组成,主要评估指标下共设22个关键评估要素,并将其中办学目标与定位、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课程内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特色、质量监控、就业等10个关键评估要素列为核心要素。

2.2 评估指标体系深化研究

2.2.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鉴于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与第二轮高职院校评估方案的密切关系,在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时,应紧密围绕数据平台指标,结合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等文件的相关精神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数据平台相关指标体系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一般框架进行一一对应。具体应遵循以下四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尽量保证各一级指标间既要相互关联,又要相互独立;二是公正性原则。指标体系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被选择的各项一级指标对评价对象而言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保证公正性的前提,符合可比性条件要求的指标必须通过严格的论证和横向的比较,确保评价指标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应受评者的客观实际情况;三是应用性原则。指标体系设计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应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因此,指标的选择要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繁简适中;四是导向性原则。指标不仅能够测量,还能够指引方向。

通过四大原则设计的指标体系初稿还需经过反复比较、多方论证、集体研讨,最后才能筛选出具有可视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特征的评价指标。

2.2.2 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指标体系要反映出明确的评估目标,同时还要考虑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即信度和效度的问题,还要保证社会公众对于特定的评估结果是持信任态度的。所以,评估指标体系务必要科学、合理。基于数据平台构建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设有八项一级指标,包括:院校领导、基本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招生就业及社会评价、学生。一级指标下面又包括、结构、人才培养重视程度;教学基础设施、办学经费;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专业设置;课程、职业资格证书与社会培训、顶岗实习、产学合作;质量控制、管理队伍、专职教学研究人员;招生、就业;综合素质、社团活动等21项二级指标。评估中不但要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发展现状展开评价,还要评价学校进步幅度和发展潜力。

基于数据平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等级标准:

(1)院校领导

1)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发展规划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需求,遵循学校特色和发展优势。学校发展定位清晰明确,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注重学校规划发展,发展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基本符合。

2)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人均听课节数、走访学生寝室次数、走访校外实习点次数、参与学生社团文体活动次数。分工明确,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关注教学、学生频率≥当年全省平均数的1.5倍。重视教学工作,基本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关注教学、学生频率≥当年全省平均数。

3)结构领导班子配备情况,班子成员年龄、学历、职称、科研等基本状况。领导班子配备齐全,结构合理。领导班子配备基本齐全,结构基本合理。

(2)基本办学条件

1)教学基础设施占地、建筑面积,馆藏图书资料,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机房,校园网,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册数符合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相关标准,与学校的发展规模相适应。校园网建设水平高,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册数符合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合格标准。校园网信息畅通。

2)办学经费经费收入,经费支出。办学经费投入充足,可保证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并另有专项资金支持;学校经费自筹能力较强,能基本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当年全省平均数1.5倍。办学经费投入充足,可保证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学校有一定自筹经费的能力。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当年全省平均数。

(3)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及附属用房生均面积,校内实践基地当年新增设备值,学年校内使用频率,学年社会使用频率。多数专业都建立了符合专业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教学设备利用率高。各专业都具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条件,专业覆盖率,平均接待学生量(人次),平均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接收应届毕业生就业比例。有在校生专业都建有稳定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效果好。多数专业都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3)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在校生人数比例,社会人数比例。鉴定在校生人数比例,社会人数比例≥当年全省平均数的1.5倍。鉴定在校生人数比例,社会人数比例≥当年全省平均数。

(4)师资队伍

1)校内专任教师专任教师结构,执有职业资格证书比例,双师结构比例,骨干教师比例,校内专任教师人均授课及教学工作量,教师年均授课量离散度,人均培训进修,人均获奖项目(包括行政性奖励),人均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项目,人均主持在研课题,人均公开出版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并有合理发展空间;专业基础课和相对应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人均指标≥当年全省平均数。

2)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基本情况及结构(年龄、学历、职称、职业资格),校外兼职教师授课及教学工作量情况。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拥有专业技术职称或或职业资格证书覆盖率高,发展趋势好。专兼职教师课时折算后比例接近1:1。

