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玉
(赤峰学院 政法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理论命题是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但对内蒙古边远城市来说意义重大,可延伸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牧区的范围,由支持农牧业生产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展到农村牧区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水电以及农村牧区新能源的建设上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这个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者,系统地研究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具有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八篇《改善民生》内容相当明确,它从百姓关心的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全部涵盖,充分尊重社会呼唤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意愿,着重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与民生改善对等,惠及人民,可以说是个不小的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法则更进一步,即:2020年要做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则更加明确和完善,进一步夯实了这些目标.这些提法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新形势下,公共服务战略的形成,可以说,它既是对中国近百年来城乡建设道路探索历史逻辑的延续,更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当前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还处于相对模糊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其实,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把中小学义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归纳为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可以说,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的雏形.当然,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具备了公共服务的部分的共识,但并没有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界定.但共识部分却很明晰,即:“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为主的,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为保障全体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提供的,全体公民公平、平等、普遍享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其具有基础性、公平性、普惠性、时代性、地域差异性等特征.”
“均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平均、相等的意思.“均等化”本质上是“平均、相等”向前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本研究报告的均等化并不意味着完全相等,而是相对的.内蒙古地区不同旗县、农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成本等参差不齐,有局限性.所以“均等化”从另一个角度可理解为农牧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如:农牧民是否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农牧民是否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资源;农牧民是否享有“公民平等待遇”等.毫无疑问,在一个国家迈向高度文明、高素质公民的进程中,无论性别、种族、老幼,作为公民基本享受的义务教育和医疗救助等公共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公开、公正、公平、合理,这才体现出国家的民主和进步.
本研究以内蒙古乡镇苏木为基础,试图通过聚类分析,挖掘不同类型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特点和差距,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均等化成因,具有较强针对性.并提出可操作性及对策建议.
国外学者对公共服务问题已经探索很久,学界公认比较早论述此问题的是亚当·斯密(Smith.A.,1776),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曾阐述和分析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他认为国家有义务为全体公民合理公平的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国家的职责所在.学者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54)在其著所著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了“纯公共产品”的独特定义,涵盖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有意思的是,学者蒂伯特(Tiebout,1956)的著名“用脚投票”理论曾经风靡一时,不仅为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服务理论模式,还把消费者的偏好引入地方公共服务竞争机制中,给后来学者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学者庇古(A C.Pigou)、威廉姆·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等则从福利经济学视角进行研究;学者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1950)在他的研究中揭示出分权体制下财政不合理、不公平规律.他认为应实施差别联邦税率来抑制各地区的人均收入不平衡,实现联邦财政税收横向合理.学者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74)的“灯塔理论”则从产权角度,阐述公共服务的供给理论,为解决公共服务投资及管理提出了新鲜的思路.学者肯尼斯·阿罗(Kenneth J.Arrow,1971)则另辟蹊径,他注重从“效用主义”原点出发点,设计和甄别“均等化”财政制度的合理性.随着国际研究方向的纵深和时间推移,近年来西方学者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领域更加宽泛.如:学者Roy A.Carr-Hill(1994)的研究触角伸向了对OECD国家医疗水平均等化问题领域;学者James E.Lyons(2006)的研究方向定位于对美国教育服务均等化问题等.
本研究资料中,针对中国公共服务方面进行研究的外国学者有:学者Hofinan&Yusef(1995)通过研究得出了中国政府财政资源分配均等问题考虑不充分,不合理,直接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扩大化.学者Jin、Qian&Weingast(1999)则认为中国的财政包干制度虽缩小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但其衡量标准以地方分成比例依赖于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学者Thomas Berniston(2006)从研究中得出:产生城乡差距和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直接原因,应归咎为政府为盲目实现城市工业化的目标,将公共服务投向城市,在农村和城市实施不同的教育、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系列政策所导致.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虽很多,但对本领域研究共识是: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国内研究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学者有:学者江明融(2006)是最早系统界定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国内学者.他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从原来仅限于公共产品与服务收益分享方面,扩展到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成本分摊、财力均衡配置等方面.学者安体富、任强(2007)通过阐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若干理论,使研究这一领域上了新台阶.岳军(2009)提出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好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公共服务目标的选择,是形成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主要原因.学者匡小平、肖建华(2010)认为公共服务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财政分权的制度安排及各层次政府职能的混乱,如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和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形成,则需要通过法律界定各级政府的具体职能.学者刘尚希(2007)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及政策路径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卢洪友、李凌(2008)认为财政横向公平是财政均等化制度设计的根本,良好的均等化制度特征是客观、激励相容、不被控制和透明.学者李少惠(2009)认为:把原有的城市居民分享型的公共服务体制变为城乡居民共享型的公共服务体制,必须严格按照城乡共需型公共服务实行均等供给、城乡差异型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差异性供给的原则执行.学者宋生瑛(2009)则指出:导致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的重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及城乡分割的治理机制的不合理.学者刘斌等(2010)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西部省(市、自治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新疆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内蒙古、重庆和全国持平;其余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且西部省(市、自治区)之间分化十分显著.学者孙友祥、柯文昌(2011)认为: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重要因素.专门对内蒙古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研究的有: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课题组(2010)对内蒙古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研究,指出内蒙古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全区东中西部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农村牧区和基层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设施简陋.学者包满达(2009)认为:内蒙古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虽有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不平衡、城乡之间不平衡等问题.学者王德娟(2008)研究内蒙古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财政政策角度论证了产生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学者贾康(2009)认为:不同区域、城乡、居民个人之间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否到位,是成熟“公共服务均等化”常态化表现.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对内蒙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内蒙古农村牧区之间、农村牧区与城镇之间、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个人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有多大?非均等化有什么负面效应?基层财政体制和其它的制度安排在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中扮演什么角色?应该说这些研究还不深入.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公共服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并没有出现同步改善.内蒙古作为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比较突出.所以推进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宗旨,更有利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边疆繁荣稳定.从理论上,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1)充实管理学、财政学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及公共财政制度完善的研究.(2)关注弱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3)寻求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干预经济的科学手段,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成因,以乡镇苏木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挖掘不同类型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特点和差距,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支持和参考.
〔1〕崔登峰,朱金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孙友详,柯文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价值、困境与出路[J].理论参考,2011(1).
〔3〕王加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徐增辉.制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层原因[J].经济纵横,2012(2).
〔5〕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07/08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6〕韩鹏.“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内涵的胪析与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0(5).
〔7〕贾康,孙洁.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
〔8〕骆永民,樊丽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选择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