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学院 张哲乐
对高校参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思考①
四川旅游学院 张哲乐
摘 要:目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缺乏大量合格人才的困境,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参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够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障乡村旅游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培训工作对高校自身的发展也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 乡村旅游 培训
我国乡村旅游业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旅游专业人才,在乡村旅游业刚起步时,对农民进行简单的服务培训可以让他们从事乡村旅游业最基础的服务工作。不过随着乡村旅游业的逐步深化发展,其中高级人才短缺的弊端日渐凸显,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短板。绝大多数只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无法适应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经过系统学习、有文化、懂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这就需要依靠高校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1]。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发挥服务社会的主要功能,利用自身的优势服务于社会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认真研究高校参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多年来的发展,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逐渐参与到对社会在职人员的职业再培训中,其中就包括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是高校与乡村旅游业联系的主要窗口之一,高校的培训工作在为乡村旅游业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能为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与培训工作需要加强对培训教育规律的研究和实践。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研究能使得培训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化,使高校更能有效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并实现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2]。因此,将高校作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培训机构,可以有效探索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培训工作体系,寻求培训工作的发展与高校整体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同时利用培训工作反过来推动高校的发展。
高校的功能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几个方面,其中利用高校优良的教育培训资源,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服务,是基本的社会服务之一。广泛开展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是高校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表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强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在职人员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在逐步增加,高校的社会化培训工作正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假设高校只有一类需要脱产并时间长达数年的在校学历教育,显然不能适应广大在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因此开展培训教育已成为现代高校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3]。
除了满足社会需要这一重要功能之外,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高校要想顺利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就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的需求,努力为接受培训者提供多种服务,高校的教学内容要保持知识实时更新,与行业的发展现状无缝接轨,教师也要从书本上的纯理论深入走进行业进行实践操作,这就找到了一条高校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有效解决途径。此外,广泛开展培训工作作为高校的产业之一,还可以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包括培训收入、师资队伍的锻炼、科研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的加强等。
高校在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市场中拥有较大的优势。高校完全能够利用这些优势抢占广大的从业人员培训市场,作为成熟的教育培训机构去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最终提升自己的培训质量,创建有良好口碑的培训品牌,从而实现培训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4]。
3.1 高校的区位优势
作为当前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机构之一,高校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与乡村旅游业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从人才培养到项目咨询,从成果转化到管理咨询,高校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此外,高校还参与了所在区域内大量涉及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都将有力地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多个乡村旅游项目从规划、实施到最终的运营,也都将区域内高校作为主要的参与机构。高校以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作为切入口,可以迅猛地推进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3.2 高校的专业优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实力有了显著增强。目前各地已有多所高校针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置了乡村旅游方向,在学历教育层面使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学科背景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同时,高校不断整合与乡村旅游相关的科研领域的资源,并且不断挖掘科研潜力,通过承揽乡村旅游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与规划和农业生产、旅游创新、企业管理等专业成果的转化等,及时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不断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从而为乡村旅游业乃至整个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提供了保障。
3.3 高校的人才优势
高校拥有大量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优秀教师团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相比社会培训机构教师而言,服务于乡村旅游业的责任感与专业能力更强。从事培训的教师专业背景涵盖了旅游管理、农业生产、园艺花卉、建筑规划、企业管理等乡村旅游业的各个方面。稳定高效的科研队伍能为乡村旅游企业和个人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帮助,有利于解决与乡村旅游业相关的问题。参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借助高校的人才优势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从而改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4 高校的政策优势
在多个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政府已经将高校作为乡村旅游培训的重要力量,并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由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高校、行业协会等共同组成的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并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政府机关、企业管理者和普通从业人员等。高校可以综合利用自身资源,与旅游、农业、科技等部门合作开展系统性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进行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乡村旅游培训。同时不断探索高校参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从而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实际效果[5]。
高校要做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高等教育与乡村旅游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在高校建设有针对性的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机构,培养并形成合格的培训教师队伍,按照行业需要选择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编写接受培训者理解度较好的培训教材,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培训的资源投入机制,以确保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合理建设安排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将长、中、短期的定点培训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相结合,注重操作环节的实践,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业职业技能鉴定和执业资质考核制度,注意培训渠道、层次和形式的针对性,最终实现高校、培训对象、企业和政府共赢的局面。
4.1 功能定位方面
高校参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实用技能人才,这决定了培训工作与普通高等教育功能定位的不同。培训教育的教学重点需要从理论教学转移到实践性教学上,教学过程包含校内理论培训与校外实践操作,为学员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过程,最终实现被培训机构和人员所需要的培训效果。
4.2 运行模式方面
当前高校培训工作运行模式过于偏重行政化,项目发包和资金投入都主要来源于政府。高校与企业、个人之间的直接培训渠道尚未完全建立,这对于高校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因此需要在符合培训要求的高校中大胆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培训机构运行模式,包括培训的制度化管理和培训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例如高校专门成立乡村旅游培训所,与区域内的企业合作建立培训基金等。
4.3 培训体系方面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与普通学历教育相比,由于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同、教育的目的和性质也有所不同,高校在培训原则、基地内涵建设、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和普通学历教育有所区别,尤其是在培训的软硬件建设方面,要将高校原有的实验室利用起来,将教师送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此外,培训内容面向不同层次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时,要重视其针对性,特别要考虑到被培训者的文化层次、知识背景、所在岗位和年龄结构。
4.4 保障措施方面
针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是由某一个高校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的,要将区域内各类与乡村旅游相关联的高校纳入培训工作的体系之中,例如农业类高校的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专业;旅游类高校的景区管理、餐饮制作、客房服务专业;法律类高校的法律政策和法律援助专业等。这需要旅游主管部门、教育行政机关、乡村旅游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
高校参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能够开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培训本身也促进了高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交流合作,实现科研教学成果的应用转化,为乡村旅游企业和高校带来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效益;为各高校提供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和第一手的数据资料,进一步推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研究和探索;为高校在校学生提供乡村旅游企业的实践资源,保障农村地区的人才资源储备。由此,高校应积极有效地参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幼君.试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2).
[2] 肖勇,兰觉明,尚春雅.高校培训教育管理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3(05).
[3] 赵磊.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培训工作创新突破点[J].出国与就业,2010(15).
[4] 向英,骆朝晖.论高校开拓培训市场的战略优势[J].科教导刊,2014(01).
[5] 施杨,童举希.地方高校参与农民教育培训思路探析[J].教育探索,2009(06).
作者简介:张哲乐,(1975-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乡村旅游,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高校培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SA058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a)-1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