(5)专业(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1)专业设置专业规模(各专业平均人数)专业带头人职称结构,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数量。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趋于合理,专业优势比较明显,新办专业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框架基本形成,专业设置比较合理。

2)课程各专业ABC三类课程分占总学时的比例,校企开发课程数比例,各专业平均精品课程门数。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符合专业建设规划要求,过程管理严格,建设成果丰硕;校本教材门类和数量充足,选用三年内新教材率≥60%;各专业平均精品课程门数。有课程建设规划,具备教学基本条件,教学组织与管理得当,教学效果较好;有较高水平的校本教材,选用三年内新教材率≥当年全省平均数。实践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

3)职业资格证书与社会培训各专业在校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取的符合专业面向职业资格中高级证书比例,社会技术培训人数。职业证书、等级考试通过率高;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数量多、级别高;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证学生全员参与,通过率达90%以上。职业证书、等级考试通过率较高;有一定数量的竞赛获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证学生参与率高,通过率达80%以上。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生覆盖率,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对口率,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录用率,专业顶岗时间。顶岗实习毕业生覆盖率、对口率高,专业顶岗时间不低于半年。顶岗实习毕业生覆盖率、对口率、专业顶岗时间≥当年全省平均数。

5)产学合作各专业平均产学合作企业总数(个)、订单培养数(人)、共同开发课程数(门)、共同开发教材数(种),产学合作企业支持学校各专业兼职教师平均数(人)、接受顶岗实习各专业学生数(人)对学校捐赠设备总值(万元)对学校准捐赠设备总值(万元),接受毕业生就业数(人)学校为企业技术服务年收入(万元),学校为企业年培训员工数(人天)。各项平均指标≥当年全省平均数1.5倍。各项平均指标≥当年全省平均数。

(6)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

1)质量控制教学与学生管理文件,专职督导人员基本情况,评教情况,学校获奖次数及级别。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备,过程监控效果明显。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基本健全,运行情况良好。

2)管理队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学生就业指导人员基本情况。有专门学生就业管理和指导部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理念先进;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效果显著。有专门的学生就业管理和指导机构,机构人员基本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相关机构有学生就业管理和指导职能,可以满足工作需要。

3)专职教学研究人员专职教学研究人员结构、在研课题数、科研成果,重大制度创新情况。专职教学研究人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有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重在制度有创新。专职教学研究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7)招生就业及社会评价

1)招生专业录取率、专业报道率。生源质量好,三年内新生报到率≥85%。生源质量较好,三年内新生报到率达到70%。

2)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上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毕业生的9月1日就业率(%),毕业生在本省就业比例,毕业生平均起薪线,毕业生升迁率(%),毕业生转岗率(%),现状满意度晋升率,用人单位认可度。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0%;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80%,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好;三年内用人单位满意率≥80%。三年内学生毕业学年前半年就业率达到当年国家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达60%~70%,学生就业工作有促进措施,效果明显;三年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达到60%。

(8)学生

1)综合素质学生获奖情况,学生社团、红十字会获奖情况,辍学率。学生获奖项目多,级别高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目,获奖较多。

2)社团活动学生社团设置情况,红十字会设置情况,志愿者(义工/社工)活动情况。社团活动成员参与程度高,开展好。社团组织机构健全,活动开展情况较好。

1 刘义,熊仕涛,周慎.回眸—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评建理论与实践[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范露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杨应崧.自源头开始的探索一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导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4 周慎.高职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的建设与运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2(5)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alent Cultivation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N Xiao-min1,GUAN Da-wei2,LV Jian3

(1.Hu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wuhan 430071,China;
2.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Wuhan 430050;
3.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05 China)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a complex organism,because complex connections and influences exist among each system,department,work item and each personnel.The data base showing the school’s running status is huge,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 talents training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platform,so that the formation law of talents training can be clarified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can be provide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Talent Quality;Assessment Index;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71

A

1671-8100(2015)06-0006-05

(责任编辑:康明已)

2015-09-10

孙晓敏,目前在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毕业生评估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估依据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