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2015-03-20 06:20王雪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静脉炎化疗肿瘤

王雪

摘要:目的 探讨PICC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肿瘤全身化疗患者20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PICC组,每组各104例,常规组给予普通留置套管针静脉穿刺化疗,另一组采用PICC静脉穿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方法进行化疗后,其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0.5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5.19%,且静脉炎分级情况也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症的效果明显,明显降低发生率,提高留置套针管静脉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化疗;静脉炎

肿瘤患者大多需要接受4~6疗程甚至更多疗程的化疗和辅助治疗,各种化疗药物、抗肿瘤中成药和营养制剂均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极大的刺激性,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困难,也会影响患者对进一步治疗的依从性。自2008年10月我科开展PICC技术后,不仅明显降低了化疗等药物对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损害,并且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化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肿瘤全身化疗患者208例,其中男108例,女100例,年龄22~78岁,平均56.4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化疗药物主要有环磷酰胺、顺铂、吉西他滨、长春瑞宾、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氟尿嘧啶、表阿霉素、奥沙利铂等。以上病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常规组,PICC组104例,男63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4岁;常规组104例,男45例,女59例,平均年龄5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PICC组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规格PICC包。PICC组患者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如显露不佳或穿刺失败,再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以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以防异位。穿刺前应测量出导管置入的长度,穿刺时进针角度约15°~30°,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见回血,减小穿刺角度,再推进1~2mm,退出针芯,送导管至预计长度,将导管出皮肤处逆血管方向盘绕一流畅"S"弯,避免出现死角,用透明贴膜覆盖固定。术后拍摄X线片,明确导管位置是否正确,建立观察记录表。

1.2.2常规组 普通留置套管针或一次性输液器常规浅静脉穿刺化疗。一般选择前臂弹性好、粗、直的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性输液器只能保留1d,普通留置套管针一般留置3~5d。

1.3静脉炎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翻译的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2003年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将静脉炎分为0~4级;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有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为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索状物长度大于1英寸(2.5cm)有脓液流出。

2 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据文献报道,外周静脉血流量为1ml/min,而上腔静脉血流量则达2000~2500ml/min,药物经中心静脉注入后迅速被稀释,可明显减轻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降低了药物的局部副反应[1]。PICC置入术是通过肘贵要、正中或头静脉插管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适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最长可留至1年[2]。

3.2 PICC优点 抗肿瘤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均对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如果采用留置套管针或一次性输液器浅静脉穿刺术行静脉化疗,大剂量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使局部呈高渗透状态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加之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化学性刺激,易造成药物外渗。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的静脉治疗途径,解决了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软组织损伤,避免了高渗性液体对外周血管的损害,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在保证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保障了静脉输液的稳定顺畅,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护理质量。本研究中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58%,常规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5.19%,表明PICC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但操作或维护不当仍会发生某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导管滑出,导管异位。

3.3 PICC组术中和术后应注意以下护理要点 ①术中穿刺及术后维护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插管24h后更换敷料1次,以后每周更换敷料、接头1次,妥善固定体外部分的导管,严禁将体外部分导管送入体内,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更换,防止感染的发生。如穿刺处或穿刺上方出现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时,应考虑局部感染,留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局部照射红外线,每日换药,如局部感染严重,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拔管;②选择粗、直、弹性好、充盈的静脉进行穿刺;穿刺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无菌手套,以去除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避免滑石粉进入血管刺激血管发生静脉炎;穿刺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反复穿刺,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1~3d,可用红外线照射2d或隔湿热敷,3~4次/d,20min/次,以避免或减轻静脉炎的发生和程度。本组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者坚持隔湿热敷,3~4次/d,20min/次,并局部外涂紫草油、湿润烧伤膏,3~5d全部消失,无一例拔管;③正确采用封管技术,每次输液完毕必须用20ml的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现在不主张使用PICC管进行抽血操作,如果应用导管抽血,应及时进行彻底冲管;不在留置PICC的肢体测血压;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尽量不将高分子、粘度大的液体如脂肪乳、鸦胆子油、血液放在最后一组,如输注上述液体后应立即冲管,以免药物或血液粘附在管壁引起导管堵塞;④导管的固定一定要应用蝶翼交叉的方式,以避免撕贴膜时将导管带出;教会患者和家属使用穿刺部位保护性袜套,以避免穿脱上衣时将导管拔出,尤其是在睡眠时保护好导管,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经临床应用发现,只要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导管尖端的位置放置正确,导管在体外部分固定牢固,维护方法正确,则不易引起并发症。

虽然PICC导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并发症,但相对浅静脉来说,因其操作简便、安全,维护方便,并发症少[3],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兰娣.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3,3(12):138-140.

[2]于卫华.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19:21-22.

[3]谷红辉,周硕艳.两种不同的静脉穿刺技术对肿瘤化疗患者影响的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601-602.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静脉炎化疗肿瘤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跟踪导练(二)(3)
ceRNA与肿瘤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