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琳,王建斌 (山西省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044102)
临猗县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353小时,无霜期217天,7—10月昼夜温差达12℃,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北高南低,光照充足。临猗县农业产业结构特点:70%的耕地栽植果树,70%的农民从事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70%来自果业。1998年,农业部授予临骑县全国首家优质苹果生产基地。2002年,被农业部列为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产业带重点。2003年,农业部命名临猗县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8年,临猗县又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水果生产优势县。2012年底,在北京举行的优质苹果推介会上,临猗县被认定为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之首”县。果树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果业已成为临猗县“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带动着运输业、贮藏、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也彻底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问题。
临猗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可分为产业兴起阶段、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大发展阶段和苹果品种更新阶段。期间,苹果栽培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据山西省园艺学会编著的《山西果树志》第三章山西果树栽培历史及现状、第一节山西果树栽培历史上记载:1930年临猗县大闫尉庄村王万年引入国光、红玉等苹果,种植在自家的花园里 (如今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尉庄果园),是解放前山西省仅有的西洋苹果园。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临猗县苹果面积仅有5000亩。当时苹果销路较畅,价格看好,和种植农作物相比,栽植苹果收益高数十倍。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在长期从事苹果生产的老技术员的带动下,临猗县少部分农民开始栽植苹果。几年后,这些栽植苹果的农户皆成为了“万元户”。这一时期苹果品种以秦冠为主。
1986年,临猗县北辛乡乡党委和乡政府大力宣传和推广苹果栽植,提出“全乡镇人均栽植一亩苹果树”的目标。通过行政手段,1986年底北辛乡实现了全乡人均1亩苹果树,并提出“五年以后,户户都是万元户,一户一个小蹦蹦,一户一座小洋楼”的宏伟设想。这时推广的苹果品种以“两红两冠”(红星、红富士、金冠、秦冠)为主,建议行株距为4米×3米。
1991年至1995年,全国兴起了苹果栽植热,临猗县也以北辛乡为楷模,大力推广苹果栽植。1995年临猗县苹果总面积约50万亩,全县达到了人均1亩以上苹果树,其中七级乡几乎80%的土地都栽植了苹果。这一时期,相继引进了玫瑰红、短枝型红富士品种。
到2002年末,临猗县除个别乡镇 (庙上、李汉、楚侯、牛杜)外,农民几乎将自己承包的责任田全栽植上了苹果,至今临猗县苹果总面积发展稳定在70万亩左右,成为了全国屈指可数的苹果栽培面积大县之一。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临猗县农民年收入比20世纪80年代翻了数十倍,甚至百倍,农民的人均经济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位于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位,“一户一个小蹦蹦,一户一座小洋楼”已变成现实。
1995—2002年,为适应市场形势,果农淘汰部分秦冠品种,引进了嘎拉系、秦星、短枝华冠、烟富系品种,开始利用短枝型品种和矮化中间砧推广苹果矮化密植。
1986年临猗县果业系统在北辛乡召开备栽动员会,提出了苹果矮密早栽培技术,号召栽植密度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亩栽18株改为亩栽44株、55株,即行株距为4米×3米,或5米×3米。与此同时,要求采用低干、矮冠的树形,推广拉枝、环割、环剥技术 (人工致矮技术),对苹果树早结果、早丰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1992—1995年临猗县果业大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苹果早期经济效益,农民将亩栽苹果株数提高到80~90株,矮化密植栽培甚至到110株,行株距为3.0米×2.5米、3米×2米。这一时期,在聘请的山东果树技术员的指导下,临猗县临晋镇泉杜村号召该村果农每年于萌芽前对1年生发育枝逐芽刀刻,以增加中短枝数量,同时运用拉枝、环割、环剥技术,提升早期产量。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当时的临猗县苹果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临猗县果业大发展阶段,果树技术人员在推广刻芽、拉枝、环割、环剥同时,还推广应用多效唑控冠技术,旨在促进前阶段定植的大树 (包括红富士苹果)成花,控制树体交叉,使树冠矮小、丰满,早丰产。
随着苹果栽培年限的延长,原乔砧密植苹果园出现了严重交叉郁闭的现象,下部枝无光照、不成花、不结果,果实品质差。2004年在临猗县应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推广的“苹果高光效树形”,其内容为提干、控高、拉大枝。2年内临猗县乔砧密植苹果园大多进行了树形改造,苹果树的光照条件有所改善。
临猗县60%~70%定植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的乔砧密植苹果园,虽历经改形,但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冠进一步扩大,再加上群体密度过大,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苹果园郁闭的问题,成为生产优质中高档苹果的瓶颈。为强化苹果产业,创优质、树品牌,提升果品档次,2011年,临猗县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大力实施苹果园间伐阳光工程,制定了《临猗县果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北景、三管、闫家庄等8个果区乡镇,5000余名果农代表,分50批次赴陕西洛川间伐示范园参观学习;县、乡、村层层发动,广泛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全县16个乡(镇、区)375个行政村层层召开动员会476场次。2012年山西省果园间伐减密现场会和运城市果园间伐减密现场会均在临猗县召开。临猗县全县苹果园间伐面积有20余万亩,鼓励果农采用“阳光树冠修剪提质、沃土养根强基、果园规范化管理增效同步进行”的方略,争取在短期内,实现树冠布局合理化,光能利用最大化,果品质量最优化,获得效益最高化。
传统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解决了果品产量问题,但仍存在果实品质差的问题。在临猗县县委县政府指导下,1999年特邀烟台果树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刘志坚来临猗县推广苹果套塑膜袋及解决套塑膜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2年多的推广,苹果套塑膜袋已成为临猗县苹果生产的必要措施,苹果果面的光洁度得到了改善,并起到了果实防病防虫的作用。现在,临猗县进一步推广果实双重套袋 (塑膜袋加纸袋)技术,果实得到双重保护,果品的外观品质进一步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
在苹果病虫害防治中,临猗县及时淘汰高残留剧毒农药 (如对硫胺硫磷、多效磷、乐果类、三氯杀螨等高残留剧毒农药),对苹果生产无公害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农药,高度重视苹果病虫害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建立健全了果品安全生产体系。临猗县对外贸易的苹果多项农药残留不超标,为拓宽临猗县苹果销售渠道、促进农超 (超市)对接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